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陕北能源开发驱动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09:08

  本文关键词:陕北能源开发驱动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 能源开发 社会协调发展


【摘要】:陕北是我国罕见、世界少有的能源资源富集区,榆林更是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开发潜力非常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和1998年陕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正式建立,陕北以能源资源开发及加工业为主导的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陕北当地经济的腾飞,有效的改善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陕北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绩,然而当我们透过繁荣发展的表面审视能源产业发展的内在质量时不难发现,陕北社会经济发展正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性。长期以来的偏重能源型生产行业忽略其他产业经济发展的模式,使得陕北地区能源资源大量开发的同时,并未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带动作用。以能源经济为主的工业发展势头与相对滞后的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强烈的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们的贫富差距与社会矛盾。因此,转变陕北地区目前能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模式,依托区域能源资源优势,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对陕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读文献资料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根据问题的产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对陕北能源开发驱动社会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概括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与国内外研究成果。第二章为理论阐释。论述了能源开发驱动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三章为能源开发驱动陕北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章为经验借鉴。通过对美国休斯顿、日本北九州和我国大庆市这些能源型城市社会发展的分析,从而总结了对陕北能源经济发展的启示。第五章为对策建议。围绕陕北能源开发与经济、生态、民生等方面提出具体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能源 能源开发 社会协调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8
  • (一)选题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13
  • 1.现实意义12
  • 2.理论意义12-13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13-16
  • 1.国内研究综述13-14
  • 2.国外研究综述14-16
  •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6-17
  • 1.研究内容16
  • 2.研究方法16-17
  • (五)研究的可能性创新与不足17-18
  • 1.创新之处17
  • 2.不足之处17-18
  • 一、研究问题的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18-25
  • (一)相关概念界定18-22
  • 1.能源及能源开发的界定18-20
  • 2.社会协调发展概念界定20
  • 3.能源开发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0-22
  • (二)相关理论基础22-25
  • 1.区域可持性续发展理论22-23
  • 2.资源诅咒理论23-24
  • 3.协调发展理论24-25
  • 二、陕北能源开发驱动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5-38
  • (一)能源开发驱动陕北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25-30
  •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25-27
  • 2.推动区域城镇化建设27-28
  • 3.拉动区域交通发展28-30
  • (二)从整体性视角看陕北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30-35
  • 1.区域经济结构失衡30-31
  • 2 区域生态破坏严重31-33
  • 3.区域贫富问题突出33-35
  • (三)陕北社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5-38
  • 1.整体发展意识薄弱35-36
  • 2.相关法律不够完善36
  • 3.企业社会责任感低36
  • 4.科技创新能力不足36-37
  • 5.利益分配的不公正37-38
  • 三、国内外能源型区域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及对陕北的启示38-45
  • (一)国内外能源型区域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38-42
  • 1.美国的休斯顿38-39
  • 2.日本的北九州39-41
  • 3.黑龙江大庆市41-42
  • (二)国内外能源型区域实践经验对陕北的启示42-45
  • 1.整体协调发展是主旋律42-43
  • 2.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43
  • 3.重视再教育和技术培训43
  • 4.注重环境的保护和治理43-44
  • 5.完善的制度是发展的保障44-45
  • 四、陕北能源开发驱动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45-52
  • (一)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活力45-47
  • 1.着力延伸能源产业链条45-46
  • 2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46
  • 3.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46-47
  • (二)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47-49
  • 1.政府层面47-48
  • 2.企业层面48-49
  • 3.居民层面49
  • (三)能源开发与民生改善相结合49-50
  • 1.加强农民技能培训49-50
  • 2.提供农民就业机会50
  • (四)强化整体性思维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发展50-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梅;;“资源诅咒”现象的检验、成因与破解对策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16年02期

2 刘德军;;促进山东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09期

3 熊善高;李洪远;丁晓;;资源型城市榆林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国发展;2013年02期

4 张吉平;李建军;徐皓玉;赵华;;美国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石油和化工节能;2011年04期

5 吴家曦;;发展现代产业集群 推进小城市建设[J];浙江经济;2011年13期

6 付兰君;;浅议重塑社会主义信仰[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4期

7 周建军;;国际比较视野的“资源诅咒”说[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8 刘晓琼;刘彦随;任日照;;陕西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灾害学;2010年02期

9 赵伟伟;白永秀;;资源诅咒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09年06期

10 王菲;;矿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8期



本文编号:575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575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c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