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PPP项目资本退出的决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6 09:45
【摘要】:近年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在中国发展迅猛,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大量参与了PPP项目。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承担了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工作,甚至有个别企业在运作项目时存在不合规的情况,所以部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参与的PPP项目可能被迫实施资本退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国有建筑施工企业PPP项目资本退出决策过程中的风险量化和风险分担问题,为企业进行PPP资本退出的谈判提供依据。本文首先定性分析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PPP资本退出中的方案选择,并通过专家的评估和打分结果识别出了选择PPP资本退出方案后的主要风险因素及其在风险分配比例中所占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政府部门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风险分配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应用海萨尼转换,利用夏立德(Shaked)和萨顿(Sutton)的无限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求解方法,求得政府部门和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博弈后承担的风险比例,并结合专家确定的风险权重计算出政府部门和企业承担的综合风险比例,就企业而言,也即是求得了企业承担的最小风险成本比例。论文进一步使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分析了PPP项目的价值与利润净现值的关系,明确了PPP项目的利润净现值计算公式,通过PPP资本退出后的利润净现值与原项目的利润净现值之差求得由于企业进行资本退出而增加的风险成本。最后,论文通过昌吉市管廊PPP项目和塔城市河道沿岸综合整治工程基础设施PPP项目两个案例,计算分析了企业通过讨价还价博弈后承担的风险比例及与此相对应的相对较优化的风险成本,初步验证了本文的理论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PPP项目资本退出的决策过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可以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PPP项目资本退出决策提供参考。
【图文】:

分布图,社会资本,企业性质,分布图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PPP 模式起源于英国的 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模式,后来,被称作 公私合式 的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逐步发展并取代了 PFI 模式[1]。2014 年,中政部发布了 76 号文,即《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政策的支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鼓励和推动下,PPP 合作模式已经逐步进入国家的各个行领域,积极地推动了国家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健康发展[2]。根据国家财政部 PPP 信息平台汇总数据,截至 2017 年 6 月 30 日,已经落地的全国性示范项目有 212 个联合资项目及 283 个独家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签约社会资本方总计有 785 家单位或个人,,其有性质的企业占到 436 家,综合所占比例为 55%(如图 1 所示),占据了社会资本方的半上席位。外商其他

技术路线图,风险成本,研究方法,企业


第 1 章 绪论现值之差求得由于企业进行资本退出而增加的风险成本,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应承担的成本即是企业承担的综合风险比例与风险成本的乘积,也即是最优的风险承担决策。.3.3 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查阅、专家打分法等,主要应用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在量化风险成本时使用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最后还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研究果。.3.4 技术路线本文的技术路线图如图 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426.92;F2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晓凯;张明;;全球视角下的PPP:内涵、模式、实践与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04期

2 杨骏;张云宁;;基于水晶球模型的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评价[J];项目管理技术;2014年11期

3 刘婷;王守清;盛和太;胡一石;;PPP项目资本结构选择的国际经验研究[J];建筑经济;2014年11期

4 叶秀贤;孙慧;范志清;;韩国PPP法律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02期

5 程连于;;PPP项目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担优化模型[J];价值工程;2009年04期

6 范小军;赵一;钟根元;;基础项目融资风险的分担比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7 王彤,郭琛;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J];化工技术经济;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杭卓s

本文编号:2651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651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f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