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基于精益生产的A钢铁企业生产系统现场改善

发布时间:2017-03-18 16:09

  本文关键词:基于精益生产的A钢铁企业生产系统现场改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精益生产作为制造业中消除浪费、节省企业成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近几年亏损总额巨大、亏损面广泛的中国钢铁企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空间——要解决产能过剩、效益不高的问题,就必须实现成本最小化、走“精细化”的路子。本论文则通过深入A钢铁企业生产现场,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调研,在完成前期文献调研、现场调查、数据采集及问题分析等过程后,确定了研究主题为:基于精益生产的A钢铁企业生产系统现场改善,并获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A钢铁企业现有的生产系统概况进行整体评估,并运用流线化生产、生产线平衡、程序分析、动作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等现场改善理论进行问题分析,找出可以改善的环节且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法;(2)构建出A生产系统精益性评价模型对其生产系统精益性进行评价,该模型具备可推广性,能够直观分析出生产系统的精益性;(3)针对A钢铁企业生产现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效果提升建议。本文聚焦于钢铁行业的观察与调研,旨在利用精益生产主要方法与工具,结合A钢铁企业自身已经具备的精益生产基础(比如:A钢铁企业早在2009年就在全公司推行全面的5S管理和目视化管理,企业高层和工人都已经具备精益生产意识),再通过数学模型的辅助分析,对A钢铁企业具体的车间问题、工序问题、质量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问题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法,希望借此促进A钢铁企业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精益生产实践,也为国内其他钢铁企业的精益化生产提供确实可行的案例参考。但由于作者缺乏现场管理的经验,研究初期对现场数据分析不甚重视,一度出现改善效果不佳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重视对初始数据的处理,在实践中提升自己。整体说来,本论文的研究结合真实钢铁企业生产进行,研究方法与工具都具备可实践性,研究结果实用性高、具备推广价值。希望能给国内同类型企业提供一些借鉴,从而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精益生产 生产系统 现场改善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31;F27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钢铁企业关于精益生产的研究概况11-12
  • 1.2.1 国外钢铁行业精益生产的发展情况11
  • 1.2.2 国内钢铁行业精益生产的发展情况11-12
  • 1.2.3 A钢铁企业精益生产的研究情况12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2-14
  • 1.3.1 论文研究方法12-13
  • 1.3.2 技术路线13-14
  • 第2章 生产系统现场改善的相关理论方法14-22
  • 2.1 精益生产14-15
  • 2.1.1 精益生产的特点14
  • 2.1.2 精益生产的规则14-15
  • 2.2 基础管理方法15-16
  • 2.2.1 5S管理15
  • 2.2.2 目视化管理15-16
  • 2.2.3 全面生产维护16
  • 2.3 流线化生产16-17
  • 2.3.1“一个流”16-17
  • 2.3.2 防错法17
  • 2.4 生产线平衡17-19
  • 2.4.1 均衡化生产18
  • 2.4.2 快速换线换模18-19
  • 2.5 程序分析19-20
  • 2.5.1 工艺流程分析19
  • 2.5.2 平衡生产线分析19-20
  • 2.5.3 流程程序分析20
  • 2.5.4 布置与路径分析20
  • 2.6 全面质量管理20-22
  • 2.6.1 最基本的工作程序:PDCA管理循环21
  • 2.6.2 最常用的七种工具21-22
  • 第3章 A钢铁企业生产系统问题分析及改善22-46
  • 3.1 A钢铁企业生产系统概况22-23
  • 3.2 精益管理的改进基础23-25
  • 3.2.1 全面的“5S”、可视化管理的实施23-24
  • 3.2.2 以“流线化”为精益生产整体布局24
  • 3.2.3 将拉动式生产贯彻到各个环节24-25
  • 3.3 平衡生产线分析下的管体车间改善25-30
  • 3.3.1 管体车间生产线平衡率现状与问题诊断25-26
  • 3.3.2 平衡生产线的改善原则26-27
  • 3.3.3 短期改善方案27-28
  • 3.3.4 长期改善方案28-30
  • 3.4 程序分析下的中板产线快速换模改善30-37
  • 3.4.1 中板产线缩短换模时间的现状30
  • 3.4.2 中板产线换模时间改进效益预测30-31
  • 3.4.3 中板产线换模时间改善方案31-37
  • 3.5 程序分析下的吊车布置与路径改善37-39
  • 3.5.1 机拧吊运接箍路线现状37-38
  • 3.5.2 机拧吊运接箍路线改善方案38
  • 3.5.3 机拧吊运接箍路线改善效益38-39
  • 3.6 动作分析下的加装内保护帽工序改善方案39-41
  • 3.6.1 加装内保护帽工序现状分析39-40
  • 3.6.2 加装内保护帽工序改善方法40-41
  • 3.7 全面质量管理41-46
  • 3.7.1 A钢铁企业热轧线全面质量管理现状41-42
  • 3.7.2 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42
  • 3.7.3 全面质量管理的改善方案42-43
  • 3.7.4 全面质量管理的改善方案43-46
  • 第4章 A企业生产系统精益性评价模型46-54
  • 4.1 模糊层次分析法46
  • 4.2 A钢铁企业生产系统精益性指标体系构建46-47
  • 4.3 模型计算方法47-49
  • 4.4 生产系统运行能力分值计算49
  • 4.5 生产系统运行能力提升方法49-50
  • 4.6 实例计算50-54
  • 第5章 A企业生产系统现场改善建议与措施54-59
  • 5.1 A钢铁企业生产系统现场改善建议54-57
  • 5.2 A钢铁企业生产系统现场相关措施57-59
  • 结论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静;实施精益生产确保优质交付[J];车间管理;2002年04期

