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多维度城市饱和负荷预测研究
[Abstract]:The study of saturated loa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planning of urban power network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power grid. Firstl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actors such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urban development level and residents' living standard on saturated loa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dexes suitable for urban saturated load forecasting are selected. Second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Logistic model which is used to forecas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dex, and expounds the principle of the rolling multi-dimension city saturation load forecasting model. Finally, taking Beijing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forecasting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indexes, the saturation load of Beijing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网能源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71373076)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
【分类号】:F426.6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向虎;Logistic曲线模型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以重庆市城镇居民收入预测为例[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崔凯;李敬如;赵彪;刘海波;;城市饱和负荷及其预测方法研究[J];电力技术经济;2008年06期
3 何永秀;吴良器;戴爱英;杨卫红;王跃锦;;基于系统动力学与计量经济模型的城市饱和负荷综合预测方法[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年01期
4 王伟;房婷婷;;人均用电量法在区域饱和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2年01期
5 江新琴;李喜兰;;基于空间饱和负荷密度的城市远景饱和负荷预测[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王芳东;林韩;李传栋;温步瀛;;基于经济曲线饱和态势分析的饱和负荷宏观预测研究[J];华东电力;2010年10期
7 林伯强;结构变化、效率改进与能源需求预测——以中国电力行业为例[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8 张建平;刘杰锋;陈屹东;杨宗麟;马则良;程浩忠;;基于人均用电量和人均用电负荷的饱和负荷预测[J];华东电力;2014年04期
9 董军;吴鸣;;我国居民电力消费影响因素的协整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9期
10 石柱鲜;黄红梅;刘俊生;牟晓云;王立勇;;2007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尤建林;陈献志;孙德斌;项宁宇;;条件价值法在自然保护区森林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2 胡晓绵;吕新军;;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八个区域的面板模型[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3 金国轩;;行业行政垄断对厂商行为的影响及其治理机制探析[J];北方经济;2011年14期
4 徐刚;王维国;;基于VAR和GM组合模型的电力消费预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宋首文;"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银行授信风险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刘江林;李应良;石宏宇;;居民收入与通信网络市场经济效益研究——以河北省通信网络为实例[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宣烨;周绍东;;技术创新、回报效应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8 国涓;尹吉明;;结构变化、效率改进与我国电力消费关系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3期
9 李世尧;;中国式分权下的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J];西部论坛;2012年01期
10 肖峻;杜柏均;耿芳;;城市电力负荷饱和分析方法[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晓平;王东;刘向上;李晨;肖晶;;基于城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的中心城区饱和负荷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柳瑞禹;叶子菀;;基于霍夫曼系数的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发展趋势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盖斌;;水电站水库移民补偿研究[A];乌蒙论坛[C];2006年
4 刘健;王润;;福建省能源消费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2020年能源消费预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Research on the Electricity Industry in China Based on Business Analysis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方毅立;王锋华;;电力建设用地的有效规划控制——浙江省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探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葛新权;张劲文;;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改革开放30年间的动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9 Yue Xiao-ning;Wu Meng-xiang;Ding Yue;;Research of Urban Green Space Distribution Based on Convex Programming Model[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0 Xingfa Lu;Xiang Wu;;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A];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ICIP 2012) Volume 28[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3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世新;中国发电市场的内生性进入壁垒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7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涛;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林春山;新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转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琦;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根琴;中国能源消费对工业品出厂价冲击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邹博;江苏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马精华;地市电力景气指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望君;广州市森林公园时空动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何晓颖;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电力投资分析与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商广霞;关于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侯凯;基于随机创新扩散模型的中国电力消费预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振;电力工业宏观政策对东北电网公司经营影响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高小钧;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影响机理的节能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广盈;农村居民消费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5期
