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高层次科技人才定向培养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11-16 11:04
【摘要】:本文以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历史时期为背景,研究航天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定向培养的模式,并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高层次专家定向打造实践为案例,通过确定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采取组织与个人联动措施,有针对性的寻找差距,依据差距制定专项打造计划并保障落实,促进各级人才有步骤、有计划的快速成长。为其他企业的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实践参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historical period of China's transition from a large aerospace country to a strong space power,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attern of oriented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aerospace institutions, and takes the practice of the high-level expert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Satellit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 a case study. Through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raining object and the training goal, take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individual linkage measure, has the pertinence to look for the disparity, according to the disparity formulates the special creation plan and guarante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motes the talented person at all levels to have the step by step, has the plan fast growth. For other enterprises to provide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作者单位】: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人力资源处;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分类号】:F272.92;F4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鼎杰;;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评价问题探讨[J];东南学术;2009年04期

2 文魁,吴冬梅;异质人才的异常激励——北京市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调研报告[J];管理世界;2003年10期

3 方佳敏;严虹;;知识型人才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4 赵伟;林芬芬;彭洁;包献华;屈宝强;白晨;;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理论模型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24期

5 陈小平;;高端人才开发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创新建议——基于六省市的调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魁;吴冬梅;;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环境: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庄小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2年03期

3 叶晓倩,韩锟;知识经济 传统文化与柔性激励[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吴冬梅;;西方职业测评理论综述[J];当代财经;2007年12期

5 张娴初;王大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薪酬激励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财经;2011年07期

6 李明;吴玉;;基于循环经济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杨曙光;;国内外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01期

8 王文周;仇勇;赵戎;;微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激励问题——基于北京和深圳的经验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06期

9 杨雅恬;李朝明;;协同知识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年08期

10 余淑均;;基于湖北省中部崛起背景下的人才战略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桂;王军华;;知识员工激励因素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桂;王军华;;知识员工激励因素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聪颖;产业集群发展与创业人才孵化双螺旋模型与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冯雪莲;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3 牛雁翎;人本视角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李丽青;企业R&D投入与国家税收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柳丽华;企业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金福;知识型组织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刘凤霞;基于SPA的高新技术企业R&D人员绩效评价与激励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袁建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人力资本增值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罗后清;当代西方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田先钰;R&D产业组织与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睿;我国电力企业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丹钰;高新技术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卉;高技能人才供需现状及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易明惠;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锴;中国餐饮连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马桂;能源企业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激励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史晓丽;面向知识型员工的全面薪酬激励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孟慧斌;80后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有效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张小平;中小企业知识员工激励因素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10 高岩;吉林省高校科技人才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云昌;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及其制度设计[J];财贸研究;2004年01期

2 黄志广;刘效梅;;试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J];教育与现代化;2007年04期

3 朱郑州;苏渭珍;王亚沙;;我国科技人才评价的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5期

4 李思宏;罗瑾琏;田瑞雪;;科技人才评价与选拔体系构建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4期

5 廖志豪;;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模型构建研究——基于对87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证调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7期

6 李思宏;罗瑾琏;张波;;科技人才评价维度与方法进展[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2期

7 封铁英;;科技人才评价现状与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创新[J];科研管理;2007年S1期

8 李建设,沈阅;基于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06期

9 陈小平;杨平;金虎;任文硕;;北京奥运功能区人才政策现状和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3期

10 刘宁;岳爱娴;;无边界职业生涯,无限延展职涯空间[J];人力资源;2006年1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忠诚,温建东;高层次石油化工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J];齐鲁石油化工;2000年02期

2 高世琦;把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摆在重要战略地位[J];党建研究;2001年05期

3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课题组;湖南省科技人才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J];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4 彭未名;我国科技人才资源区位配置开发与管理[J];长江论坛;2002年03期

5 宋卫国,杜谦,高昌林;科技人才的国际竞争与我们的对策[J];求是;2003年24期

6 张化本 ,周群英 ,王培德;为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J];民主与科学;2004年01期

7 沈国桢;浅析引领科学家成功的人文素质[J];天府新论;2004年03期

8 储建中;内蒙古科技人才战略实施的若干问题与构想[J];理论研究;2004年Z1期

9 陈绪新;我国科技人才流失的体制因素及其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谭立刚,彭炳忠,周文燕;湖南顶级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魁;;俄罗斯科技人才状况与引进俄罗斯科技人才对策研究[A];新世纪人才战略研究——黑龙江省人才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京文;;关于我国科技人才的流动与管理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饶叶俊;周林;陈洪;程晓斌;;医学科技人才应具备的基本创新素质[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杨文明;闫东玲;张再生;;天津市科技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研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5 赵远亮;李永智;;内蒙古高层次科技人才工作的成效、问题及对策[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6 张相林;;北京市青年科技人才开发中的问题调研与对策初探[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杨新年;;抓好科技人才统筹建设的七个结合[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阮昊;;中科院系统如何引进和使用高层次科技人才[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八辑[C];2000年

9 李东旭;;促进发展应有招——从陕甘宁边区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科技人才体制的创新[A];2005年经济体制课题研究和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尚智丛;;中国科学院中青年杰出科技人才的教育背景分析[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刘瑛;每年1000万培养科技人才[N];阿克苏日报;2007年

2 林澍;注重培养引进科技人才[N];潮州日报;2007年

3 陈之惠;充分发挥老科技人才的作用[N];重庆日报;2006年

4 记者 孙覆海 实习生 宋广玲 通讯员 弋永杰 崔宝红;科技人才成了“香饽饽”[N];工人日报;2007年

5 程茂林 通讯员  胡苗 马恺;我市举行科技人才元宵联谊会[N];嘉兴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少谨 张瑛 荣萍 晋新;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沃土[N];山西科技报;2007年

7 文海燕;培养科技人才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N];永州日报;2007年

8 盛若蔚;绍兴开展科技人才月活动[N];人民日报;2007年

9 周喜增;林州市依靠科技人才富民强市[N];安阳日报;2007年

10 赵明;让区23名企业家和科技人才享受政府津帖[N];大庆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保民;河南省科技人才开发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李丽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演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颖丽;欠发达地区吸纳科技人才机理及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英文;对我国科技人才安全若干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2 黄宴慧;武汉市科技人才生态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郝斌;福建引进科技人才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4 宋笑娜;公共部门女性科技人才发展阻滞的网络化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程波华;新疆科技人才流失意愿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3年

6 何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科技人才宏观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陈诺平;内蒙古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屈林岩;新世纪科技人才的人文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濮雪莲;“十一五”时期区域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杨勇;提升天津市科技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35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335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7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