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25 20:46
【摘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能够有效缓解化石能源约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在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背景下,本文根据"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GDP增速目标和能耗目标,设定了3种情景模式,测算出到2020年在3种情境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并提出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效益,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要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和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需要从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体制改革、政策支持体系、长效创新机制和技术支撑等方面进行创新,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on a large scal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impact of fossil energy constraints 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asonably controlling the total amou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according to the GDP growth targe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arget proposed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ree scenario models are set up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proportion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in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ree scenarios by 2020,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must take full account of economic benefits for the sub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fossil energy. Take the road of large-sca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fossil energy,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from the aspects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new energy, policy support system, long-term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ical support, etc.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12AZD055)
【分类号】: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史际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培育的经济法考量[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贾明明;;新能源经济的前景[J];经营管理者;2010年10期

3 张国有;;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11期

4 史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能源的发展态势、问题及对策[J];中外能源;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研究评述[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0年06期

2 冯春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8期

3 汪永臻;;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4 傅喻;;中国新能源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基于1998—2010年海关数据[J];调研世界;2013年06期

5 吴岑;;我国节能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当代经济;2014年07期

6 陆静超;;“十二五”时期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探析[J];理论探讨;2011年01期

7 白中红;;论《能源宪章条约》的过境争端解决机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8 陈云碧;;谈后金融危机时代煤炭行业复兴策略[J];煤炭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9 龙继林;;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发展航空运输新能源的战略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7期

10 文杰;;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探讨[J];税务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张培远;微生物燃料电池能量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关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周斌;双质量飞轮减振系统测试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志展;异质性和产业成长[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徐贻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张艳梅;基于碟式的太阳能二次反射及其分频系统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李萌;纳米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公维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建模及动态仿真[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2 景明;碳关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于迎春;新能源行业人才开发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吴彬;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的设计[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5 陈钢;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政府补贴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6 杨春娇;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许岩;燃料电池内阻测试系统信号源逆变单元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彤;中国煤炭产业对外依存度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靖仕寅;智能电网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与启示[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苗绘;国际石油安全形势下的中国石油期货市场建设[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宁;对我国财政投融资体系的几点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2 刘键;;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6年07期

3 朱锡平;陈英;;论我国新能源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投融资体制改革[J];财经政法资讯;2010年01期

4 耿嘉川;吴清萍;;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J];东岳论丛;2010年09期

5 杨解君;;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立法之新思维[J];法商研究;2008年01期

6 史际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培育的经济法考量[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7 谢晶仁;;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理性探析[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蒋先玲;王琰;吕东锴;;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路径分析[J];经济纵横;2010年08期

9 王发明;毛荐其;;基于技术进步的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0年01期

10 史际春;;论规划的法治化[J];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甲斌;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与建议[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3年02期

2 ;我国可再生能源状况[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3 任东明,张正敏;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新机制的建立[J];中国能源;2003年09期

4 孟宪淦;南非、埃及可再生能源考察小记[J];太阳能;2004年01期

5 周良虹 ,黄亚晶;国外可再生能源文献信息[J];可再生能源;2004年02期

6 蒋崇林;国内可再生能源文献信息[J];可再生能源;2004年02期

7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战略[J];中国住宅设施;2004年05期

8 孙海燕;可再生能源 可持续发展——首届中国国际可再生能源国际研讨会综述[J];建设科技;2004年Z2期

9 孙海燕;立法保障可再生能源[J];建设科技;2004年Z2期

10 张建国;可再生能源立法最新消息[J];太阳能;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工作的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2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实施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3 方炎;;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李燕;汪贤强;;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韩立红;;河北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思考[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6 李沛;何文晶;杨慧;;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侠;徐壮;苏道年;鲁玲;张则振;;山东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思路与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8 ;关于2011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申报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1]38号)[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9 ;十堰市住建委关于印发《十堰市“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发展规划》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10 ;宜昌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新华;法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N];中国煤炭报;2004年

2 钟欣;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创历史新高[N];中国贸易报;2005年

3 林琳;气象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大有作为[N];中国气象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丁 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瓶颈[N];中国质量报;2005年

5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冯之竣;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N];光明日报;2005年

6 毛 磊;美国可再生能源消耗锐减[N];经济参考报;2002年

7 王一娟 李敏;可再生能源产业全球升温[N];经济参考报;2004年

8 刘向 郑汉根;我国将为可再生能源开发立法[N];经济参考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于杉;可再生能源再度看好[N];经济参考报;2004年

10 记者:杨骏;高油价给可再生能源积聚优势[N];经济参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宝卿;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胡丽霞;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李璐;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影响的分析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陈军;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8 黄s,

本文编号:2391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391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6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