2 郭磊;中国经济增长的可能性:一种基于修正的索洛模型的估算[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3期
3 朱庚富,姚月俊;韩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J];电力环境保护;2004年01期
4 崔凯;张丽娟;李敬如;张振高;袁兆祥;;天津市中心城区饱和负荷分析与预测[J];电力技术经济;2008年05期
5 崔凯;李敬如;赵彪;刘海波;;城市饱和负荷及其预测方法研究[J];电力技术经济;2008年06期
6 廖文炜;曾二贤;;基于动态机制灰色模型的电力需求预测[J];电力建设;2010年10期
7 周鹏,唐焕文,赵晶,毛海军;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算法及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何永秀;李艳;刘硕;陶卫君;蔡琦;;中国电价与电耗关系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3期
9 何永秀;吴良器;戴爱英;杨卫红;王跃锦;;基于系统动力学与计量经济模型的城市饱和负荷综合预测方法[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年01期
10 王伟;房婷婷;;人均用电量法在区域饱和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金国;技术创新与产业系统的自组织演化及演化混沌[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亮;产业经济系统结构演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车晶波;基于弹性理论的居民用电市场分析及开拓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伟,杨敏虹,徐政,周浩;发电市场中负荷预测的功能及其方法[J];中国电力;2000年11期
2 耿光飞,郭喜庆;模糊线性回归法在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2年04期
3 魏伟,牛东晓,常征;负荷预测技术的新进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程浩忠,杨宗麟,申刚,顾洁,徐光虎;华东电网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数据库和负荷预测软件[J];华东电力;2002年06期
5 贺静,韦钢,熊玲玲;负荷预测线性回归分析法的模糊改进[J];华东电力;2003年11期
6 王昕伟,崔晓丹,蔡瑞桔;负荷预测实用方法分析[J];电工技术杂志;2003年05期
7 伊桂玲,张焰;基于用地仿真法的配电系统空间负荷预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年02期
8 韦钢,王飞,张永健,符杨;负荷预测中历史数据缺损处理[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4年01期
9 杨靖研,杜德生;一种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新方法[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4年02期
10 张俊芳,吴伊昂,吴军基;基于灰色理论负荷预测的应用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锐;黎灿兵;袁彦;;基于下级负荷预测的短期负荷预测新算法[A];中南七省(区)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勇;沈茂亚;;省地一体化负荷预测系统的设计及实现[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吴冰;张筱慧;;基于模糊数与多指标灰靶决策理论的小区负荷预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陈昊;吴杰;张钊;;模糊聚类分析在分区负荷预测中的应用[A];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屈利;苑津莎;张卫华;李丽;;基于事例推理的负荷预测[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韦碧琳;;对河池供电局负荷预测工作的探讨[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姜晗;;电力需求侧负荷预测的算法[A];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高峰;张川;徐晖;周佃民;翟桥柱;管晓宏;;大型用电企业负荷预测校正方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陈颖;吴强;;电力系统母线负荷预测系统在地区调度中的应用[A];第六届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延秋;;浅析亳州电网的中期负荷预测[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桑学勇 通讯员 陈铁;黑龙江电力母线负荷预测系统投入试运[N];中国电力报;2009年
2 周渝慧;从方法论看电力负荷管理[N];华中电力报;2007年
3 记者焦军利;河北灌溉负荷预测近300万千瓦[N];中国电力报;2009年
4 王海亚;负荷预测的几种方法及特点[N];黔西南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施战辽 楼玲俊;机制科学 管理精细[N];中国电力报;2011年
6 记者 陆畅 通讯员 孙瑞红 远德亮;创新 成就安全高效的淄博电网[N];国家电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任海军;基于智能计算的配电网负荷预测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杨奎河;短期电力负荷的智能化预测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张智晟;基于多元理论融合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韩力;电力系统超短期负荷与运行态势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国江;软计算方法和数据挖掘理论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6 孙谦;母线负荷预测技术及负荷特性对电网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方仍存;电力系统负荷区间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华;电力市场下负荷预测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2 曾刚;智能技术在电力企业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3 郝振奎;计及地方特点的负荷预测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4 张利;县级电力企业负荷预测及购电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5 张凯;省地一体化负荷预测与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08年
6 袁慧;锡盟地区中长期负荷预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陈锦攀;电力负荷预测评估分析算法研究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8 邵臻;基于半参数统计模型的中长期电量负荷预测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9 尚芳屹;组合预测在区域级饱和负荷预测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张文彬;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空间负荷预测[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27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327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