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动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09:03
近年来,我国资源环境形势日渐严峻,面向国家节能减排的客观需求,中国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鉴于中国高碳产业低碳转型的成效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论文着眼于中国高碳产业低碳转型的动力开展相关研究。遵循中国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动力属性提炼——动力量化测度——动力提升策略设计”这样的逻辑主线,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可归纳如下:(1)中国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动力属性提炼研究。首先对中国高碳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紧接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借鉴系统论的思想,按动力来源及具体表征形式对中国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动力属性进行提炼。(2)中国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动力测度研究。在中国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动力属性提炼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构建中国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动力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中国高碳产业统计数据逐步完善的客观实际,定义改进的模糊测度和Choquet模糊积分,构建中国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动力测度模型,并以典型高碳产业——钢铁产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3)中国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动力提升策略研究。借用传染病模型的分析思路,构建高碳产业低碳技术扩散SEIR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anylogic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构建高碳产业低碳技术扩散的...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高碳产业低碳究
中国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动力因素作用机理示意图
图 5.1 高碳产业低碳技术传播框架图在此基础上,构建高碳产业低碳技术扩散模型如下: IbRdtdREbIIdtdIEbENmmSIdtdEbSNmmSIbNdtdS ((1))((1))1212用 N (t )表示 t 时刻企业总数, b 、 、 1、 2、1 、2 、 ) S (t ) E (t ) I (t ) R (t ), 系 统 ( 5.1 ) 的 正 向 不 4( S , E , I , R ) ;S E I R NR , 将 ( 5.1 ) 中 四 个 公 式)0 E I R dN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规模以上工业行业资本利用率影响因素分析[J]. 李春吉.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7(03)
[2]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的企业集群低碳技术创新扩散研究[J]. 徐莹莹,綦良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8)
[3]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高耗能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对策研究[J]. 郭藤,孙凤莲. 经济论坛. 2016(07)
[4]企业知识流动SIRS模型构建与仿真[J]. 吴小桔,吴洁,盛永祥,施琴芬. 统计与决策. 2016(13)
[5]低碳贸易壁垒设置的利益博弈及我国出口贸易应对措施[J]. 张洋,王宪恩,关英杰,段海燕. 商业经济研究. 2016(12)
[6]利益相关者压力、企业环境伦理与前瞻型环境战略[J]. 潘楚林,田虹. 管理科学. 2016(03)
[7]京津冀区域制造业碳排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张英华,于君涛,张建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8]欧债危机对全球及中国传染性的测度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的模拟研究[J]. 庞晓波,王姗姗,陈守东. 世界经济研究. 2015(12)
[9]基于碳无形资产的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培育研究[J]. 江玉国,胡颖梅,范莉莉. 广西社会科学. 2015(11)
[10]私募股权投资时机对被投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 王兆龙,曲世友,刘通. 预测. 2015(04)
硕士论文
[1]金砖国家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比较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D]. 郭银.东南大学 2017
[2]中国高碳产业低碳化转型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 张玉巧.河北师范大学 2012
[3]基于低碳经济的四川天然气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张欢.西南石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55817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高碳产业低碳究
中国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动力因素作用机理示意图
图 5.1 高碳产业低碳技术传播框架图在此基础上,构建高碳产业低碳技术扩散模型如下: IbRdtdREbIIdtdIEbENmmSIdtdEbSNmmSIbNdtdS ((1))((1))1212用 N (t )表示 t 时刻企业总数, b 、 、 1、 2、1 、2 、 ) S (t ) E (t ) I (t ) R (t ), 系 统 ( 5.1 ) 的 正 向 不 4( S , E , I , R ) ;S E I R NR , 将 ( 5.1 ) 中 四 个 公 式)0 E I R dN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规模以上工业行业资本利用率影响因素分析[J]. 李春吉.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7(03)
[2]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的企业集群低碳技术创新扩散研究[J]. 徐莹莹,綦良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8)
[3]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高耗能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对策研究[J]. 郭藤,孙凤莲. 经济论坛. 2016(07)
[4]企业知识流动SIRS模型构建与仿真[J]. 吴小桔,吴洁,盛永祥,施琴芬. 统计与决策. 2016(13)
[5]低碳贸易壁垒设置的利益博弈及我国出口贸易应对措施[J]. 张洋,王宪恩,关英杰,段海燕. 商业经济研究. 2016(12)
[6]利益相关者压力、企业环境伦理与前瞻型环境战略[J]. 潘楚林,田虹. 管理科学. 2016(03)
[7]京津冀区域制造业碳排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张英华,于君涛,张建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8]欧债危机对全球及中国传染性的测度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的模拟研究[J]. 庞晓波,王姗姗,陈守东. 世界经济研究. 2015(12)
[9]基于碳无形资产的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培育研究[J]. 江玉国,胡颖梅,范莉莉. 广西社会科学. 2015(11)
[10]私募股权投资时机对被投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 王兆龙,曲世友,刘通. 预测. 2015(04)
硕士论文
[1]金砖国家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比较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D]. 郭银.东南大学 2017
[2]中国高碳产业低碳化转型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 张玉巧.河北师范大学 2012
[3]基于低碳经济的四川天然气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张欢.西南石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55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355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