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能源互联网项目总结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德国能源互联网项目总结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互联网 E-能源 示范工程 关键技术 实施路线图
【摘要】:多种能源之间的转化和互联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形式,在总结能源互联网3种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归纳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和架构体系;然后从目标设定、物理结构、管理策略和运行成果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德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现状,总结了相关的经验及其对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启示;结合当前我国能源互联网的高新技术和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关键技术和实施路线。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E-能源 示范工程 关键技术 实施路线图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407186)~~
【分类号】:F416.61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新能源的大力发展,世界能源系统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在能源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能源效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如今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沈杰;;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年08期
2 林宇锋;钟金;吴复立;;智能电网技术体系探讨[J];电网技术;2009年12期
3 林弘宇;田世明;;智能电网条件下的智能小区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11年12期
4 王喜文;王叶子;;德国信息化能源(E-Energy)促进计划[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1年04期
5 卫志农;余爽;孙国强;孙永辉;袁阳;王丹;;虚拟电厂的概念与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13期
6 陈春武;李娜;钟朋园;曾鸣;;虚拟电厂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电网技术;2013年08期
7 卫志农;余爽;孙国强;孙永辉;王丹;;虚拟电厂欧洲研究项目述评[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21期
8 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5期
9 黄仁乐;蒲天骄;刘克文;杨占勇;陈乃仕;;城市能源互联网功能体系及应用方案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9期
10 范松丽;苑仁峰;艾芊;贺兴;徐意婷;;欧洲超级电网计划及其对中国电网建设启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李致鸿;[N];中国企业报;2015年
2 向英 谢卫星;[N];国家电网报;201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泽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用化关键问题及探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2 汪永华;王正风;;基于SCADA/EMS的负荷实测与网损在线计算的研究与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3 黄少雄;黄太贵;李端超;程栩;;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4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5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及国内外发展概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6 赵争鸣;邹高域;;大容量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及其关键问题综述[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2期
7 王晓丰;;关于智能电网中的通信传输技术分析[J];才智;2012年02期
8 袁瑶;刘Ym昕;王晓曦;张龙斌;;我国智能电网规划现阶段研究与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刘俊勇;刘继春;吕林;;新北川智能电网设计[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1期
10 朱全胜;孙怡;李卫东;;智能电网控制中心显示平台的展望[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泽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用化关键问题及探讨[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汪永华;王正风;;基于SCADA/EMS的负荷实测与网损在线计算的研究与应用[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黄少雄;黄太贵;李端超;程栩;;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研究[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及国内外发展概述[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钱泽文;王克俭;;浅析智能电网建设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邹立峰;周海;熊志全;司大军;龚伟志;信赢;;电网三相短路试验与35kV超导限流器限流效果分析[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8 张亚萍;李煜浩;曹琥;尹琼;张超;;基于智能配网的智能化配电柜的设计[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9 王家华;张艳杰;;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10 赵莹;;智能变电站技术研究综述[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军;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杨欣;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统一标识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刘慧芳;非并网风电直供系统方案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李世勇;基于效用最优化的多路径网络资源分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唐慧;区域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傅砾;电网工程绿色设计集成化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徐文文;绿色电力发展的法律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杨彦;基于博弈论的考虑输电网络约束电力市场均衡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维;基于ARM7的配电变电所和开闭所RTU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明;动态NAT-PT网关的设计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于俊涛;惠州智能电网用户侧营配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何更雷;无线移动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蒋昭婷;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动态路由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宋南;基于电能信息的电表现场校验状态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袁学重;电能计量消隐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王东升;面向智能电网愿景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赵小彬;面向智能电网的变电站智能运营平台建设[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李昊炅;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照明;;我国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发展的大好机遇[J];变频器世界;2008年07期
2 孙宏斌;张伯明;吴文传;郭庆来;张沛;;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3 严干贵;谢国强;李军徽;王健;朱昱;丁玲;;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杨波;赵海;艾君;付瑶;;2012年IPv6网络拓扑演化预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赵海;孙华丽;王翠荣;杨波;;IPv6网络拓扑特征演化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肖立业;林良真;;未来电网初探[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1年01期
7 肖立业;林良真;徐铭铭;戴少涛;;未来电网—多层次直流环形电网与“云电力”[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1年04期
8 陈晓刚;孙可;曹一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大电网结构脆弱性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10期
9 严干贵;王茂春;穆钢;崔杨;周志强;戴武昌;;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联网运行建模及其无功静态调节能力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7期
10 乔嘉赓;鲁宗相;闵勇;刘捷;谢珍建;王海潜;;风电场并网的新型实用等效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超;互联网在宏观拓扑结构下传播行为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2 赵洪山;电力系统混杂建模与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3 张海宾;混合系统的形式化验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徐天奇;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信息系统构建及可靠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曾杰;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微网中储能系统的构建与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季阳;基于多代理系统的虚拟发电厂技术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颜志敏;智能电网中蓄电池储能的价值评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雷瑶;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形式化建模与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亚荻;中国将成为最大能源购买国[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1年04期
2 赵忠廉;福建能源生产、消费与结构状况分析[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2年03期
3 朱成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能源的发展[J];节能;2006年02期
4 杨洪春;;福建省能源生产、消费及问题分析[J];能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5 王建华;刘芳;;国际能源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12期
6 蒲晓刚;李晓曼;;中亚能源之争与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分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班硕言;;“能”发展之基石 “源”生态之累积——关于能源引发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4期
8 ;李克强在全国能源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保障能源供给 促进经济发展 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J];上海节能;2009年02期
9 林文宽;;浅议未来10年广西能源发展[J];广西经济;2009年08期
10 本刊编辑部;;能源资讯[J];中国三峡;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洪春;;福建省能源生产、消费及问题分析[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2 王谦;;我国能源、经济、环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能源“十五”发展重点规划[A];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四届信息发布会专辑[C];2001年
4 范维唐;;21世纪中国能源[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A];《电站信息》2012年第8期[C];2012年
6 ;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A];《电站信息》2013年第2期[C];2013年
7 吴君隆;谷晓江;程进;金明亮;马燕;;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8 方华灿;;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9 胡小平;;中国能源持续战略探讨[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曾少军;;全球能源与环境现状及前景[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谭红梅;能源保险:期待东风扶上马[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戚燕凌 郑金发;揭开土耳其能源面纱[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金言;拓宽能源学研究新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陶社兰;熊光楷:“中国能源威胁论”站不住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林伯强;经济学中的“能源”[N];中国财经报;2007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史丹;深入能源体制改革 加强薄弱环节建设[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白明辉 陶思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N];国家电网报;2011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许勤华;中加能源合作迎来春天?[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在中欧高层能源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2年
10 英国《经济学人》 赵清 译;英国能源议案招致民众不满[N];中国石化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才炜;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外部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俊峰;中国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的研究与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张新花;中国的中亚能源策略[D];新疆大学;2009年
4 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关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石红莲;低碳经济时代中美气候与能源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芮雪琴;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伍福佐;能源消费国家间的能源国际合作:一种博弈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庞丽;经济增长中能源政策的计算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云;东北亚能源合作中的美国因素探析[D];暨南大学;2007年
2 Akulova Yulia;中俄能源合作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Azamat Baimoldin;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能源合作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雷曼誉;能源安全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D];辽宁大学;2012年
5 单君兰;中俄能源合作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6 李训领;中国能源发展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7 位现强;挑战与机遇—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因素[D];暨南大学;2009年
8 吴晓春;中印能源的竞争与合作[D];厦门大学;2009年
9 陈文锴;中印能源合作的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久佳;美国能源支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49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549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