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全球供应链重构与中国制造业应对
发布时间:2021-11-16 00:14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全球供应链可能将面临新一轮震荡和重组,我国制造业供应链也受到明显的冲击。当前中国供应链开始进入竞争优势提升期,供应链发展正面临全球资金回流、供应商本土化、产业链升级、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疫情危机后加快推动中国制造企业供应链发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高度重视逆全球化影响,对制造业供应链进行长期系统布局;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深度提升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加强区域经济全面合作,加强制造业供应链全球布局;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建设,提升制造企业供应链弹性。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 2020,(1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2018-2020年的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情况
从出口受损产业来看,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1-5月,肥料、船舶、鞋靴服装等、家具、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等多产业出口额下降,其中除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手机、汽车、成品油、家用电器外,其余出口重点商品出口额累计同比下降均超过10%(如图3所示)。其中机电产品、家具、汽车、高新技术产品、纺织物、服装、钢材、玩具均属于2019年中国十大出口商品类别。重点疫情国家的需求限制,导致我国商品出口受阻,出口供应链受到影响,出口额显著下降。我国主要进口国受到疫情冲击,已对我国的进口贸易产生了影响,造成相关产业进口供应链原材料不足。2020年1-5月,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总额为53391.3亿元,同比下降5.2%。从进口地来看,超过10万例的19个国家如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英国、西班牙、秘鲁、智利、意大利、伊朗、法国、墨西哥、德国、土耳其、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南非、加拿大中,2019年我国对其出口额占比分别为5.9%、3.9%、2.9%、0.9%、1.2%、0.4%、0.7%、1.3%、1.0%、0.6%、1.6%、0.7%、5.1%、0.2%、0.1%、2.6%、0.05%、1.2%、1.4%,合计31.7%;2020年1-5月,我国对美国、巴西、印度、英国、秘鲁、意大利、伊朗、法国、德国、土耳其、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南非、加拿大的进口额同比下降,依次为4.5%、4.0%、13.6%、14.0%、8.4%、13.5%、60.9%、22.1%、12.2%、2.5%、3.8%、12.2%、24.1%、30.7%、35.2%,如果全球疫情得不到控制,至少30%的进口订单会受到影响。
在工业产品方面,2019年中国十大进口产品分别是:钢材、集成电路、汽车发动机、仪器、仪表、初级形状的塑料、显示面板、芯片、飞机及航空器、电子元器件、医疗产品。从2020年的进口受损产业来看,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1-5月,飞机、汽车、肥料、机床、成品油、原木及锯材、液晶显示板的进口额累计同比下降超过20%(如图4所示)。因此,可以看出进口额下降的产品大部分属于中国依赖进口的产品,这意味着我国主要进口国的疫情暴发,已经对我国的进口贸易产生了影响,造成相关产业进口供应链原材料不足,无法正常生产。物流效率大幅下降,物流成本飙升,加剧产业链供需风险。疫情对全球物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航运、航空、海关等物流渠道纷纷受阻,由于跨境物流能力减少、物流时间加长导致物流效率大幅下降,进而物流成本飙升,加剧产业链供需风险。例如,在航运方面,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中国航运企业经营严重受挫,航运市场供需不平衡,中国航运景气指数跌至62.95点(正常是100点),进入较为不景气区间;中国航运信心指数仅39.05点(正常是100点)。此外,截止到2020年5月底,全球集装箱船闲置数量上升至551艘,合计运力272万TEU,闲置数量占全球总运力的11.6%,创下历史新记录。在航空方面,全球航空公司纷纷缩减航线和航班,甚至无限期停飞,国际航空运力下降了70%以上,导致航空运费急剧上涨,大量货物积压,影响中国制造业的进出口业务正常开展。此外,疫情在全球的暴发使得各个国家纷纷加强海关对货物的检验检疫,提升安全防疫等级,导致清关时间变长,进口原材料不能及时投入生产,使得生产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出口的产品也不能准时到达客户手中,订单逾期风险增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疫情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与重构——以重型装备制造业为例[J]. 叶胜龙.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1(03)
[2]双循环格局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现实与对策研究[J]. 蓝庆新,汪春雨,郑学党.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1)
