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当前中国机构学面临的机遇

发布时间:2018-05-04 01:02

  本文选题:机器人 + 高端制造装备 ; 参考:《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13期


【摘要】:工业4.0以及智能制造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们的发展必然是要建立在单元化装备尤其是机器人和高端制造装备的高品质基础之上的。近两年,机器人高调卷土重来,市场前景巨大;高端制造装备尤其是高档数控机床在我国需求依旧迫切。但不管机器人还是高档数控机床在我国的发展仍然不容乐观,它们仍然低迷的共同特征是所必需的基础元器件和数控系统依赖舶来品,受制于人,关键功能部件例如摆角头、高性能减速器(例如RV减速器)等制造技术缺失,导轨、丝杠等部件可靠性和性能保持性不足。尤其是,由于结构原理以及实现技术的原因,摆角头和高性能减速器均是串联式高端机床和机器人的核心功能部件,极大地决定了机床和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也是机床和机器人行业能否达到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屏障。机构学是装备结构设计的基础学科,机构创新是装备创新的根本,在我国机床与机器人需要跨越式发展的当前,机构学领域担负着重要的创新责任。结合机床与机器人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特点,分析和探讨我国机构学在现阶段面临的机遇,为我国机构学者的研究与工业界对高端装备的需求实现有效结合提供参考。
[Abstract]:Industrial 4.0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r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t their development must be based on the high quality of unit equipment, especially robots and high-end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In the last two years, the robot has made a comeback in high profile, and the market prospect is huge, and the demand for high-end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especially high-grade NC machine tools, is still urgent in our country.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robots and high-grade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s in China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 of their downturns is that the essential basic components and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s depend on imported products, are made by people, and have key functional components such as pendulum heads. High performance reducer (such as RV reduce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missing, guide rail, lead screw and other components reliability and performance retention. Especially, because of the structure principle and the realization technology, the pendulum head and the high performance reducer are the core functional parts of the series high-end machine tool and robot, which greatly determines the func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machine tool and robot.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barrier for the machine tool and robot industry to reach and catch up with the world's advanced level. Mechanism is the basic subject of equipment structure design,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equipment innovation. At present, machine tool and robot need leapfrog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field of mechan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nov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chine tools and robot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opportunities of mechanism science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institutional scholar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industrial demand for high-end equipmen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清华大学精密超精密制造装备及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25501)
【分类号】:F426.4;TH1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真;刘婧芳;曾达幸;;基于约束螺旋理论的机构自由度分析的普遍方法[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年01期

2 于靖军;李守忠;裴旭;毕树生;宗光华;;一种刚柔统一的并联机构构型综合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06期

3 杨廷力,金琼,刘安心,沈惠平,罗玉峰;基于单开链单元的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及其分类[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8期

4 周玉林;刘磊;高峰;;3自由度球面并联机构3-RRR静力全解[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5 周玉林;高峰;;3-RRR 3自由度球面并联机构静刚度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6 李秦川;孙晓东;陈巧红;武传宇;;2-PRS-PRRU并联机构运动学与奇异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7 程世利;吴洪涛;王超群;姚裕;朱剑英;;平面平台型Stewart并联机构的奇异性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8 王玉蓉;邱漠河;;国产机器人技术及其在啤酒包装中的应用[J];市场论坛;2012年02期

9 梅江平;;Diamond高速并联机械手[J];天津科技;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真;刘婧芳;李艳文;;150年机构自由度的通用公式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路懿;胡波;;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研究进展[J];燕山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3 韩亚丽,马履中,尹小琴,郁玉峰,杨宁;二平移三转动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05年02期

4 崔冰艳;金振林;;基于正交机构的机器人肩关节静力学分析与结构参数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1期

5 李炳强;何欣;袁涛;;空间光学遥感器运动学支撑方案设计与分析[J];光学仪器;2013年01期

6 张庆庆;何欣;;空间相机支撑组件的振动特性研究[J];光学技术;2013年06期

7 韩先国;刘岩龙;;3UPS-S并联机构单支链驱动奇异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8 王南;周海栋;崔国华;徐丰;;基于三转动并联机构的茶叶筛分装置运动学性能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14年03期

9 杨毅;丁希仑;;四棱锥单元平板式可展开收拢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J];航空学报;2010年06期

10 马晓丽;陈艾华;张雪莲;张庆功;;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创新与应用研究进展[J];机床与液压;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廷力;姚芳华;;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现代机构学发展浅见[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廷力;金琼;刘安心;沈惠平;姚芳华;;基于单开链单元的两平移两转动输出并联机器人机型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克涛;变胞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运动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于洪健;基于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汽车薄板件柔性装配夹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边辉;生物融合式康复机构理论与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4 丁玲;并联机构拓扑数组综合理论与计算机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张邦成;串并联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机电耦合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于影;舰船航行纵向补给对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郭建烨;三杆少自由度混联机床精度分析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朱小蓉;一类平面两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性能分析与优选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9 李秦川;对称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型综合理论及新机型综合[D];燕山大学;2003年

