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资源整合效果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资源整合效果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减缓气候变化,实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发展模式,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益、高效率、高效能的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通过节能减安排、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能源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在我国,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且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为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其中,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是我国目前发展煤炭经济的重点,同时也是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本文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从技术经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科技安全和能源消耗等角度出发对煤炭资源整合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本文在梳理总结长期以来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注重低碳经济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从低碳技术经济指标、低碳高效利用指标、低碳清洁环保指标、低碳科技安全指标和低碳能源消耗指标5个维度,构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资源整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适应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资源整合效果评价系统的复杂性,提出了模糊C均值(FCM)聚类分析方法和模糊神经网络(FNN)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即“FCM-FNN”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划分煤炭资源整合低碳发展水平的相对标准,然后运用模糊神经网络对具体煤炭企业整合后低碳发展水平类别进行类别识别。为验证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了基于模糊结构元的煤炭资源整合效果评价方法,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通过资料收集、数据整理,选取了我国16家已经进行煤炭资源整合的企业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并不是所有经过煤炭资源整合的煤炭企业都能达到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由于新能源的冲击及限制煤炭发展的政策决策使得煤炭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是煤炭资源整合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使部分煤炭企业也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最后选取西山煤电集团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训练完成的模糊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评价结果为优;运用基于模糊结构元的综合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与模糊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结果一致,验证了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为煤炭资源整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低碳经济下煤炭资源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 煤炭资源整合 “FCM-FNN”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结构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1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2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4-25
- 1.2.1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14-17
- 1.2.2 煤炭资源整合研究综述17-20
- 1.2.3 煤炭资源评价研究20-24
- 1.2.4 总结评述24-25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25-27
- 1.3.1 研究思路25-26
- 1.3.2 研究方法26-27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27-29
- 1.4.1 研究内容27
- 1.4.2 创新点27-29
- 第二章 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资源整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29-35
- 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9-30
- 2.2 指标的筛选30-31
- 2.3 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资源整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1-35
- 第三章 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资源整合效果评价方法35-50
- 3.1 模糊理论35-36
- 3.1.1 模糊数学35
- 3.1.2 基于Takagi-Sugeno模型的模糊推理系统35-36
- 3.2 模糊C均值(FCM)聚类分析方法36-38
- 3.3 模糊神经网络38-42
- 3.3.1 自适应模糊神经推理系统39-40
- 3.3.2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40-42
- 3.4 基于FCM-FNN的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资源整合效果模糊评价模型42-44
- 3.4.1 评价模型概述42-43
- 3.4.2 “FCM-FNN”模糊综合评价模型43-44
- 3.5 模糊结构元综合评价模型44-49
- 3.5.1 模糊结构元理论44-48
- 3.5.2 模糊结构元评价模型48-49
- 3.6 小结49-50
- 第四章 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资源整合效果评价实证分析50-70
- 4.1 数据样本和典型指标的选取50-52
- 4.1.1 数据样本选取50
- 4.1.2 典型指标选取50-52
- 4.2 模糊C均值聚类52-55
- 4.2.1 煤炭资源整合效果总体评价期望输出52-54
- 4.2.2 准则层指标评价的期望输出54-55
- 4.3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训练仿真55-65
- 4.3.1 低碳技术经济指标评价训练仿真56-58
- 4.3.2 低碳高效利用指标评价训练仿真58-59
- 4.3.3 低碳清洁环保指标评价训练仿真59-61
- 4.3.4 低碳科技安全指标评价训练仿真61-63
- 4.3.5 煤炭资源整合效果总体评价训练仿真63-65
- 4.4 案例分析65-70
- 4.4.1 案例选取65
- 4.4.2 案例分析65-66
- 4.4.3 基于模糊结构元的排序评价66-70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70-73
- 5.1 结论70
- 5.2 对策建议70-71
- 5.3 研究局限性71-73
- 参考文献73-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与参与的科研项目77-79
- 致谢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明国,秦德先,杨学善;云南煤炭资源经济评价分析[J];中国煤炭;2005年04期
2 ;煤炭资源前景不容乐观[J];建材发展导向;2005年02期
3 汪应宏;郭达志;张海荣;申宝刚;;我国煤炭资源势的空间分布及其应用[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2期
4 本刊通讯员;;十一部委联合出新规明确煤炭资源整合六原则[J];煤炭工程;2006年04期
5 ;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J];安全与健康;2006年11期
6 李新春;;煤炭资源最佳开采时期研究[J];经济数学;2006年03期
7 刘继伟;罗芳;;煤炭资源非法开采问题博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8 臧绍磊;巩岩;庄玉良;李强;;我国煤炭资源税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煤矿安全;2007年11期
9 严红卫;;煤炭资源整合中一些问题的思考[J];中国矿业;2007年12期
10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在京召开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汇报会[J];煤矿安全;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金本;;福建省煤炭资源可供性及对策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2 李恩柱;接民;;浅析煤炭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彭正奇;;关于湖南实现寻找煤炭资源大突破的战略思考[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A];2010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下)[C];2011年
5 刘宝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合理开发我省煤炭资源[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林秀萱;;福建省煤炭资源可供性分析与政策研究[A];福建省煤炭资源可供性研讨会专辑[C];2005年
7 何仲秋;;龙岩市已探明煤炭资源状况及远景资源区预测[A];福建省煤炭资源可供性研讨会专辑[C];2005年
8 ;河北省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评价[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林金本;;福建省煤炭资源可供性及对策研究[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传礼;叶水泉;;江苏煤炭资源供需形势和对策[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宋斌 陈凯星 张晓松;国外煤炭资源的管理方式[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记者 王涛 见习记者 李扬;省煤炭资源整合督导组莅安[N];安阳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四省上调煤炭资源税[N];中国煤炭报;2006年
4 田建军;湖北逐步淘汰低产能小煤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记者 赵志伟;全市煤炭资源整合成效明显[N];洛阳日报;2006年
6 魏广军;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组莅平考察[N];平顶山日报;2007年
7 胡全基;省政府核查我市煤炭资源整合和小煤矿整顿关闭情况[N];武威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戈清平;煤炭资源税或将上调 行业面临重考[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9 记者 卢文军 见习记者 石明顺;专家聚郑研讨煤炭资源整合[N];郑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刚;绷紧安全弦 主动服好务 确保煤炭资源整合和安全生产取得实效[N];吕梁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杨;基于多条件约束的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胡文国;煤炭资源产权与开发外部性关系及我国资源产权改革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安歌军;煤炭资源价值及其延伸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韩景敏;基于工作流的煤炭资源管理信息模型研究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5 孙祥斌;山东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6 杨显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替与空间形态演化的过程、机理及耦合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涛;基于实物期权的煤炭资源投资决策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8 赵震宇;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杨伟民;基于煤炭资源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10 杜吉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构建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博;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郭皓雪;山西省煤炭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具庆瑞;论满铁对抚顺煤炭资源的掠夺[D];渤海大学;2015年
4 王嘉琪;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烨;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整合政策演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郑炜;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7 杨鹏;煤炭资源转型城市经济发展状况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程晓娜;我国煤炭资源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要澎婷;煤炭资源整合多重效应的评价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孟宪磊;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资源整合效果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9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