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研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的测度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7 17:17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借鉴并拓展Los et al(2015)和Timmer et al(2014)的方法,测度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和要素收入份额,并构建一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指数。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得到结论: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要素结构在不断优化,中国在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基本保持不变;分行业来看,中国大部分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增加,其中分工程度最深的是电子制造业且中国在电子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呈现上升趋势。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经济. 2015年1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09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资料来源:作者根据1995~2009年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得到
第11期(总第265期)2015年11月工业技术经济JournalofIndustrialTechnologicalEconomicsNo.11(General,No.265)??????????????????????????????????????????????Nov.2015图21995~2009年中国在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变化资料来源:作者根据1995~2009年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得到。3.2中国制造业整体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国别来源及其要素结构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就意味着生产制造业最终产品中的增加值越来越多地来自国外,那么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每个国家贡献的增加值是资本还是劳动?如表2所示的是制造业增加值的国别来源变化情况,数据显示,1995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国内贡献、主要39国的贡献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贡献占比分别为84%、11%和5%,到2009年调整为81%、11%和8%,即主要39国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贡献基本保持不变,国内增加值的下降几乎全部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增加值贡献增长的挤出结果。可见,中国制造业最终产品生产的增加值来源国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对主要39国要素投入的依赖性下降,更大范围地参与到全球化竞争和合作中,全球化程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扩大。表2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增加值来源国分布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中国0.840.860.860.870.860.830.830.820.780.740.740.740.750.770.81主要39国0.110.100.100.090.100.110.100.110.130.150.140.140.130.120.11其他国家0.050.040.040.040.050.070.070.070.090.110.120.120.110.110.08资料来源:作者根据1995~2009年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得到。具体来看主要39个国家对中国制造业最终产品生产的增加值贡献,增加值的主要贡
第11期(总第265期)2015年11月工业技术经济JournalofIndustrialTechnologicalEconomicsNo.11(General,No.265)??????????????????????????????????????????????Nov.2015图31995~2009年中国在电子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变化资料来源:作者根据1995~2009年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得到。4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在Losetal(2015)和Timmeretal(2014)测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测度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和要素收入份额,并创新性提出一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指数,对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分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方面,整体来看,从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分行业来看,除纺织、服装、皮革制造业和木材加工制造业,其他行业的全球分工程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分工程度最深的是电子制造业,分工程度最低的是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业。增加值的主要来源国是日本、美国、韩国、台湾、德国和澳大利亚,且来源国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2)在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要素收入份额方面,制造业最终产品生产中要素结构不断优化,资本和高技能劳动收入份额不断增加,中低技能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增加值贡献的要素结构优化导向不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技能劳动收入的增长快于资本,韩国、台湾、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化国家资本收入的增长快于高技能劳动。(3)进一步分析中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从制造业整体来看,国内增加值要素结构高级程度略低于总体,且中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与世界主要国家的相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价值链下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研究[J]. 叶作义,张鸿,下田充,藤川清史. 世界经济研究. 2015(01)
[2]中国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的解构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方法[J]. 马风涛,李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4(01)
[3]产品内分工提升中国制造业价值创造能力研究——基于15个制造业子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 计志英,胡亚伟,贾利军. 工业技术经济. 2013(09)
本文编号:2922390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经济. 2015年1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09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资料来源:作者根据1995~2009年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得到
第11期(总第265期)2015年11月工业技术经济JournalofIndustrialTechnologicalEconomicsNo.11(General,No.265)??????????????????????????????????????????????Nov.2015图21995~2009年中国在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变化资料来源:作者根据1995~2009年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得到。3.2中国制造业整体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国别来源及其要素结构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就意味着生产制造业最终产品中的增加值越来越多地来自国外,那么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每个国家贡献的增加值是资本还是劳动?如表2所示的是制造业增加值的国别来源变化情况,数据显示,1995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国内贡献、主要39国的贡献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贡献占比分别为84%、11%和5%,到2009年调整为81%、11%和8%,即主要39国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贡献基本保持不变,国内增加值的下降几乎全部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增加值贡献增长的挤出结果。可见,中国制造业最终产品生产的增加值来源国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对主要39国要素投入的依赖性下降,更大范围地参与到全球化竞争和合作中,全球化程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扩大。表2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增加值来源国分布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中国0.840.860.860.870.860.830.830.820.780.740.740.740.750.770.81主要39国0.110.100.100.090.100.110.100.110.130.150.140.140.130.120.11其他国家0.050.040.040.040.050.070.070.070.090.110.120.120.110.110.08资料来源:作者根据1995~2009年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得到。具体来看主要39个国家对中国制造业最终产品生产的增加值贡献,增加值的主要贡
第11期(总第265期)2015年11月工业技术经济JournalofIndustrialTechnologicalEconomicsNo.11(General,No.265)??????????????????????????????????????????????Nov.2015图31995~2009年中国在电子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变化资料来源:作者根据1995~2009年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得到。4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在Losetal(2015)和Timmeretal(2014)测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测度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和要素收入份额,并创新性提出一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指数,对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分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方面,整体来看,从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分行业来看,除纺织、服装、皮革制造业和木材加工制造业,其他行业的全球分工程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分工程度最深的是电子制造业,分工程度最低的是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业。增加值的主要来源国是日本、美国、韩国、台湾、德国和澳大利亚,且来源国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2)在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要素收入份额方面,制造业最终产品生产中要素结构不断优化,资本和高技能劳动收入份额不断增加,中低技能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增加值贡献的要素结构优化导向不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技能劳动收入的增长快于资本,韩国、台湾、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化国家资本收入的增长快于高技能劳动。(3)进一步分析中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从制造业整体来看,国内增加值要素结构高级程度略低于总体,且中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与世界主要国家的相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价值链下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研究[J]. 叶作义,张鸿,下田充,藤川清史. 世界经济研究. 2015(01)
[2]中国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的解构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方法[J]. 马风涛,李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4(01)
[3]产品内分工提升中国制造业价值创造能力研究——基于15个制造业子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 计志英,胡亚伟,贾利军. 工业技术经济. 2013(09)
本文编号:2922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922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