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流分析的焦化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探讨
[Abstract]:Taking a coking plant in Shanxi as an example, 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and analyzes the energy system of enterprises in 2010 and 2015 by using the method of energy flow analysis. The total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io of energy in this enterprise can be increased by 19.92%,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10,000 yuan of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can be reduced by 2.694tce. it can be seen that this way of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effect of energy saving of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F426.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明媛;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江昕;胡山鹰;杜风光;陈定江;朱兵;沈静珠;;燃料乙醇企业能流分析[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年07期
3 王洪才;时章明;陈通;沈浩;;水口山炼铅法生产企业物质流与能量流耦合模型的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1年10期
4 四季春;;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模式[J];煤炭学报;2006年04期
5 李兆东;时现;鄢璐;;基于能质流分析的生产型企业环境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晓岩;;吉林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问题及对策探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2 席旭东;;煤炭矿区工业共生模式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吉迎东;;生态优先视角下资源型城市生态产业链构建[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9期
4 白亚楠;刘伟;;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践——以鄂尔多斯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5 黄训江;;工业共生网络演化的小世界性及稳定性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石磊;王震;;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2000—2010年)[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章明如;;现代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探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袁方;;和谐社会语境下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1年08期
9 王振;刘元胜;;中日循环经济:比较、借鉴与合作[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3期
10 陈爽英;唐小我;邵云飞;;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毛玉如;李艳萍;孙启宏;沈鹏;;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典型网络结构模式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翁清明;陈禹;叶向;;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投资行为分析和模拟[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第一篇 国际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新趋势[A];首届全国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报告(2009)[C];2009年
4 ;我国煤炭期货市场建设运行研究[A];2007-2008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9年
5 周志方;肖序;;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与环境负债审核控制框架设计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武光辉;苏选林;;彬长矿区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与探讨[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孙小娟;张彦禹;赵耀中;;两种理论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应用的探讨[A];煤炭工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士金;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姜宏汝;福建省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李艳;基于产业集群的氯碱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敖宏;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程少博;以高技术为支撑的农工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闫海清;氯碱化工产业共生网络规划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罗柳红;生态工业园区系统稳定性与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杨华峰;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德忠;区域新型工业化目标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李昕;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基础和发展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培成;养猪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耦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晓惠;煤矿企业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雷平妹;上海化工区循环经济研究及探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单菁瑞;我国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科技政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5 方婷婷;陕南山地小城镇工业园区规划方法初探[D];长安大学;2011年
6 高杨;天津市工业碳排放预测与低碳城市建设潜力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7 耿新宇;M煤业公司循环经济战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8 李春蕾;基于熵理论的煤炭循环经济系统复杂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厚军;关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性认识[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10 刘东红;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与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马明媛;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蔡九菊;王建军;陆钟武;殷瑞钰;;钢铁企业物质流与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4 陈淑芳,李青;关于环境审计几个问题的探讨[J];当代财经;1998年09期
5 于庆波,陆钟武,蔡九菊;钢铁生产流程中物流对能耗影响的计算方法[J];金属学报;2000年04期
6 李东波,张兆祥;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新技术及应用[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3年05期
7 郑文华,刘洪春,周科;中国焦化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煤化工;2003年01期
8 范维唐,杜铭华;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展望[J];煤化工;2005年01期
9 闻大中;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的研究方法(一)[J];农村生态环境;1985年04期
10 闻大中;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的研究方法(二)[J];农村生态环境;198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泽全;[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治山;玉米燃料乙醇生命周期系统的热力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洪才;基于SKS炼铅法能耗系统的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子务;陈军;张耀兰;;循环经济对纺织产业的深远影响[J];广西纺织科技;2006年04期
2 刘艳琴;;中小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12期
3 杨志凯;;中小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化工管理;2008年09期
4 王硕;;电力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现代商业;2008年30期
5 冯建平;;对攀钢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冶金能源;2009年05期
6 王颖;;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7 邢方红;;浅析我国油田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存在问题及综合治理[J];科技资讯;2010年02期
8 孙伟;;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探讨[J];北方经贸;2011年09期
9 林秀群;唐向阳;;循环经济活动的判定和支持原则——以A公司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张亮;胡朋;;基于循环经济的石油企业发展路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英;陆根法;刘丽莉;;自然生态系统原理在产业循环经济中的应用——以造纸业循环经济为例[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金堂;;循环经济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文英;陆根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以造纸业循环经济为例[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李春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力发展石油循环经济[A];2005年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景胜;干飞;;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春宏;李汉光;;循环经济与矿业开发中的环境保护[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沈晓林;;宝钢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A];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高层论坛材料汇编[C];2006年
8 王明远;吴新华;;煤矿循环经济发展思路[A];建设节约型煤矿企业优秀论文集(2006年)[C];2006年
9 张效海;李文德;李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节约型企业[A];建设节约型煤矿企业优秀论文集(2006年)[C];2006年
10 刘超;;平煤集团六矿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永平;陶瓷业奔向循环经济[N];中国建材报;2004年
2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宋志平;以循环经济的思想 确立建材工业新的发展观[N];中国建材报;2005年
3 袁元;国家发改委组织循环经济试点[N];中国建材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赵腊平;发展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之路[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陈昌成;循环经济也要实现经济循环[N];中国企业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赵伟宏;循环经济应注重经济效益[N];中国冶金报;2005年
7 杨华峰 张华玲;循环经济是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N];湖南日报;2005年
8 朱成章;从循环经济看小火电发展[N];经济参考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李成刚;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10 唐先武;北京探索循环经济之路[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一力;基于循环经济的玻璃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何永达;制造业循环经济的测度与路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路琨;面向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陈勇;基于循环经济的钢铁行业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李士金;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谭元发;两型社会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与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刘环玉;基于循环经济的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于励民;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江卫;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刘雷;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网构建和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树邦;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林杰;石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张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张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与系统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5 禅琰;基于循环经济的无锡市制造型企业的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邓志茹;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工业主导产业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王元亮;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王博;酒钢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9 夏文举;循环经济下辽宁法库陶瓷产业园区改造与升级[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10 陶昒;区域工业循环经济建设与地方政府政策导向[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52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35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