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中国工业产业循环经济效率区域差异动态演化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来自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1:20

  本文关键词:中国工业产业循环经济效率区域差异动态演化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来自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矩阵式DEA网络模型 循环经济效率 区域差异动态演化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基于矩阵式DEA网络模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三个维度出发,以造纸及纸制品行业为例,进行产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研究。利用该模型对2008-2012我国造纸及纸制品业循环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进行区域差异动态演化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我国造纸业及纸制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值仍处于低下水平,平均值为0.718。东部地区产业循环经济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西部。生态效益子模块与经济效益子模块是导致我国造纸业及纸制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2)东部与中部地区动态演化轨迹较为相近,均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子模块发展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子模块。西部地区起步较晚,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导向模式快速转变为经济效益导向模式,导致了其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快速下降。(3)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规模对产业循环经济效率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城市化水平、科研投入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投入。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矩阵式DEA网络模型 循环经济效率 区域差异动态演化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6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30326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类)(20130162120045) 财政部、发改委节能减排综合示范项目(CSCG-HNSZ-DY20131002 长财采计[2013D]0012号-1)
【分类号】:F426.83;F424.1
【正文快照】: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当前,中国工业产业发展对环境资源要素的需求持续上升,然而受思想观念、管理体制与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阶段性工业产业发展模式还未实现转变[1]。按照我国经济发展的预期,在现有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露;白永秀;薛耀文;陈芳;;中国省区循环经济预评估及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2期

2 张杰;赵峰;刘希宋;;基于生态足迹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8期

3 张杰;沈继红;张仁忠;;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动态评价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王晶;程茜;乞建勋;;循环经济企业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陈帆;吴波;祝秀莲;;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5期

6 刘思华;对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1997年03期

7 孙建卫;黄贤金;马其芳;;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以南京市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杜广强;;我国31个省市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8期

9 徐建中;马瑞先;;基于AHP的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灰色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4期

10 汪伟林;张勇;王欢;;基于动态DEA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评价研究——以我国华北、华东地区11省(市)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he Evaluation on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Sichuan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5期

2 许朝阳;;循环经济在化工园区规划中的应用[J];安徽化工;2008年04期

3 朱曙光;;苏州市循环经济规划的研究进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朱曙光;;合肥市循环经济规划方案的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马淑琴;;构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刍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6期

6 张晓妹;;由巢湖蓝藻污染引发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7 程瑾鹤;吴友强;薛峰;;旅游体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尹逊敦,刘欣;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及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9 王棵;于苏俊;;基于DEA的农业循环经济相对有效性评价——以四川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10 高利伟;王方浩;马林;张卫峰;马文奇;张福锁;;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大建;朱远;;循环经济:三个方面的深化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沈满洪;;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考——来自浙江省的调查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邓启明;黄祖辉;;两岸循环型农业之发展比较与交流合作[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段宗志;李大华;;论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孙玉峰;隋立国;;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及可持续发展[A];矿山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勇;张忠友;;实施生态修复与提升生态资本——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另一维度[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马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葛体达;黄丹枫;宋世威;陈恩桃;王澍;;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生产——未来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产业导向[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马江;;我国塑料加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10 王燕燕;周岚;;中国建立循环型社会的不足与立法方向[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祥海;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消解规模化养猪环境污染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培成;养猪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耦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海川;基于能值分析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梁勇;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制度完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伟;桂西北喀斯特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及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吴菲菲;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赵宇;石化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飞;抚顺矿业集团油母页岩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单爱梅;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敬重;以工业园为载体的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棵;于苏俊;;基于DEA的农业循环经济相对有效性评价——以四川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2 王雅丽;刘洋;;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REE系统模糊多级综合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3 毛锋,肖劲松,毛凤霞;循环经济与“双剩余”理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冯艳飞;贺丹;;基于熵值法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5 薛婕;周景博;罗宏;赵娟;路超君;;基于DEA的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效率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2期

6 陈效逑,赵婷婷,郭玉泉,宋升佑;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王吉华,郭怀成,Richard Dawson,王丽婧;层次分析法在西藏日土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黄海峰;李慧颖;刘娜;;北京发展循环经济的分析与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9 刘希宋;李果;;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测度与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9期

10 何枫;赵大伟;付倩红;;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我国工业技术效率提升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和玉;;基于生态效率理论的循环经济评价数学模型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小莲;论绿色循环经济[D];武汉大学;2003年

2 晏永刚;重庆市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东;浅析竹业发展与打造竹产业循环经济[J];林业科技管理;2004年03期

2 焦知岳;;河北省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经济论坛;2006年24期

3 ;《产业循环经济》[J];资源再生;2007年07期

4 陈昌洪;霍学喜;;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探析[J];生态经济;2007年12期

5 郭淑清;;我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35期

6 吴得文;杨德刚;毛汉英;张小雷;魏信;乔旭宁;;优势产业循环经济构建——以新疆阜康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8年05期

7 万皓;王莹莹;袁义;;论印染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5期

8 徐显生;;论石油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J];中国市场;2010年15期

9 王茂洋;何洪发;;光伏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7期

10 赵辉;;试论制约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农机;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传坤;杨家康;陈昆玉;;产业循环经济中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应用的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2 尹应武;赵玉芬;王正银;;磷产业循环经济与创新发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穆京祥;;关于电子产业循环经济技术的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赖晓冬;;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建构[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攻;寄望循环经济山东力保年产煤炭稳定在1.5亿吨[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李显君;科学认知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特征[N];中国汽车报;2005年

3 管喻 梁芸 英杰;新绛煤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通过专家论评[N];山西日报;2004年

4 记者 郝军;积极支持大开“绿灯”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N];大同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徐彦泓;三个层面建设产业循环经济[N];中国建材报;2005年

6 记者 常云亮;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N];唐山劳动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李国臣 驻站记者 文利华;喀喇沁旗打造铜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N];赤峰日报;2010年

8 佳文;推行清洁生产技术 建立产业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5年

9 明贵栋;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成果显著[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陈铁 李瑞;酒精工业园产业链接关键技术告破[N];中国化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庆文;云南省金属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万磊;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框架构建[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志芳;焦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3 吴z谚,

本文编号:576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576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6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