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减碳效应估算

发布时间:2019-04-27 07:07
【摘要】:文章通过建立能源结构调整的碳影响模型,利用1980~2012年非化石能源比重和碳排放数据,估算了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减碳效应。构建基于Kalman滤波算法的状态空间变参数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排放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动态敏感性。研究发现,在1980-2012年期间能源结构调整年均减碳960.5万吨,累积减碳3.17亿吨;随着非化石能源比重的增加,其碳减排效应整体上呈不断增强的趋势,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对能源结构调整的敏感度趋于低平。
[Abstract]:Based on the carbon impact model of energy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 carbon reduction effect of China's energy structure adjustment is estimated by using the data of the proportion of non-fossil energy sources and carbon emissions from 1980 to 2012. A state-space variable parameter model based on Kalman filtering algorith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dynamic sensitivity of carbon emissions to the adjustment of energy structure is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study found that during the period 1980-2012, the average annual carbon reduction of energy structure adjustment was 9.605 million tons, and the cumulative carbon reduction was 317 million ton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non-fossil energy, the effec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s increasing, while the sensitivity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to the adjustment of energy structure tends to be low.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AZD015) 上海财经大学2012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XJJ-2012-302)
【分类号】:F426.2;X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2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3 谢晓明;;我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动态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02期

4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5 李楠;邵凯;王前进;;中国人口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娜;顾凯平;;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2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吴未;路平山;;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惠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4 王敬敏;朱益平;;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5 董智;王世进;;江苏省碳排放量特征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6 曹俊文;刘官站;;中国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06期

7 王素凤;;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8 陈彦玲;王琛;;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岳立;李飞;;西部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包颉;侯建明;;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产业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可嘉;梅赞超;;基于STIRPAT模型的福建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李健;吴成霞;;基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津市节能减排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我国发展低碳零售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姗姗;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秀花;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区域分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7 杜宇;总量控制下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启荣;;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_2排放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2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3 迟远英;牛东晓;沈滢;刘志;;基于协整的影响我国碳排放因素的模型研究[J];华东电力;2010年05期

4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5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6 宋杰鲲;;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7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8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9 刘小玄;民营化改制对中国产业效率的效果分析——2001年全国普查工业数据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8期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张永生;;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一松;;雾霾已成能源结构调整的“催促鞭”[J];中国石油企业;2013年Z1期

2 甄春阳;赵成武;朱文姝;;从京津冀雾霾天气浅议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紧迫性[J];中国科技信息;2014年07期

3 ;北京发电能源结构调整[J];环境工程;2007年01期

4 张绍波;;能源结构调整将出现革命性变化[J];中国石油企业;2012年12期

5 张钦芳,冀宏伟;生态建设与能源结构调整并重根治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3年04期

6 韩文科;;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J];环境保护;2013年20期

7 舟丹;;我国天然气越来越受到重视[J];中外能源;2014年01期

8 张引刚;;低碳时代山西能源结构调整与煤炭转型发展分析[J];中国能源;2014年03期

9 崔二平;余国新;张建宏;;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调整策略分析——基于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角度[J];当代经济;2008年12期

10 松江区;;松江区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助力节能减排[J];上海节能;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作涛;;培育能源结构调整的支撑力量[A];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曾少军;杨丽;;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3 侯贵光;徐毅;贾杰林;卢静;;能源结构调整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机制定量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C];2013年

4 ;语录[A];中国风电(2013年09月)[C];2013年

5 吴钟瑚;;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陈和平;戴林;;关于“中国电机系统节能”的初步设想[A];第七届全国电技术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钱永坤;冯淑霞;;天然气利用趋势与徐州市能源结构调整[A];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夏丹;周裕德;应乐`,

本文编号:2466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466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4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