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设备制造业创新驱动系统的协同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专用设备制造业创新驱动系统的协同度研究
【摘要】:本文对创新驱动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创新驱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创新驱动系统的协同度测算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测算了中国专用设备制造业子系统内、子系统间及整个系统的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专用设备制造业创新驱动系统的协同度水平呈现波动性增长的趋势;创新驱动各子系统内的协同度存在较大差异,市场创新子系统的协同度和管理创新驱动的协同度较高,而科技创新子系统和制度创新子系统的协同度较低;专用设备制造业创新驱动各子系统间的协同度水平也有所不同,科技创新子系统与市场创新子系统的协同水平低,而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水平高;市场创新与管理创新及制度创新的协同度水平均不均衡;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度的平均水平较低。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专用设备制造业 创新驱动系统 协同度
【基金】:太原理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tyut-rc201313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域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评价、空间关联及提升路径研究”课题(414016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人才聚集的高等院校协同创新机制研究”(71473174)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2014218)
【分类号】:F426.4
【正文快照】: 1创新驱动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在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1-3],本文将创新驱动系统划分为科技创新子系统、管理创新子系统、市场创新子系统及制度创新子系统。其中,科技创新子系统主要衡量科学和技术成果情况,包含科学理论创新、知识及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又包含产品创新和工艺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陶长琪;陈文华;林龙辉;;我国产业组织演变协同度的实证分析——以企业融合背景下的我国IT产业为例[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2 吴伟军;;金融监管系统协同效应的测度——银行监管系统的比较分析[J];金融论坛;2013年05期
3 刘志迎;谭敏;;纵向视角下中国技术转移系统演变的协同度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测度[J];科学学研究;2012年04期
4 董雪兵;朱慧;康继军;宋顺锋;;转型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增长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2年08期
5 蔡瑞林;陈万明;陈圻;;低成本创新驱动制造业高端化的路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年03期
6 孟庆松,韩文秀;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2 张正勇;刘琳;唐湘玲;尹国耀;;乌鲁木齐市3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3 宋加升;;制造企业动态管理模式及其运行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3期
4 韩书成;濮励杰;;江苏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空间分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5 李启华;陆倩倩;;基于和谐视角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徐晔;陶长琪;;IT企业的自组织协同机制研究[J];当代财经;2010年10期
7 贾知青;吴建民;;我国和谐社会地区差距的和谐度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11期
8 唐宏;杨德刚;乔旭宁;杨莉;王国刚;;天山北坡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9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4期
10 巫朝辉;刘双明;;福建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周勇;许倍慎;刘训芹;;基于协调度理论的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3 尹洪英;徐丽群;黄晶;;动态交通控制分区探讨[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任保平;郭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经济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5 景丽娜;彭君;周宝同;;城市土地储备经营效益分析——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6 崔强;匡海波;李烨;;基于协同论和演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低碳协同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顾菁;薛伟贤;;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峰;面向船舶制造协同物流网络的资源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石钦文;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王卫平;“需要体系”视角下企业协同满意战略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晓东;基于绿色理念的港城协调关系评价模型及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陈海涛;基于供应链的中国石油资源安全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敖宏;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杨志梁;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齐一鸣;综合交通枢纽站点协调规划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苏娜;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春晓;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园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2 臧卫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PRE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t
本文编号:530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53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