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全要素视角下中国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8-10-26 12:38
【摘要】:将非期望产出纳入到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中,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出2003~2012年中国29省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对西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进行分解,并应用Tobit模型研究了西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远低于东部地区,也略低于中部地区,说明西部地区整体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西部地区省际间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内部差异近年来逐步缩小;西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样本期间整体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对全要素能源效率都有显著影响,技术退步是导致西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对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有积极作用,而能源价格和煤炭消费比重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负向影响.
[Abstract]:The non-expected output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input-output index system, and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29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2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super-efficiency DEA method,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decomposed by using the Malmquist index. The Tobit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all factors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also slightly lower in the central region, indicating that the overall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relatively low.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among provinc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but this internal difference has been gradually reduced in recent years.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western region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change of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he change of scale efficiency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The technical retrogression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all factors in the western reg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while the energy price and the proportion of coal consumption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TJ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103029) 辽宁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专项项目(ZJ2014046)
【分类号】: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J];节能与环保;2003年08期

2 王群伟;周德群;;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8年07期

3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4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5 李廉水;周勇;;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6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7 史丹;吴利学;傅晓霞;吴滨;;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差分解[J];管理世界;2008年02期

8 关爱萍;师军;张强;;中国西部地区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2期

9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1980—2004[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10期

10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雅;黄斌;贾敬禹;;白于山区能源开发对当地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2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4 孙炳;姚建;符苗苗;;四川省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5 马骥;;新型工业化模式经济增长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7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尹建华;赵慎泽;;基于DEA的我国省际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9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桑燕鸿;卞国建;刘芳文;李禺;;资源环境效率评估研究——以北部湾区域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邵帅;齐中英;;“资源诅咒”视角下的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型城市经济增长[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研究[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纪玉山;关键;王塑峰;;经济稳定增长与碳减排双重目标优化模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姜彩楼;朱琴;;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与能源绩效:基于OECD国家的样本[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郑义;徐康宁;;环境技术效率、污染治理与环境绩效 基于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程乘;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企业家寻租视角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丽娜;我国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何坚;基于要素供给条件变化的产业发展成本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爱雷;胡建信;万丹;刘建国;仝宣昌;;二恶英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与GDP关系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2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下)[J];节能与环保;2003年09期

3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4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5 尹宗成;丁日佳;江激宇;;FDI、人力资本、R&D与中国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6 叶祥松;彭良燕;;我国环境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9-2008[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7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8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9 王群伟;周德群;;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8年07期

10 史丹;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卞亦文;基于DEA理论的环境效率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枫伟;;我国能源效率问题及对策建议[J];管理观察;2009年11期

2 冯明;吴开;;我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10年01期

3 高大伟;周德群;;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价格月刊;2010年01期

4 李峻;张晟;邓仕杰;;能源效率研究综述[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胡俊;;2001~2008年间能源效率的国际比较[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6期

6 刘战伟;;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及其收敛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孙超;姚远;;辽宁产业结构与电力能源效率的协整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27期

8 孙超;姚远;;辽宁产业结构与电力能源效率的协整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28期

9 程玉鸿;张玮琪;;我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差异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技术经济;2013年03期

10 徐光瑞;;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及提升对策[J];现代商业;201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中国物理能源效率[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2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吴舒;;能源效率标准的市场准入发展趋势分析[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汪叶俊;彭荔红;;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节能减碳分析——以福建省为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茉邋周晓倩;提高能源效率 发展清洁能源[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罗伯特·艾尔斯 本杰明·瓦尔;提升能源效率就是为经济引擎加油[N];中国商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田子超;加拿大:以建筑信息模型提升能源效率[N];中国建设报;2012年

4 彭源长;市场将刻画能源效率和结构崭新面貌[N];中国电力报;2013年

5 孔凡伦;“链条效应”提高能源效率[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亚历山德罗·克莱里奇 龚坚 编译;提高能效——重振经济的理性选择[N];中国能源报;2009年

7 张平;能源效率政策推动新型工业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8 ;欧盟计划2020年前将能源效率提高20%[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9 管静;高盛:中国能源效率提高神速[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中国WTO/TBT-SPS中心供稿;美国拟制定消费品能源效率计划和修订能源效率执行法规[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低碳经济下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乔妮;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与趋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林浩贤;基于空间视角的中国能源效率演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孙恒;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演变规律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5 何丹;福建省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6 高婷;中国地方能源效率的差异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7 朱明举;工业行业能源外部替代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8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建民;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10 杨晓舟;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95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295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4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