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全文替换

发布时间:2021-06-06 08:47
  工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新的趋势,研究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对推动工业旅游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国31省市(不包括港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业旅游示范点总体呈"东密西疏"的空间结构特征,与"胡焕庸线"高度吻合;②工业旅游示范点与城市群分布契合度较高,呈现出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多核心—群聚型"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③工业旅游示范点集聚程度较高的区域,其邻近区域的集聚程度亦较高,呈现出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相关程度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热点和冷点区由东部至西部呈"圈层"式分布,存在典型的"马太效应";④工业发展水平、交通条件、资源禀赋与工业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此外,政策因素、地方工业文化认同等也是导致工业旅游示范点存在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各省应借助跨省域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带的辐射能力,推进工业旅游跨区域、跨产业联动发展,形成工业旅游产业集群,促进工业旅游绿色发展。 

【文章来源】:资源科学. 2020,42(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全文替换


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

总体布局,工业旅游,示范点,核密度


(2)东中西部地区空间集聚特征。(1)东部地区集聚特征。东部地区工业旅游示范点R指数为0.49,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较强的集聚特征,反映出东部地区工业旅游示范点在城市整体空间布局上较为集聚的特性。从集聚区域来看(图2),东部地区工业旅游示范点呈现出沿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进行布局的趋势,表现为“多中心+带状”分布特征。核密度值最高的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形成东部的两大主核心集聚区,核密度值较高的山东半岛、辽中南、珠三角城市群形成次级核心集聚区,其余密度区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基本分布在工业中心城市,如南京、杭州等,尚未形成较大的集聚规模。事实也正是如此,东部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重心,分布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座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拥有着最大、最强的轻重工业基地,工业体系完善,为工业旅游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国家加速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辽中南工业基地作为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将成为中国工业旅游空间布局新的主集聚核心区。(2)中部地区集聚特征。中部地区工业旅游示范点R指数为0.53,比东部地区高0.04,可见中部地区工业旅游示范点总体布局相对均衡。高密度集聚中心主要有2个,一个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安徽省东部,一个分布在中原城市群,其中中原城市群的工业旅游对其周边城市表现出较强的辐射效应;中高密度区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的核心区——呼包鄂城市群以及吉林的老工业基地范围内;低密度区在中部地区的湖南、江西、湖北出现大片“空白”分布现象。由于历史原因、区位劣势、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中部地区逐渐陷入“中部塌陷”的危机,现仍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后半阶段[30]。河南省由于工业基础较为雄厚,经济规模较大,在中部省份中工业竞争力位居第一[31],这也是在中部地区中河南省工业旅游的集聚效应较强的原因之一。

空间分布,工业旅游,示范点,热点


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差异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借鉴已有研究结果[1,13,18,19],同时结合前文空间分析部分的研究结论及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从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人口规模等6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表3)作为自变量,以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数量为因变量(以字母Y代表),利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法来探讨工业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3.2.2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高碳制造业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J]. 王霞,张丽君,秦耀辰,张晶飞.  资源科学. 2020(02)
[2]基于多尺度的中国环境污染事件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赵雪雁,王蓉,王晓琪,刘江华.  地理科学. 2019(09)
[3]长三角地区民宿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 龙飞,刘家明,朱鹤,李涛.  地理研究. 2019(04)
[4]论推进工业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路径与措施[J]. 王国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5]工业文化的承继性与工业遗产保护[J]. 佟玉权.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6]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演化及影响机理[J]. 贾垚焱,胡静,刘大均,朱磊.  经济地理. 2019(01)
[7]传统工业城市旅游发展城镇化响应的时序演变过程研究——以长春市为例[J]. 刘向阳,杨青山,杨友宝.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8]中蒙俄经济走廊自然旅游资源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 周李,吴殿廷,李泽红,王永明,乔路明,肖晔.  资源科学. 2018(11)
[9]中国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 李鹏,虞虎,王英杰.  地理科学. 2018(11)
[10]创意转化下的都市工业旅游模式创新与标准优化[J]. 于秋阳,刘青.  上海经济. 2018(05)



本文编号:3214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3214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c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