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产业财税政策研究:商业化阶段视角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y and the guidance of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incentives are inseparabl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mercialization stage proposed by PSCA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ur stages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and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y of renewable energy. The trend judgment and Gompertz curve fitting method are used to judg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 is in a large-scale stage, and a framework of fiscal and tax incentive policy for renewable energy is constructed.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71173200)
【分类号】: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叶志;;新能源产业外部效益及其财政矫正[J];科技和产业;2008年09期
2 张为峰;孙冰;;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识别及拟合[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3 胥力伟;丁芸;;可再生能源产业革命下税收激励政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5年07期
4 王玺;蔡伟贤;唐文倩;;构建我国新能源产业税收政策体系研究[J];税务研究;2011年05期
5 赵建;李春梅;;欧盟发展生物燃料的有关政策及其启示[J];中外能源;2006年04期
6 李天舒;张天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域选择和政策取向[J];特区经济;2010年10期
7 杨帅;;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的经济影响与改进方向——以风电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南;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宁冰;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阶段判断与政策设计[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明;;银行间债券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产权导刊;2012年03期
2 文骐;童舒静;;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演进与理论创新[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王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研究评述[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0年06期
4 陈雷强;许陈刚;黄龙宝;;船舶制造精度管理及过程控制技术分析[J];才智;2013年21期
5 赵洱岽;刘平阔;;固定电价与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的政策效果——基于生物质发电产业[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9期
6 余晓泓;苏捷;;新能源上市公司金融支持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方经贸;2014年06期
7 罗玉卿;兰元富;朱四喜;王凤友;;《可再生能源法》对贵州太阳能行业的影响[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孙凤莲;杜巍;;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产业体系建设进展与评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4期
9 热比古丽·赛地吾买尔;;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领域选择和政策取向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17期
10 张明明;周德群;周鹏;;基于实物期权的中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德胜;赵永祥;;以技术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武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和建议[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亚新;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姜宏;东北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及集聚区建设[D];吉林大学;2011年
3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胡丽霞;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侯刚;中国生物质能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薛狄;国际法对生物燃料问题的多维规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黎粤华;生物质固化成型有限元研究及平模成型机压辊特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8 孔雪辉;生物质固化成型环模磨损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9 蔡德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激励政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
10 郑晓;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勇;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程啸天;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学翠;基于产业承接视角的甘肃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魏国俊;嘉兴市秀洲区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欣欣;我国电力企业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综合效益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吉海瑞;利用甜高粱茎杆固定化酵母生产燃料乙醇[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7 关少华;可持续发展能源补偿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纪衍茜;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杨春娇;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刘羽;欧盟能源进口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对我国的政策启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征;;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生命周期模型建立与阶段识别[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永刚;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J];商业研究;2002年09期
3 杜蓉;姜树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1期
4 宋常;刘司慧;;中国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及其度量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5 李虹;谢明华;杜小敏;;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有效性研究——基于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3期
6 张会恒;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J];财贸研究;2004年06期
7 谌权章;;我国新能源产业及其发展对策初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李化;;澳大利亚能源安全的法律政策保障及其借鉴[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王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研究评述[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0年06期
10 宋础;刘汉中;;海上风力发电场开发现状及趋势[J];电力勘测设计;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丹玲;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激励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甲斌;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与建议[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3年02期
2 ;我国可再生能源状况[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3 任东明,张正敏;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新机制的建立[J];中国能源;2003年09期
4 孟宪淦;南非、埃及可再生能源考察小记[J];太阳能;2004年01期
5 周良虹 ,黄亚晶;国外可再生能源文献信息[J];可再生能源;2004年02期
6 蒋崇林;国内可再生能源文献信息[J];可再生能源;2004年02期
7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战略[J];中国住宅设施;2004年05期
8 孙海燕;可再生能源 可持续发展——首届中国国际可再生能源国际研讨会综述[J];建设科技;2004年Z2期
9 孙海燕;立法保障可再生能源[J];建设科技;2004年Z2期
10 张建国;可再生能源立法最新消息[J];太阳能;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工作的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2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实施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3 方炎;;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李燕;汪贤强;;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韩立红;;河北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思考[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6 李沛;何文晶;杨慧;;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侠;徐壮;苏道年;鲁玲;张则振;;山东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思路与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8 ;关于2011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申报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1]38号)[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9 ;十堰市住建委关于印发《十堰市“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发展规划》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10 ;宜昌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新华;法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N];中国煤炭报;2004年
2 钟欣;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创历史新高[N];中国贸易报;2005年
3 林琳;气象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大有作为[N];中国气象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丁 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瓶颈[N];中国质量报;2005年
5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冯之竣;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N];光明日报;2005年
6 毛 磊;美国可再生能源消耗锐减[N];经济参考报;2002年
7 王一娟 李敏;可再生能源产业全球升温[N];经济参考报;2004年
8 刘向 郑汉根;我国将为可再生能源开发立法[N];经济参考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于杉;可再生能源再度看好[N];经济参考报;2004年
10 记者:杨骏;高油价给可再生能源积聚优势[N];经济参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宝卿;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胡丽霞;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陈军;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7 黄s,
本文编号:2188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18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