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集对分析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绩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集对分析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绩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发展水平为研究内容,基于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活动过程中物质投入、利用和输出的系统视角,建立了包含资源节约、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3个评价要素、14个评价指标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13个省级及以上生态工业园区2011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集对分析方法对各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绩效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13个生态工业园区根据其生态绩效可分为三类,且排序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评价体系具有一定可行性与合理性,且主成分分析法与集对分析法适合用于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绩效评价。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绩效 主成分分析 集对分析 山东
【分类号】:F427
【正文快照】: 1引言作为生态工业的重要实践形式,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EIP)的建设为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生态工业园区强调通过环境管理与资源重复利用等手段,使园区内各生产单位更好地协调合作,以获得比单独经营更多的利益[1]。科学合理地建设生态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孟宪萌;胡和平;;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模型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9年03期
2 吴小庆;王远;刘宁;高倩;陆根法;;基于生态效率理论和TOPSIS法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J];生态学杂志;2008年12期
3 万林葳;;基于蚁群算法的生态工业园区环境效益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2年17期
4 成贝贝;汪鹏;赵黛青;陈砺;;低碳工业园区规划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顺;余莉琳;周猛;党伟龙;唐利兰;;徐州市云龙湖水质监测与评价[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余国祥;;试论同异反教学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欧开灿;基于集对分析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法[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4 薛根元,王国强;不确定性理论集对分析在预报模型建立中的应用研究[J];气象学报;2003年05期
5 桂寿平;牛保庄;;逆向物流分级化及集对分级技术的应用[J];起重运输机械;2007年02期
6 邱林;冯晓波;冯丽云;段延宾;;集对分析法在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8年05期
7 卢敏,张洪海,宋天文,邱艳梅;区域水安全研究理论及方法探析[J];人民黄河;2005年10期
8 何俊仕;曹雪;;基于集对分析原理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J];人民黄河;2009年04期
9 高军省;高绣纺;卢碧林;;基于集对分析的长湖水环境质量评价[J];人民黄河;2009年12期
10 宋慈勇;赵新宇;张泽中;齐青青;;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同一度评标模型[J];人民黄河;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君;暴柱;邢焕政;郭勇;于卉;;基于改进集对分析法的北方水源地水库富营养化评价[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王清印;刘志勇;;不确定性系统理论基础概要[A];第二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黄德才;赵克勤;钱能;;描述和处理系统不确定量的一种新方法[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A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Warship Schemes Based on Grid-fuzzy Borda Number and Identical Degree of Set Pair[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5 姜春祥;张艳明;何慧;王喻红;;基于集对论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齐青青;张泽中;徐建新;李彦彬;;灌区水利现代化集对分析多元模糊评价模型[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7 张斌;赵秀海;;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模糊集对分析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8 张林凤;沈定珠;;同异反模糊相关分析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A];模糊集理论与应用——98年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9 张锐;赵阳;邵柏;赵一彪;马丁;;统一集智能方法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中应用[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第七卷)[C];2005年
10 王其胜;李夕兵;;采场顶板稳定性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与应用[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张目;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艳;基于产业集群的氯碱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邓履翔;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杨慧;基于能值分析的植物生物质能评价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彭毅;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孟宪萌;基于过程模拟的越流区承压含水层脆弱性评价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李小鹏;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及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波;杨海真;顾国维;;基于生态效率建立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四川环境;2006年02期
2 张先起,梁川,刘慧卿;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在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贺瑞敏;张建云;王国庆;宋兰兰;;基于集对分析的广义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J];水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4 杜纲,岳松涛;房地产开发投资决策的熵权系数优化模型[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年01期
5 王栋,朱元u!;随机观测误差对水环境评价的影响[J];水利学报;2003年10期
6 张先起,梁川;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模型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5年09期
7 孟宪萌;束龙仓;卢耀如;;基于熵权的改进DRASTIC模型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7年01期
8 何淑勤;宫渊波;郑子成;雷文文;李贤伟;;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汉源县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5期
9 陆宏芳,陈烈,林永标,彭少麟;顺德产业生态系统能值动态分析[J];生态学报;2005年09期
10 吕彬;杨建新;;生态效率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J];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朝先;;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20期
2 孙扬平;张杰;;区域环评中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研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年02期
3 马晓溪;;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综述[J];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4 雷明;钟书华;;国外生态工业园区评价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10年02期
5 肖琼芳;;广西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23期
6 李江利;;技术生态化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J];经济问题;2012年12期
7 柯文仲;;我国首个区域性生态工业园区落户南海[J];环境;2001年12期
8 王桂华,周中平;我国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对策与实践[J];生态经济;2002年11期
9 郑伟钢;;重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J];浙江经济;2002年13期
10 李兵;双灯生态工业园区总体建设规划通过论证[J];中华纸业;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立泉;逯飞;;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缔造和谐发展的开发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包丽艳;吴兵;梁冬梅;刘艳君;;海山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姜文英;何德文;柴立元;欧阳丽伟;;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陈光;张颖;;浅谈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李佳;赵倩;;浅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刘继莉;;浅谈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张威;王梅;;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刘景洋;乔琦;;生态工业园区行业关联度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9 傅煌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践及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10 陈洋;;柳州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刍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郄建荣;环保总局发布生态工业园区标准[N];法制日报;2006年
2 记者 冯永锋;我国有了生态工业园区标准[N];光明日报;2006年
3 记者 王玲;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出台[N];经济日报;2006年
4 记者 李禾;三项标准规范生态工业园区建设[N];科技日报;2006年
5 康永强;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功能完善[N];张掖日报;2006年
6 舒涛 凌恭晴;江西明确生态工业园区创建领导机构[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金国军;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江西出台优惠政策[N];中国工业报;2010年
8 记者 杭卫东 周洋;开发区获评省级生态工业园区[N];淮安日报;2012年
9 罗宏(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工业园区的国内外实践[N];中国环境报;2002年
10 福建省环境保护局 杨明奕;生态工业园区的原则及分类[N];中国环境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吴松毅;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罗柳红;生态工业园区系统稳定性与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雷明;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瑞贤;我国长沙黄兴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童莉;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设计及其系统稳定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7 赵愈;循环经济模式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秦荪涛;生态工业园系统的演化与调控[D];河海大学;2007年
9 甘永辉;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共生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逊;生态工业园区稳定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2 张征豪;七台河煤炭生态工业园区管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王芳;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立法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郝文海;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邢继荣;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生态工业园区[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袁英学;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现状分析与建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7 李源;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绩效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0年
8 周厚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于现荣;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与实践[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赵丹丹;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共生融资模式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集对分析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绩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42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