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能源生产革命的途径分析
本文关键词:推动我国能源生产革命的途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革命 能源生产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新能源
【摘要】: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是解决我国能源与环境约束矛盾突出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新时期我国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重要讲话和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部署为指导,提出了推动我国能源生产革命的基本思路,重点对推动我国能源生产革命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能源生产革命应立足我国当前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建立能源多元供应体系;应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应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实现主体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应把握能源消费发展趋势,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转变,同时,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关键词】: 能源革命 能源生产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新能源
【分类号】:F426.2
【正文快照】: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但我国能源自给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1],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掣肘,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鲁;;开发推广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支撑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12期
2 刘小平;龙军;曾宿主;解增忠;;炼厂二氧化碳排放研究[J];化工进展;2011年S1期
3 胡徐腾;齐泮仑;付兴国;何皓;黄格省;李顶杰;;航空生物燃料技术发展背景与应用现状[J];化工进展;2012年08期
4 黄格省;于天学;李雪静;;国内外煤层气利用现状及技术途径分析[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0年04期
5 李振宇;黄格省;李顶杰;曲静波;梁川;郑轶丹;;国内外生物原油技术开发现状与分析[J];化工进展;2012年11期
6 唐宏青;;煤化工与能量转化率[J];化学工程;2013年01期
7 项东;彭丽娟;杨思宇;钱宇;;石油与煤路线制烯烃过程技术评述[J];化工进展;2013年05期
8 李振宇;李顶杰;黄格省;魏和荣;;燃料乙醇发展现状及思考[J];化工进展;2013年07期
9 ;《“十二五”煤化工示范项目技术规范(送审稿)》摘录[J];煤化工;2011年06期
10 夏德建;任玉珑;史乐峰;;中国煤电能源链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系数计量[J];统计研究;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朋龙;刘飞;丛轮刚;门晓刚;曹建新;;甲醇制低碳烯烃研究进展[J];贵州化工;2012年02期
2 夏德建;;煤电链边际碳排放的演化情景估算[J];科技和产业;2012年09期
3 廖夏伟;谭清良;张雯;马晓明;计军平;;中国发电行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及成本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4 董巍巍;张少石;余雷;李本勇;梅华;;变压吸附技术在MTO脱甲烷系统中的应用性分析[J];广东化工;2013年24期
5 张慧;潘红艳;赵敏;郑蓓蕾;林倩;;低浓度煤层气脱氧技术的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4年04期
6 刘乃栋;胡浩;胡中应;;江苏省水稻生产的碳排放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户生产投入和规模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3期
7 潜旭明;;“一带一路”战略的支点: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年03期
8 李常艳;袁广进;陈晓霞;吕军;张举;胡瑞生;;石油烃管式炉裂解技术的核心设计及发展[J];化学教育;2014年14期
9 赵愈林;;乙酸直接加氢制乙醇技术专利分析[J];广东化工;2015年06期
10 宗弘元;涂云宝;陈仕萍;刘仲能;;醋酸甲酯加氢制乙醇催化剂工业侧线试验[J];工业催化;201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丽;;山西电网普及非晶合金变压器阶段性综合效益分析[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欢;李旭宁;毛子龙;赖梅东;梅立永;杨小毛;;污水处理领域的能量消耗与低碳发展——以“人工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装置”碳核算为例[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3 刘欢;李旭宁;骆灵喜;梅立永;王波;毛子龙;;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对比[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4 赵敏;黄东风;何斯征;佘孝云;姚烨彬;;从区域能源消费探寻雾霾成因[A];推进雾霾源头治理与洁净能源技术创新——第十一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敏;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中国煤层气产业规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周云亨;中国能源安全中的美国因素[D];复旦大学;2011年
3 刘聪敏;吸附法浓缩煤层气甲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黄建;煤炭清单与减排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王飞;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6 史乐峰;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定价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刘慧娟;内蒙古非粮油脂植物资源调查及五种植物油脂理化性质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8 姜庆国;电煤供应链碳排放过程及测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王小见;人工形状填料填充的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共轭导热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丙文;保护性耕作农田碳循环规律和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基于煤炭生命周期的电煤供应链废气排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志聪;煤层气除氧钴基钙钛矿型催化剂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宋丽平;煤层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张志;辽宁省电力行业碳排放评价体系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5 高慧洁;价值工程在机械制造企业低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6 李琛;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刘畅;论印度与尼日利亚石油合作现状及前景[D];外交学院;2012年
8 翁金祖;山东省新兴产业低碳技术发展路线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袁丽铭;基于生命周期法和情景分析法的保定市电力碳排放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翁天杭;燃料乙醇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前景预测[D];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三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趋势及政策取向[J];北方经济;2010年07期