10 杨建新;基于支链单元的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参数辨识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3-PCR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郭一竹;转动副驱动多面体移动连杆机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乐林林;三平移并联机构的精确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唐静芳;六自由度力加载系统的建模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刘士昌;几种并联机构的受力分析和一些问题的探讨[D];燕山大学;2011年

6 杨华兴;两种自动倾斜器下操纵机构动力学性能分析[D];燕山大学;2011年

7 王伟;基于Bennett机构的空间大尺度可展网络的组装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宋小科;含约束链的并联4PUS/1RPU机构静力学与动力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陈伟;动力模块车组的运载规划与虚拟驾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丛聪;基于CAD变量几何法的并联机构弹性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真,李秦川;两种新型对称五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英文)[J];燕山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刘婧芳;朱思俊;曾达幸;黄真;;包括2个新并联机构和一些反常机构的自由度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Jacques Marie Hervé;Displacement manifold method for type synthesis of lower-mobility parallel mechanism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4年06期

4 曾宪菁,黄田,曾子平,李亚;基于三自由度球面并联机构数控回转台的机械设计[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年04期

5 ;THE DIRECT KINEMATIC SOLUTION OF THE PLANAR STEWART PLATFORM WITH COPLANAR GROUND POINTS[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1996年03期

6 赵铁石,黄真;一种新型四自由度并联平台机构及其位置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年06期

7 杨廷力,金琼,刘安心,沈惠平,罗玉峰;基于单开链单元的欠秩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的一般方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3期

8 黄田,曾宪菁,曾子平,李佳,张世昌;等顶锥角3自由度球面并联机构的全参数解析尺度综合[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8期

9 陈俊,王立平,张华,唐晓强;平面2自由度并联构型静刚度分析和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7期

10 曹毅,黄真,丁华锋,周辉;6/6型Stewart机构姿态奇异及非奇异姿态工作空间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艳文;几类空间并联机器人的奇异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机构学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的工作回顾[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2年04期

2 邹慧君,蓝兆辉,王石刚,郭为忠;机构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J];机械工程学报;1999年05期

3 ;《趣味机构学》新书介绍[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3年05期

4 ;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胜利召开[J];机械设计;2002年11期

5 ;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年05期

6 李端玲;张忠海;戴建生;张克涛;;变胞机构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13期

7 G.BOGELSACK ,F.J.GIERSE ,V.ORAVSKY ,J.M.PRENTIS ,A.ROSSI;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联合会委员会A“名词术语标准”——机器理论与机构学名词术语[J];机械设计与研究;1985年06期

8 ;全国第七届机构学学术讨论会述评[J];机械工程;1990年05期

9 黄田;机器理论和机构学的研究热点与最新成果——第8届机器理论和机构学世界大会论文综述[J];中国机械工程;1992年01期

10 王国玉;创造三族曲线新机构的研究实践[J];陕西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慧君;黄真;王知行;谢存禧;甘建国;;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前言[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机构学专业委员会机构学学术贡献奖、学术创新奖评奖章程[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戴建生;;变胞机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欢迎参加2002年8月24~27日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邹慧君;黄真;王知行;谢存禧;甘建国;;《机械设计与研究》2002年增刊第13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前言[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金国光;张启先;武桢;李端玲;戴建生;;变胞机构:理论研究若干问题及其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邹慧君;黄真;王知行;谢存禧;甘建国;;前言[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邹慧君;郭为忠;田永利;;广义机构与及其应用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丁希仑;戴建生;;柔性变胞机构的研究与展望[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响;机器人的“儿童期”[N];计算机世界;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纪玉杰;机构动作可靠性仿真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2 崔国华;盾构管片拼装机的设计及动态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玺;磁—机耦合多稳态机构及其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陈晓陆;冲突与合作:辅导机构与学校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裴灵;轨迹输出平面柔顺机构的轮廓提取与形状优化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孙乐乐;变胞机构的变胞方式与变胞过程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5 康利君;基于两种柔顺单元柔顺机构的动力学研究与仿真[D];中北大学;2013年

6 谭益广;基于变胞副阻力梯度的变胞机构设计方法[D];东北大学;2011年

7 李海燕;柔顺机构的分析及基于可靠性的优化设计[D];汕头大学;2004年

8 楼俊晖;关于铰接杆系机构运动形态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付建飞;TBM掘进机构动力学分析与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10 徐静;铰接杆系机构的运动形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40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840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