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1 15:20
在基于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互动发展的理论假设前提下,从组织生态学、空间结构和价值链的角度探讨二者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同时选取2008-2018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验证,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二者动态影响规律.实证研究显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协同发展的长期稳定关系,呈显著正相关,且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作用更为突出.基于此研究结果,从国家、产业及企业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促进二者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0,50(1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图1?2008-2018年我国制造业和商技术服务业数据??
图2高技术服务:业Xjfj造食的馨冲响应阌?M?3__齡造业对高技术胭务业.韵脉冲响应圈??注:虚线表示冲击响应的可能范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产业关联视角[J]. 李胜,姚正海,付一慧. 科技与管理. 2018(01)
[2]中国典型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模式——以北京市为例[J]. 王叶军,李建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12)
[3]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OECD跨国面板数据[J]. 华广敏. 世界经济研究. 2015(04)
[4]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实证研究[J]. 袁金星. 区域经济评论. 2014(06)
[5]广东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探析[J]. 胡霞. 岭南学刊. 2014(04)
[6]上海市高技术服务业经济贡献研究[J]. 李兰芳. 科技和产业. 2012(08)
[7]高技术服务业的概念、分类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 姚正海,倪杰. 商业经济. 2012(12)
[8]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评价研究[J]. 仇冬芳,柯飞帆,李宝宝,王瑶. 科技与经济. 2011(06)
[9]高技术服务业在我国欠发达城市的发展——以重庆市为例[J]. 陈博闻.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S2)
[10]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 王江,李郁璞. 中国市场. 2010(19)
硕士论文
[1]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协调机制研究[D]. 史一鸣.安徽工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40912
【文章来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0,50(1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图1?2008-2018年我国制造业和商技术服务业数据??
图2高技术服务:业Xjfj造食的馨冲响应阌?M?3__齡造业对高技术胭务业.韵脉冲响应圈??注:虚线表示冲击响应的可能范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产业关联视角[J]. 李胜,姚正海,付一慧. 科技与管理. 2018(01)
[2]中国典型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模式——以北京市为例[J]. 王叶军,李建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12)
[3]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OECD跨国面板数据[J]. 华广敏. 世界经济研究. 2015(04)
[4]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实证研究[J]. 袁金星. 区域经济评论. 2014(06)
[5]广东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探析[J]. 胡霞. 岭南学刊. 2014(04)
[6]上海市高技术服务业经济贡献研究[J]. 李兰芳. 科技和产业. 2012(08)
[7]高技术服务业的概念、分类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 姚正海,倪杰. 商业经济. 2012(12)
[8]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评价研究[J]. 仇冬芳,柯飞帆,李宝宝,王瑶. 科技与经济. 2011(06)
[9]高技术服务业在我国欠发达城市的发展——以重庆市为例[J]. 陈博闻.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S2)
[10]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 王江,李郁璞. 中国市场. 2010(19)
硕士论文
[1]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协调机制研究[D]. 史一鸣.安徽工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40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324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