2 孙林岩 ,汪建 ,曹德弼;精益生产及其在先进制造中的地位和作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07期

3 时东艳,程龙生;精益生产和6σ管理[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年01期

4 闫俊伢 ,邹震;精益生产的魔力[J];电子商务;2004年05期

5 西蒙;精益生产 以人为本[J];发明与创新;2004年11期

6 罗振璧,张书桥,王志华;精益生产的竞赛(上):正确理解精益生产[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5年02期

7 方明;精益生产新模式[J];现代制造;2005年10期

8 陈心德;构建精益企业 实现精益生产[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蒋美仙,林李安,张烨;精益生产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12期

10 陈亚绒;逐步实施精益生产[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明;;生产现场系统化改善的应用性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郑凯;;以精益生产为载体 深化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A];第三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技术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12年

3 武淑萍;;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应用现状[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周大林;;浅谈精益生产基本原则[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学光;;船舶精益生产和现代化[A];2011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工艺学术委员会造船企业精益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冯海明;;关于实现“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杨光薰;乔立红;张希伦;贾作辉;;从成组技术到精益生产向大规模定制方向前进[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文飞;党英峰;;步入精益生产时代[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礼;刘顺强;;精益生产在美利信压铸公司中的应用[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周忠发;雒孟刚;;信息化条件下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探究与构建[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继征;精益生产,离我们有多远[N];中国纺织报;2005年

2 徐凤英;推进精益生产 拉动管理创新[N];中国航空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永;渐脱福特制阴影 广州本田与精益生产零距离[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何成;安大公司全面实施精益生产管理[N];中国航空报;2006年

5 郭旭之;开展精益生产 促进快速发展[N];中国航空报;2006年

6 伍晖;泛华厂实施精益生产取得阶段性成果[N];中国航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林育智;“轴承企业远没达到精益生产”[N];机电商报;2007年

8 谭建伟;精益生产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金志良邋蒋松羊;杰克:“精益生产”出“双赢”[N];台州日报;2007年

10 曲小研;精益生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N];消费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洪亮;离散制造企业精益生产实施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车建国;多品种小批量下精益生产系统的改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郭宏斌;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卷烟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优化及仿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周延虎;精益六西格玛集成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宫伟军;流态产品的大规模定制与精益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精益生产在海尔的应用与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刘红军;制造业实施精益生产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陈胜;新达公司精益生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张瑞兴;基于持续改善推进精益生产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李登记;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换模过程改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王立柱;精益生产在亚特公司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郭志勇;Y公司精益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顾啸峰;精益生产工具和测量指标在万向节生产线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先进;X公司信号源生产线精益生产再造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王建罡;精益生产在制造企业中的实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精益生产的A钢铁企业生产系统现场改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54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7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