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升级”中区域创新集群的体系重构及创新效率评价:基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分析
本文选题:园区升级 + 区域创新集群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15期
【摘要】:"园区升级"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并解读了"区域创新集群"概念,将其创新体系分为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和社会创新3个层次。其中,企业创新是以单个企业为主体的微观层创新;产业创新的本质是产业共性技术的突破;而社会创新则是融合了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和创新设施的宏观生活方式,在这种创新创业型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集群创新效率得以最大化。协同和共享是区域创新集群的重要特征。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区域创新集群因其高创新效率而具有应对外界冲击的自我修复性。论证了区域创新集群的可复制性,并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实践,对区域创新集群的体系重构和推广提出了启发性建议。
[Abstract]:"Park upgrading" is a realistic problem for China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state of econom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d interprets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luster", and divides its innovation system into three levels: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social innovation. Among them, enterprise innovation is micro-level innovation with single enterprise as the main body, the essence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is the breakthrough of industry comm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innovation is a macro life style that combines innovation culture, innovation system and innovation facilit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i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lifestyle, the efficiency of cluster innovation can be maximized. Collaboration and sharing are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luster.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A) is used to measure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cluster has self-repairing ability to deal with external shocks because of its high innovation efficiency.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eplicability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luster, and combining with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puts forward some enlightening suggestions for the system reconstruc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luster.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873019,71473037)
【分类号】:F273.1;F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福涛;钟书华;;创新集群政策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2 龙开元;;创新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12期
3 龙开元;;创新集群的发生模型与演进过程[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12期
4 姜维军;张见超;;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动力博弈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2期
5 王炳富;刘芳;;创新集群内知识转移的模式与特点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6期
6 李北伟;董微微;富金鑫;;中国情境下创新集群建设模式探析[J];中国软科学;2012年11期
7 陈光华;王建冬;郭明军;;中美俄创新集群建设模式比较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年06期
8 陈剑锋,凌丹,万君康;企业间技术创新集群与知识集成分析[J];科研管理;2001年05期
9 吴琼,郎锡君,吴海西;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J];科技·人才·市场;2001年04期
10 李宝山,廉勇;提高管理技术 推动自主创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华;陈松;;创新集群的相关研究及进展[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2 王海源;谢洪明;余志良;蓝海林;;整合创新主体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解学梅;;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4 黄西川;刘国柱;;基于技术链与产业链交互效应的创新集群构建路径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欣;;哈尔滨市创新能力的成长与提升研究:副省级城市比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王克群;;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7 朱孔来;孙小素;闫峰;;自主创新能力有关理论及其统计监测[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8 张玉明;;中国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相关性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张向阳;张长生;;广州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实证调研[A];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王钦;;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基本理论、实践选择与案例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新区宣统部、科技局联合调查组 张晓平 刘斌 袁学军 恽爽 王靖 周瑜萍 张友平;把打造“创新型高新区”作为第一战略[N];常州日报;2006年
2 北京大学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院 张海生 厦门高新区管委会 林芸;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迈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3 杨伟清邋于雷;长春高新区:软件产业带动创新集群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4 杨文利;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推动创新集群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刘志奇;建设一批创新集群[N];经济日报;2007年
6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经济学教授 辜胜阻;六大对策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志新;民企创新勇立潮头[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8 姜辉 钟林钧 本报记者 丁秀玉;勇攀科技创新高峰[N];科技日报;2013年
9 王国春 徐国志 本报记者 刘湘竹;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打造创造力产业创新集群[N];大连日报;2013年
10 浙江省委党校课题组;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N];浙江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国;创新集群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丁魁礼;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于秀彬;科技创新集群的系统科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福涛;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仵凤清;基于自组织理论与生态学的创新集群形成及演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夏亚民;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克俊;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操龙灿;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及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何山;产品创新平台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Hong Yong-Woong;在华韩资中小企业创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维军;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动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丽莎;创新集群的生成机制及其政策选择[D];郑州大学;2011年
3 林秀玉;创新集群的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晶晶;创新集群的生命周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余泽民;创新集群模式分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国柱;创新集群建构的理论、路径和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哲;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新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刘馨然;创新集群中政府的组织过程及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张羽飞;创新集群主体创新协同收益分配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10 彭子晟;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环境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10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01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