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十三五”中国工业发展的新形势与政策调整

发布时间:2018-05-01 07:30

  本文选题:“十三五” + 中国工业发展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15年06期


【摘要】:伴随着国内要素成本结构、国际竞争环境和制造业技术范式的深刻变革,"十三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产业组织形态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方式都将呈现新的趋势性特点:供给性因素对工业增长的制约作用将更加突出,重化工业高速增长周期逐渐结束,对于国际投资的区位吸引力不断下降,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水平显著提升,产能过剩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与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相适应,"十三五"时期中国的产业政策体系和实施机制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
[Abstract]:With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domestic factor cos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the paradigm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 motive mechanism of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pattern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way to participate in global competition will present new trend characteristics: supply factors will restrict industrial growth more prominent,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will gradually end its high-speed growth cycle. The regional attrac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en declining, the scale and level of enterprises' outward investment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problem of overcapacity has become more promin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w paradigm of technological economy, China's industrial policy system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must be adjusted accordingl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江飞涛;武鹏;李晓萍;;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5期

2 郭克莎;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产业结构偏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及调整思路[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3 吕铁;贺俊;;技术经济范式协同转变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重构[J];学术月刊;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迪军;董青青;;产业结构调整对皖北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蒋振声,周英章;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中国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当前我国经济周期阶段研究》课题组;李星;谢静;陈乐一;;改革以来我国经济波动与消费、投资及进出口关系的协整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4 甄朝党;论国有企业的产业战略抉择[J];财贸经济;2000年02期

5 吕炜;曾芸;;体制性约束、双重失衡与政策权衡——全球金融危机挑战与中国的财政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6 彭国川;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分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7 袁丽静;;沈阳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张艳;;试论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财经政法资讯;2001年04期

9 云鹤;王玉丽;;企业家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J];当代经济;2010年23期

10 刘守刚;试评财政危机论[J];当代财经;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罗光强;曾福生;曾伟;;产业结构变迁对湖南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韩建雨;支大林;路宇立;;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3 石柱鲜;吴泰岳;邓创;王晶晶;;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3 纪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博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郎春雷;中国地区间能源消费差异的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5 李文兵;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杨;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陈汉利;中国电力结构及其市场风险度量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王晓策;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需结构失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陈金良;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迟庆林;边境贸易与经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郑浩;产业结构变动对辽宁省经济影响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夏谱程;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云南省产业结构动态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姜微;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及调整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袁琦;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铭洁;增长路径选择及产业结构调整[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白欢;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8 邱岚岚;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10 余里彪;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俊;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政策概念到理论问题[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2 单豪杰;师博;;中国工业部门的资本回报率:1978-2006[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3 江飞涛;李晓萍;;直接干预市场与限制竞争:中国产业政策的取向与根本缺陷[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9期

4 江飞涛;耿强;吕大国;李晓萍;;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6期

5 武鹏;;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2期

6 李平;江飞涛;王宏伟;;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转型与创新[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3年02期

7 黄群慧;贺俊;;“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技术经济范式转变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1期

8 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9 黄先海;杨君;肖明月;;中国资本回报率变动的动因分析——基于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的视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11期

10 束克东;黄阳华;;演化发展经济学与贸易政策新争论的历史背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政;科技创新与中国工业发展[J];学习与探索;2004年06期

2 孙卫峰;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及主要趋势[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武力;总结新中国工业发展历史经验的一部力作——《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评介[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05期

4 张世贤;;《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9)评介[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9期

5 陈义;;李毅中:2010年中国工业发展面临五大困难和挑战[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01期

6 ;2010年中国工业发展面临五大困难和挑战[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10年02期

7 ;2010年中国工业发展面临五大困难[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0年02期

8 ;李毅中:今年中国工业发展面临五大考验[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4期

9 吴春苗;;见证中国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中国工业博物馆见闻[J];机电工程技术;2012年06期

10 李爱民;勾亦军;王玉芬;武用学;;21世纪初中国工业发展趋势[J];未来与发展;199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维民;工经所发布《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3)》[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金碚;在工业升级中打造新的成本优势[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3 记者谢丽容;七个切入点融合工业和信息化[N];通信产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许修峰;2009工博会解读中国工业发展之道[N];中国商报;2009年

5 李维民;《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6)》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郝凌峰;社店合作共推中国工业发展[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9年

7 记者 刘宝峰 通讯员 骞飞龙;徽县荣获“中国工业发展模范县”称号[N];陇南日报;2010年

8 劳 武;八大趋势影响中国工业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5年

9 王岳平(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趋势展望[N];中国财经报;2001年

10 刘勇;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及主要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欢;中国工业发展模型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28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828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b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