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我国3种登记注册类型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情况比较

发布时间:2019-05-06 07:22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3种登记注册类型(内资、外资、港澳台资)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差异,为提高整个医药制造业的研发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0-2013年公布的数据,对2009-2012年我国3种登记注册类型医药制造企业相关研发指标进行分类分析。结果:从企业研发投入的均值上看,港澳台资企业在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研发人员数量、研发人员占平均从业人员数量的比例、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及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例等方面指标中均为最高,外资企业次之,内资企业最低。在研发产出各项指标中,就新产品销售收入而言外资企业表现最好,港澳台资企业次之,内资企业最低;就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和企业平均有效发明专利数2个指标而言,港澳台资企业表现最好,外资企业次之,内资企业最低。结论:内资企业在研发投入和产出方面均不足。因此其应加强在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创新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文化,增加新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企业知识产出,以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业内资企业的研发能力。
[Abstract]:Aim: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of R & D input and output among the three registration types (domestic capital, foreign capital,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capital)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R & D capability of the whole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ata published in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from 2010 to 2013, the R & D indexes of three registered types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from 2009 to 2012 we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n terms of the average R & D investment of enterprises,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funded enterprises have the full-time equivalent of R & D personnel, the number of R & D personnel, the proportion of R & D personnel to the average number of employees, the internal expenditure of R & D funds and the proportion of R & D funds to the main business income.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 with R & D activities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number of enterprises, followed by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nd domestic enterprises were the lowest. Among the indexes of R & D output,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have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sales income of new products, followed by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funded enterprises, and domestic enterprises have the lowest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the ratio of new product sales revenue to main business income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effective invention patents of enterprises,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funded enterprises performed the best,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followed by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nd domestic enterprises showed the lowest performance. Conclusion: domestic enterprises are insufficient in R & D input and output. Therefore,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input in talents and funds, stimulate the enterprise innovation culture, increase the sales income of new products, and improve the knowledge output of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 & D ability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in Chinese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作者单位】: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3ZX09301305)
【分类号】:F426.72;F273.1;F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宋培林;论企业创新文化──兼析我国企业创新文化的营造[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5期

2 陈福胜;郭微;;我国企业专利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樊霞;任畅翔;刘炜;;产学研合作与企业独立研发关系的进一步检验——基于企业R&D投入门槛效应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年01期

4 周行;冯国忠;;利用外资发展我国医药产业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春阳;胡月英;刘朝臣;鲍步云;;企业创新文化与核心能力:结构和路径关系——以亳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谷传华,陈会昌;从创造系统论谈企业创新——企业创新的微观剖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1期

3 甄珍;付东普;;创新型企业文化构建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年03期

4 薛伟;宋辉;;烟草行业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4年S1期

5 范缜修,董允燕;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助推器[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冉军;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对策[J];经济师;2002年11期

7 刘朝臣;鲍步云;彭建涛;;企业创新文化的精神层结构及其建设[J];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8 何郁冰;陈劲;;企业技术多元化战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0年11期

9 李中斌,赵志芳;论企业员工的经济技术创新[J];价值工程;2002年01期

10 谢美萍;陆志平;;会计服务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培育企业文化[J];昆明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培林;论企业经营者成长的微观机制:筛选、激励与约束[D];厦门大学;2002年

2 王胜利;乡镇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朱凌;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何郁冰;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方媛媛;驱动创新的文化要素系统层面解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吴俊杰;企业家社会网络、双元性创新与技术创新绩效[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锋;组织文化提升创新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白杨;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5 赵峰;CSIC企业人才激励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6 李玉志;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7 许媛媛;基于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发展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孟凡华;组织学习作为创新文化与组织绩效的中介变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何长轩;岭南文化对广东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徐静美;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文化建设的初步探索[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祝年贵;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安全[J];财经科学;2003年05期

2 吴晓波;吴东;;全球制造网络与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现状、瓶颈与出路[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4期

3 樊霞;何悦;朱桂龙;;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的互补性关系研究——基于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的实证[J];科学学研究;2011年05期

4 张钢;企业组织创新过程中的学习机制及知识管理[J];科研管理;1999年03期

5 刘鹏飞;;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J];兰州学刊;2006年09期

6 闫奕荣;知识经济中的企业组织创新[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徐建中,刘琳;国内外医药行业并购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08期

8 余怒涛;沈中华;黄登仕;刘孟晖;;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价值关系的进一步检验——基于公司规模门槛效应的分析[J];中国会计评论;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薛飞;[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晓岚,王宗军,夏天,骆杰伟;医改背景下我国医药制造行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05期

2 郭翔宇;李中华;;2006年我国各个省区医药制造产业的竞争力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7年03期

3 朱海旭;;医药制造行业2006年科技投入强度高[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7年05期

4 张洁;韦晓华;;医药制造企业数量与行业利润的结构分析[J];经济导刊;2007年S3期

5 洪涓;樊宇;;研发投入对医药制造产业影响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05期

6 董秀军;汤少梁;;外部环境对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研发影响的文献综述[J];价值工程;2012年14期

7 徐浩鸣,徐建中,康姝丽;中国国有医药制造产业组织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1期

8 邹鲜红;;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药业;2009年08期

9 李洁;申俊龙;;医药制造产业升级为江苏省主导产业的可行性分析[J];江苏商论;2010年01期

10 项莹;曹阳;;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上海医药;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超;;我国医药制造产业结构相似性研究[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2 薛有志;郭勇峰;姜明月;;中国医药制造企业前向一体化选择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企业绩效和股权结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林洁;集中查处重金属医药制造行业违法案件[N];汕尾日报;2014年

2 记者 吴艳荣;医药制造企业专项环境执法检查锁定五重点[N];河北日报;2011年

3 Q孟推,

本文编号:2469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469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8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