[3]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稳定性研究综述[J]. 刘彩虹. 供应链管理. 2021(01)
[4]基于大数据理念的供应链重组研究[J]. 陈思地,丁丽丽.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1(01)
硕士论文
[1]K公司原料供应管理优化研究[D]. 王岩.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
本文编号:3497792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 2020,(1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2018-2020年的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情况
从出口受损产业来看,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1-5月,肥料、船舶、鞋靴服装等、家具、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等多产业出口额下降,其中除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手机、汽车、成品油、家用电器外,其余出口重点商品出口额累计同比下降均超过10%(如图3所示)。其中机电产品、家具、汽车、高新技术产品、纺织物、服装、钢材、玩具均属于2019年中国十大出口商品类别。重点疫情国家的需求限制,导致我国商品出口受阻,出口供应链受到影响,出口额显著下降。我国主要进口国受到疫情冲击,已对我国的进口贸易产生了影响,造成相关产业进口供应链原材料不足。2020年1-5月,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总额为53391.3亿元,同比下降5.2%。从进口地来看,超过10万例的19个国家如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英国、西班牙、秘鲁、智利、意大利、伊朗、法国、墨西哥、德国、土耳其、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南非、加拿大中,2019年我国对其出口额占比分别为5.9%、3.9%、2.9%、0.9%、1.2%、0.4%、0.7%、1.3%、1.0%、0.6%、1.6%、0.7%、5.1%、0.2%、0.1%、2.6%、0.05%、1.2%、1.4%,合计31.7%;2020年1-5月,我国对美国、巴西、印度、英国、秘鲁、意大利、伊朗、法国、德国、土耳其、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南非、加拿大的进口额同比下降,依次为4.5%、4.0%、13.6%、14.0%、8.4%、13.5%、60.9%、22.1%、12.2%、2.5%、3.8%、12.2%、24.1%、30.7%、35.2%,如果全球疫情得不到控制,至少30%的进口订单会受到影响。
在工业产品方面,2019年中国十大进口产品分别是:钢材、集成电路、汽车发动机、仪器、仪表、初级形状的塑料、显示面板、芯片、飞机及航空器、电子元器件、医疗产品。从2020年的进口受损产业来看,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1-5月,飞机、汽车、肥料、机床、成品油、原木及锯材、液晶显示板的进口额累计同比下降超过20%(如图4所示)。因此,可以看出进口额下降的产品大部分属于中国依赖进口的产品,这意味着我国主要进口国的疫情暴发,已经对我国的进口贸易产生了影响,造成相关产业进口供应链原材料不足,无法正常生产。物流效率大幅下降,物流成本飙升,加剧产业链供需风险。疫情对全球物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航运、航空、海关等物流渠道纷纷受阻,由于跨境物流能力减少、物流时间加长导致物流效率大幅下降,进而物流成本飙升,加剧产业链供需风险。例如,在航运方面,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中国航运企业经营严重受挫,航运市场供需不平衡,中国航运景气指数跌至62.95点(正常是100点),进入较为不景气区间;中国航运信心指数仅39.05点(正常是100点)。此外,截止到2020年5月底,全球集装箱船闲置数量上升至551艘,合计运力272万TEU,闲置数量占全球总运力的11.6%,创下历史新记录。在航空方面,全球航空公司纷纷缩减航线和航班,甚至无限期停飞,国际航空运力下降了70%以上,导致航空运费急剧上涨,大量货物积压,影响中国制造业的进出口业务正常开展。此外,疫情在全球的暴发使得各个国家纷纷加强海关对货物的检验检疫,提升安全防疫等级,导致清关时间变长,进口原材料不能及时投入生产,使得生产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出口的产品也不能准时到达客户手中,订单逾期风险增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疫情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与重构——以重型装备制造业为例[J]. 叶胜龙.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1(03)
[2]双循环格局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现实与对策研究[J]. 蓝庆新,汪春雨,郑学党.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1)
[3]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稳定性研究综述[J]. 刘彩虹. 供应链管理. 2021(01)
[4]基于大数据理念的供应链重组研究[J]. 陈思地,丁丽丽.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1(01)
硕士论文
[1]K公司原料供应管理优化研究[D]. 王岩.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
本文编号:3497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349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