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气资源流动类型、集散特征与格局演化
[Abstract]:Firstly,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natural gas flow types in China is analyzed, and the whole country is divided into four flow types: no flow, one way confluence and two way exchange. The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in the source and sink of natural gas are analyze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number of natural gas flow centers is stable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the number of natural gas flow centers is small, and the flow rate is large, while the number of confluence centers is large and the distribution is wide,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2. The spatial situation of the natural gas export sources in Chin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dispersion, while the resource sink has a strong positive autocorrelat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patial agglomeration pattern. Among them, two provinces and one c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one city in the north of Shandong Province showed "Gao Gao" agglomeration, while Yunnan, Sichuan, Tibet, Qinghai, On the other hand, Gansu region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to low" concentration. The spati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China's natural gas sourc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relatively stable northwestern movement from 2001-2003 to 2006.The spatial expansion and dispersal are evident in the eastward direction of China's natural gas source from 2007 to 2011. The spatial form change of natural gas sinks in China is divided into two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east-west expansion from 2001 to 2005,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from 2006 to 2011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trend of densification is obviou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碳基能源资源流动过程解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41371518)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LX-0700)
【分类号】:F42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升魁;徐增让;沈镭;;中国省际煤炭资源流动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2 赵媛;杨足膺;郝丽莎;牛海玲;;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特征[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3 赵媛;郝丽莎;;20世纪末期中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格局与流场特征[J];地理研究;2006年05期
4 汪文生;曾志猛;王娟;;多级煤炭物流网络优化选择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1年06期
5 彭峗;成金华;王小林;李悦;;基于多目标动态规划的天然气产销运行优化调度[J];理论月刊;2012年08期
6 艾慕阳;蒋毅;宋飞;陈国群;郑建国;;大型天然气管网运行方案多目标决策优化[J];油气储运;2011年10期
7 徐增让;成升魁;谷树忠;沈镭;;资源区域流动的驱动因子分析与流动潜力测度——以晋煤输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05期
8 王成金;莫辉辉;王姣娥;;中国煤炭资源的流动格局及流场规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8期
9 杨足膺;赵媛;;基于分形理论的中国原油管道网络结构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05期
10 沈镭;刘立涛;高天明;薛静静;陈枫楠;;中国能源资源的数量、流动与功能分区[J];资源科学;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冠伟;杨木壮;陈健飞;;1990-2007年中国能源足迹时空差异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2期
2 金凤君;张文尝;王姣娥;王成金;;中国交通地理学的成长与发展——建所70周年交通地理研究成果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3 任志远;李强;;1978年以来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时空差异特征[J];地理学报;2008年12期
4 赵媛;杨足膺;郝丽莎;牛海玲;;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特征[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5 赵媛;郝丽莎;;我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形成机制[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6 赵媛;牛海玲;杨足膺;;我国石油资源流流量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变化[J];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7 高卫东;姜巍;;中国煤炭资源供应格局演变及流动路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2期
8 莫辉辉;王姣娥;;基于网络分析的区域铁路公司建构方法与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12期
9 方叶林;黄震方;陈文娣;谢慧玮;;2001-2010年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演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5期
10 方叶林;黄震方;;2001年以来省域旅游竞争力的时空演化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3 沈镭;刘立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冰;基于场论的物流生成及运行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弘;农资邮政物流网络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与配置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刘满芝;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规模和布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5 李爱彬;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6 王飞;圆筒型深水钻井储油平台浮态制造的关键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7 韩信美;交易视角的电煤资源配置契约选择[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杨足膺;中国石油资源流动空间格局演化与形成机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洪兆富;碳减排环境下生产企业决策与政府政策优化[D];兰州大学;2013年
10 嵇昊威;中国煤炭铁路运输网络可达性演变特征与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嵇昊威;江苏省煤炭运输通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牛海玲;我国石油资源流动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蓉;劣质原油加工线性规划的PIMS研究及原油采购策略探讨[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于鹏;世界石油格局演变与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丽娜;我国大宗能源开发利用的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变化[D];兰州大学;2012年
6 张福来;陕煤化集团物流体系设计[D];西北大学;2012年
7 于进;天然气管网运行优化技术研究与软件开发[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8 王云兴;锦州港煤炭运输通道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9 付蔷;世界石油海运需求及运输格局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10 刘利波;板材自动化立体库物流系统仿真建模及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s钜,
本文编号:2233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23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