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工业共生视角下建筑产业园区产业链网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7 12:01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减、用工成本的上涨、环境资源压力的增加以及对建筑质量和建设效率的追求,我国传统建筑业亟待转型升级。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与循环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高建设效率和建筑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产业创新,实现建筑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建筑产业园是新型建筑工业化企业集聚发展的载体,为研究开发、设计、施工及构配件生产等企业活动提供平台。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各省市陆续开工建设建筑产业园。然而,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产业园处于建设初期,目前缺乏以工业化建筑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产业规划研究和实践经验,出现了园区招商范围局限,各企业业务范围类似,企业间关联度不高,各产业之间的物能联系较少,产业链网薄弱的问题。产业链网的构建是产业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工业共生理论应用于建筑产业园的产业链网设计中,新型建筑工业化企业作为建筑产业园区的主导核心,其资源能源的巨大需求与产出可以为园区建立共生网络提供保障。通过建立园区企业共生关系,可以促进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园区企业的选择决策是园区产业链网设计的重点问题,它关系到园区企业间是否能够形成稳定有效的共生网络,是否能够提升园区的综合效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然而,目前缺少对该领域的关注与研究,尤其缺少基于园区产业生态构建的理论方法选择入园企业的研究。本文基于工业共生的视角,构建起一套能够综合衡量建筑产业园区备选企业的选择决策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15个从园区层面制定的可量化决策指标,以评价候选企业为建筑产业园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程度。建筑产业园备选企业的决策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带有约束条件的多目标规划问题,即共生程度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通过将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目标线性规划问题,建立了建筑产业园备选企业评价模型,可以实现多个备选企业的组合选择。通过对共生关联程度高的企业的组合选择,能够在园区资源约束条件下最大程度的提高园区的综合效益。最后,基于本研究提出的共生企业选择决策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对重庆南川区的建筑产业园区产业链网进行生态化设计,为园区建设提供对策及建议,同时对本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426.92
【部分图文】:

趋势图,总量,趋势,农民工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升,成本拐点将重塑建筑行业生产模式。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1 至 2016 年,全国农民工人数年增速从+4.4%,2016 年我国农民工总量 2.82 亿人,较 2015 年同比上升 1.53%,连续 2%。随着我国出生率低下的作用进一步凸显,预期到 2021 年,我国人出现负增长。农民工总量下滑已经可以预见,而且这部分劳动力年龄逐渐着劳动效率下滑;在求职意愿上,老一代农民工偏好建筑行业的比例约 2一代农民工的意愿比例仅为 19.6%,建筑业用工人数紧缺的现象较其他行。随着建筑业人工费成本的持续上涨,建筑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升级是必然趋势。因此,传统工程建造模式亟待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形下,大力推进新型建,促进我国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主要功能,部品


对园区内物料和能量传输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使园区企源的交换和再循环形成协作链网,实现从总体上提升整个生产过程利用效率,达到一种比各企业效益之和更大的整合效益,同时大幅减界的废弃物、污染物排放,达到对环境的友好。中,生态产业是指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复合型产业[32]。 建筑产业园区的功能筑产业园区按功能分区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的功能组团和两个辅助要功能组团包括研发检测组团、材料加工组团、部品生产组团和设备个辅助组团包括商贸服务组团和综合配套组团。研发检测组团为新型制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和建筑设备的制造提供技术支持和质量检测工组团和设备生产组团为部品生产企业和施工现场提供建筑材料和生;部品生产组团则是运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生产进行预制建加工生产。主要功能组团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2.1 所示。

材料加工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材料加工组团主要为其他组团及施工现场提供材料支撑。材料加工组团同时服务于部品生产组团和施工现场,负责提供加工后的材料或施工所需原材料。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首先要扩大新型建材的研发、推广和应用,通过扩大规模形成集约化生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材料加工组团是建筑产业园中四个核心组团中的基础。材料加工组团的功能主要如图 2.2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美霞;武振;王洁凝;刘洪娥;王广明;彭雄;;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造方式节能效益与碳排放评价[J];建筑结构;2015年12期

2 杨铁梁;袁永博;张明媛;;基于Fuzzy-AHP的住宅产业化基地选址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年02期

3 亓霞;李洁;束晓东;;基于国外成功经验的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年03期

4 湛文;;PC工厂建设要点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4年Z1期

5 宋叙言;沈江;;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生态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建模与NSGA-Ⅱ-IFD算法求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9期

6 薛立;陈焕;金益民;赵东阳;;我国建筑产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8期

7 顾勇新;王形;应群勇;;中国建筑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程质量;2013年01期

8 夏楠;胡雅丽;陆彦;;以保障房建设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J];工程管理学报;2012年06期

9 李志东;胡汤磊;吴晓璇;;住宅产业化基地产能规模决策模型——马鞍山市住宅产业化基地案例分析[J];科技通报;2012年12期

10 唐菁菁;李志欣;梁文钊;赵挺生;;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文章;企业能力视角下产业价值链价值创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2 杨倩苗;建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定量评价[D];天津大学;2009年

3 吴文东;面向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共生体成长建模及其共生效率评价[D];天津大学;2007年

4 王兆华;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付超;住宅产业化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叶奉阳;建筑产业园区选址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李纪华;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潘璐;中国住宅产业化面临的障碍性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韩琦;中国住宅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3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813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c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