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05:19

  本文关键词: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环境污染与能源枯竭双重压力下,提高能源效率迫在眉睫。已有的文章多从中宏观的层面对能源效率进行研究,本文从上市公司这一微观层面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对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找出其影响因素,提出提高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建议。本文先运用DEA模型对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得出的结论为:整体来看,我国绝大部分能源上市公司的平均技术效率值在0.4至0.8之间,其中0.4至0.6之间最密集,存在比较大的改进空间。纵向来看,我国能源上市公司在2009年至2014年平均技术效率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2009年至2011年连续大幅度增大,2011年达到最大,2011年以后开始小幅度减小。最终2014年的技术效率值略大于2010年的。横向来看,公司技术效率平均值最大的值为上海石化1.072,最小的值为哈投股份0.391。并在此基础上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我国能源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值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影响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财务方面的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中的指标提取了主成分,再运用Tobit模型对技术效率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从财务方面来看:除发展能力对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外,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都有显著的正的影响。非财务方面来看:独立董事所占比例、无形资产、股权集中度的影响不显著;上市年龄、员工激励水平、员工教育程度、公司规模有显著正的影响;第一股东是国家或国有法人、高管薪酬有显著负的影响。最后,相应地提出了提高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建议。建议主要为:一、结合新建与合并同类型公司来扩大公司规模;二、在严格把关准入标准的前提下提高民营资本进驻;三、结合公司其他建议合理控制高管薪酬;四、结合外聘与内部培训的方式提高员工学历;五、适当地选好方法来加强员工激励水平;六、适当提高公司偿债能力、大力提高公司盈利和营运能力。
【关键词】:能源上市公司 技术效率 DEA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F27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2.1 技术效率的测度12-13
  • 1.2.2 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测度13-14
  • 1.2.3 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14-18
  • 1.2.4 已有文献的总结18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8-19
  • 1.3.1 研究内容18-19
  • 1.3.2 研究方法19
  • 1.4 本章小结19-21
  • 第2章 公司技术效率相关理论与方法21-29
  • 2.1 效率的一般理论21-22
  • 2.2 公司技术效率的理论22-24
  • 2.3 公司技术效率的测度方法24-28
  • 2.3.1 单要素技术效率的测度24-25
  • 2.3.2 全要素技术效率的测度25-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29-43
  • 3.1 DEA模型介绍29-33
  • 3.1.1 CCR-DEA模型和BCC-DEA模型29-31
  • 3.1.2 SE-DEA模型31-33
  • 3.2 指标与数据33-34
  • 3.2.1 指标33-34
  • 3.2.2 数据34
  • 3.3 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测度及分析34-41
  • 3.3.1 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综合分析36-37
  • 3.3.2 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值区域差异分析37-41
  • 3.4 本章小结41-43
  • 第4章 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43-55
  • 4.1 方法或模型介绍43-44
  • 4.1.1 主成分分析法——财务指标的处理43
  • 4.1.2 Tobit模型——影响因素实证43-44
  • 4.2 影响因素指标44-49
  • 4.2.1 财务方面44-46
  • 4.2.2 非财务方面46-49
  • 4.3 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49-53
  • 4.3.1 财务方面的影响因素51-52
  • 4.3.2 非财务方面的影响因素52-53
  • 4.4 本章小结53-55
  • 第5章 提高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建议55-59
  • 5.1 扩大公司规模55
  • 5.2 加大民营资本进驻55-56
  • 5.3 合理控制高管薪酬56-57
  • 5.4 提高员工学历与激励水平57
  • 5.5 提高偿债、盈利、营运能力57-58
  • 5.6 本章小结58-59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7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7-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玻,王连;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年12期

2 于立;王铁;;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比较分析——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进行的比较[J];科技与管理;2007年04期

3 顾宇倩;;高速公路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8年02期

4 钟鸣长;;自主创新能力与地区技术效率提升的关联机制及实证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王晓;;基于所有制视角的中国建筑企业技术效率比较[J];建筑经济;2012年09期

6 叶园园;;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7 冉茂盛;陈夏;;能源利用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基于技术效率视角[J];商业时代;2013年21期

8 王东;我国核电与火电技术效率的比较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年04期

9 李紫东;;对我国建筑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刘涛;张广兴;霍静娟;;我国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技术效率的时空差异分析[J];技术经济;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聂锐;;公司发展战略、治理结构与技术效率——基于能源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吴敬学;史君卿;;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周口市的实证研究[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3 郑义;徐康宁;;环境技术效率、污染治理与环境绩效 基于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5 张宁;;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7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朱承亮;岳宏志;;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技术效率——基于1985~200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证据[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9 史君卿;吴敬学;窦以文;;技术效率分析中的主要方法及其比较研究[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炳炎;蔡锋伟;;技术效率差异实证分析及其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小民;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特约记者 黄颖川;新增1000亿中央投资 广东中小企业分羹10亿[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吴延兵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米增渝;协同创新VS模仿:谁更有效率[N];经济日报;2012年

4 张军;中国经济跨越“效率台阶”[N];文汇报;2004年

5 涂正革;产权改革:中国持续增长的动力[N];中国财经报;2006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f ;中国制造业的新竞争力源自哪里[N];北京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陈映璇;通用汽车欲赢者通吃 中国车商紧急寻求技术突围[N];财经时报;2005年

8 ;国际医疗保险制度效果比较[N];中国保险报;2000年

9 全国政协常委 翟泰丰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院长 张幼文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军;多种经济成分各展所长[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彭兴庭;从“消费主义”手中拯救能源[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英;转型时期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王颖;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效率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苏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比较及增长源泉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金钰;公共部门规模、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逄红梅;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6 史君卿;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技术效率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徐琼;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许海东;终极控制股东、治理环境与公司技术效率[D];暨南大学;2009年

10 杜文杰;中国农业改革、技术效率和生产率变化分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强;岔口小流域耕地破碎化现状及其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周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金玲;FDI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4 李晓清;国际贸易、人力资本对技术效率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5 刘培;产业升级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6 耿蕾;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王敬芝;我国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8 金朝;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9 田振振;中国输配电网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10 黄鹰翔;我国环境减排政策的评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63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