2 郭美华;杜宝杰;;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燃烧和排放特点分析[J];叉车技术;2010年02期
3 王祖瑞;;纤维乙醇技术的发展[J];中华纸业;2010年20期
4 ;我国煤层气发电出现暴发式增长[J];电气应用;2008年14期
5 康重庆;周天睿;陈启鑫;葛俊;;电网低碳效益评估模型及其应用[J];电网技术;2009年17期
6 任建兴,翟晓敏,傅坚刚,陈群华,吴志忠;火电厂氮氧化物的生成和控制[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董宇涵;;甲醇制取烯烃技术简介[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03期
8 潘自强,马忠海,李旭彤,毋涛,修炳林;我国煤电链和核电链对健康、环境和气候影响的比较[J];辐射防护;2001年03期
9 梁咏;;欧盟碳减排的国际法规制——以航空业为例[J];法学;2011年12期
10 朱锡锋;郑冀鲁;陆强;郭庆祥;朱清时;;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研制与试验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继军 高伟;[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关世桥;[N];中煤地质报;2006年
3 陈铁 李瑞;[N];中国环境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东彦;煤层甲烷经合成气制液态烃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尚勤杰;甲醇制烯烃催化剂SAPO-34分子筛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乐;生物质快速热裂解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亚荻;中国将成为最大能源购买国[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1年04期
2 赵忠廉;福建能源生产、消费与结构状况分析[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2年03期
3 朱成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能源的发展[J];节能;2006年02期
4 杨洪春;;福建省能源生产、消费及问题分析[J];能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5 王建华;刘芳;;国际能源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12期
6 蒲晓刚;李晓曼;;中亚能源之争与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分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班硕言;;“能”发展之基石 “源”生态之累积——关于能源引发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4期
8 ;李克强在全国能源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保障能源供给 促进经济发展 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J];上海节能;2009年02期
9 林文宽;;浅议未来10年广西能源发展[J];广西经济;2009年08期
10 本刊编辑部;;能源资讯[J];中国三峡;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洪春;;福建省能源生产、消费及问题分析[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2 王谦;;我国能源、经济、环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能源“十五”发展重点规划[A];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四届信息发布会专辑[C];2001年
4 范维唐;;21世纪中国能源[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A];《电站信息》2012年第8期[C];2012年
6 ;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A];《电站信息》2013年第2期[C];2013年
7 吴君隆;谷晓江;程进;金明亮;马燕;;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8 方华灿;;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9 胡小平;;中国能源持续战略探讨[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曾少军;;全球能源与环境现状及前景[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谭红梅;能源保险:期待东风扶上马[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戚燕凌 郑金发;揭开土耳其能源面纱[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金言;拓宽能源学研究新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陶社兰;熊光楷:“中国能源威胁论”站不住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林伯强;经济学中的“能源”[N];中国财经报;2007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史丹;深入能源体制改革 加强薄弱环节建设[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白明辉 陶思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N];国家电网报;2011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许勤华;中加能源合作迎来春天?[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在中欧高层能源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2年
10 英国《经济学人》 赵清 译;英国能源议案招致民众不满[N];中国石化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才炜;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外部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俊峰;中国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的研究与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张新花;中国的中亚能源策略[D];新疆大学;2009年
4 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关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石红莲;低碳经济时代中美气候与能源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芮雪琴;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伍福佐;能源消费国家间的能源国际合作:一种博弈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庞丽;经济增长中能源政策的计算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云;东北亚能源合作中的美国因素探析[D];暨南大学;2007年
2 Akulova Yulia;中俄能源合作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Azamat Baimoldin;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能源合作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雷曼誉;能源安全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D];辽宁大学;2012年
5 单君兰;中俄能源合作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6 李训领;中国能源发展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7 位现强;挑战与机遇—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因素[D];暨南大学;2009年
8 吴晓春;中印能源的竞争与合作[D];厦门大学;2009年
9 陈文锴;中印能源合作的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久佳;美国能源支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86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586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