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行业比较、地区差距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8-10-18 17:04
【摘要】:本文利用各省市数据测算中国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技术效率与设备利用率,对各行业及各地区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1-2011年中国工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9.3%,以2008年为分界点,之前基本呈上升趋势,之后基本呈波动下滑趋势;产能利用率的两项分项中,设备利用率较技术效率更低,但后者近年来有明显的下滑趋势;分行业看,轻工业产能利用率普遍较高,采矿业、公共事业及制造业中的重工业普遍较低;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产能利用率远高于其他地区,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则较为接近;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增速、市场化程度与产能利用率显著正相关,行业资本密集度、国有产值比重、地方政府投资力度与产能利用率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provinces and cities,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production capacity,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equipment utiliza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industry,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production capacity in various industries and regions, and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production capa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capacity utilization ratio of China's industry was 69.3 in 2001-2011, with 2008 as the demarcation point, with a basic upward trend before, and a fluctuating downward trend after that. In the two sub-items of capacity utilization, the equipment utilization ratio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However, the latter has a marked downward trend in recent year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light industrial capacity is generally higher by industry,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heavy industry in mining, public utilitie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s generally lower; in the subregion,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production capacity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regions. In the northeast,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production capacity, the capital intensity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proportion of state-owned production valu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capacity util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与风险评估研究”(批准号:SKGJCX2013-01)的资助
【分类号】:F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飞涛;耿强;吕大国;李晓萍;;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6期

2 林毅夫,刘明兴,章奇;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3 韩秀云;;对我国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建议——以风能和太阳能行业为例[J];管理世界;2012年08期

4 林毅夫,李志峗;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5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6 李善同,侯永志,刘云中,陈波;中国国内地方保护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7 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8 龚强;徐朝阳;;政策性负担与长期预算软约束[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9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10 韩国高;高铁梅;王立国;齐鹰飞;王晓姝;;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及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洪功翔;国有经济之间过度竞争的危害性及对策研究[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洪功翔;国有企业经营者选聘机制的体制设计[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刘莉;万光彩;;住房价格波动:一个基于托宾Q理论模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黄宗远;刘旗;;技术创新资本作用机理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刘小文;;挤出效应的失效:浅谈我国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8年12期

8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9 李晓敏;;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一个最新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10 李勇;;预算软约束与我国高校负债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曹景林;李建立;;地方政府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政府管理竞争力数据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徐占忱;;过剩产能治理有待于继续深化改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5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达;;政府在商业银行治理中的控制力研究——公司治理与公共治理的结合[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10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马彪;国有企业实施BOT的软预算问题及契约效率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毛松森;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宏观经济评价与预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魏华;ST公司控制权转让的效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卓元,路遥;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王立国;张日旭;;财政分权背景下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基于钢铁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2期

3 钱宥妮;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经济中的实证研究——基于产出缺口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4 平新乔;政府保护的动机与效果——一个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5期

5 张神根;试析1992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5期

6 曹建海;我国重复建设的形成机理与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4期

7 李军杰;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1期

8 刘培林;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损失[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9 江飞涛;陈伟刚;黄健柏;焦国华;;投资规制政策的缺陷与不良效应——基于中国钢铁工业的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10 江飞涛;曹建海;;市场失灵还是体制扭曲——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研究中的争论、缺陷与新进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晓晶;[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有福;环境保护中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何彬;基于窖藏行为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波动性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源;印尼纺织业产能利用率下降[J];东南亚南亚信息;2001年09期

2 ;2007年全球铜需求可能超过供给[J];资源再生;2007年12期

3 庞晓华;;全球乙二醇产能利用率将下降至80%[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9年01期

4 ;全球乙二醇产能利用率将下降[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年03期

5 张茉楠;;全球产能利用率处历史低位“去产能化”势在必行[J];化工管理;2009年10期

6 ;铝业动态[J];世界有色金属;2010年09期

7 袁捷敏;;工业产能利用率估算方法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2年19期

8 赵琳;;光正钢构定增硬伤:现有产能利用率尚不足六成[J];股市动态分析;2012年26期

9 常琳琳;;成本粘性与产能利用率分析[J];财会通讯;2013年14期

10 成初;;澳大利亚印刷业产能利用率跌至最低点[J];广东印刷;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新春;王莎莎;王琦;;世界水泥发展概况[A];中国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研究论文集[C];2013年

2 孙巍;刘林;;资金流动性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周期波动的关联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飞天;东南亚钢企须提高产能利用率[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可文;美国钢厂产量和产能利用率继续上升[N];中国冶金报;2010年

3 保罗·米尔班克 克里斯·戴维斯;产能利用率:欧洲升 美国降[N];中国冶金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赵博;光伏、风机产能利用率均低于70%[N];中国电力报;2013年

5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 鲁瑾;去年国内多晶硅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40%[N];中国电子报;2013年

6 兴业证券;士兰微:产品出货和产能利用率双升[N];东方早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苏南;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N];中国能源报;2013年

8 ;2月份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持续回升[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9 陈怡均 DigiTimes;产能利用率上扬 上海先进盼上半年转亏为盈[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10 董秋彤;市场需求挑战汽车业限产政策[N];江苏经济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艳靓;中国汽车市场产能利用率和边际成本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常琳琳;成本粘性与产能利用率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周涛;中国库存周期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熊思觅;产能利用水平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79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279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a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