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EA方法的中国水泥制造业能耗的空间差异
本文关键词:基于EEA方法的中国水泥制造业能耗的空间差异
更多相关文章: 水泥制造业 空间差异 能耗 EEA方法 中国
【摘要】:基于对中国23个省区的水泥生产线的实地调研数据以及2012年水泥制造业的行业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运用EEA方法计算了各省区水泥制造业的能耗,并对中国水泥制造业能耗的的空间格局进行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水泥制造业能耗总量较多分布在以安徽、山东为核心的东部地带和以四川为核心的西部地带,其中能源?耗强化了东部核心,而外部性?耗不同程度地突出了中西部省份的社会隐性成本;2中国水泥制造业的能效呈现出从西部向东部递增的特点,尤其体现在能源利用效率、劳动力效率和资金利用效率三部分,而环境效率强凸显了西藏、新疆、内蒙古、山西的环境成本;3在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共同作用下,对23个省区进行分类,依据其能耗特征可分为8类;4较高的行业集中度是水泥制造业能效提高的主要驱动力。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水泥制造业 空间差异 能耗 EEA方法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547,41401644)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10400)~~
【分类号】:F426.721;F206
【正文快照】: 1引言传统的能源研究领域通常只考虑能源消耗的数量,而很少考虑能源消耗的质量。近年来,国际上逐步引入一个全新的度量能源消耗质量的概念,即“?(Exergy)”,它是衡量如何用最小的能源消耗达到最大使用效益的重要指标。当今,关于“能源消耗”的概念正经历着彻底的重新评价,以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卫国;陈雯;;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与南京城市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2 曾学敏;;水泥工业能源消耗现状与节能潜力[J];中国水泥;2006年03期
3 刘纪远;邓祥征;刘卫东;李海英;Robyn KRUK;Derek THOMPSON;Peishen WANG;Xuemei BAI;;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概念框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郭丽娟;;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状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罗忠涛;马保国;杨久俊;李相国;;水泥工业节能减排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J];材料导报;2011年11期
3 马忠诚;汪澜;;水泥工业CO_2减排及利用技术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19期
4 林善浪;张惠萍;;通达性、区位选择与信息服务业集聚——以上海为例[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5 杨山;周蕾;陈升;季增民;;大规模投资建设背景下城市过度扩张的约束机制——以无锡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6 毕秀晶;汪明峰;宁越敏;;软件产业发展的经济地理学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7 祁新华;朱宇;张抚秀;林小阳;;企业区位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城镇化效应——基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10年02期
8 武前波;宁越敏;;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区位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02期
9 袁丰;魏也华;陈雯;金志丰;;苏州市区信息通讯企业空间集聚与新企业选址[J];地理学报;2010年02期
10 赵新正;宁越敏;魏也华;;上海外资生产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尚正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晓红;交通基础设施、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区位[D];重庆大学;2010年
6 周志刚;水泥工业物质代谢及生态化转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姜海宁;跨国企业作用下的地方企业网络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嵇欣;工业园区土地产出效率评价的思路与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李刚;基于企业空间感知的上海临港产业区投资环境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裘国华;煤矸石、尾矿代粘土匹配低品位石灰石煅烧水泥熟料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晓晨,石晓宇;深圳“三资”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特征与机理[J];城市规划;2003年08期
2 何流,崔功豪;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与机制[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6期
3 冯健;杭州城市工业的空间扩散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2期
4 楚波;梁进社;;基于OPM模型的北京制造业区位因子的影响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5 张华;贺灿飞;;区位通达性与在京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J];地理研究;2007年05期
6 宋秀坤,王铮;上海城市内部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4期
7 郑国;邱士可;;转型期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以北京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6期
8 王素萍,候华丽;我国能源节约的潜力和对策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9 史丹;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1期
10 贺灿飞,魏后凯;信息成本、集聚经济与中国外商投资区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8中国水泥上市公司业绩排行榜[J];中国水泥;2008年09期
2 张建新;李彤;吴承杰;王艺璇;田悦;张丛;;2009中国水泥非常记忆[J];中国水泥;2010年01期
3 张建新;;《中国水泥》杂志创刊十周年感言[J];中国水泥;2012年06期
4 ;中国水泥企业海外发展之路[J];商品混凝土;2013年08期
5 ;中国水泥在孟加拉市场看好[J];广东建材;1997年02期
6 雷前治;中国水泥的生产、消费及发展趋势[J];中国建材;2002年05期
7 本刊编辑部;致《中国水泥》撰稿人[J];中国水泥;2002年07期
8 ;2002年《中国水泥》杂志(6~12月号)总目次[J];中国水泥;2002年12期
9 韩生华;2002年中国水泥跃上新平台[J];吉林建材;2003年01期
10 ;2003年《中国水泥》杂志(01-12月号)总目次[J];中国水泥;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史伟;王冬;;2009到2050年中国水泥产量预测[A];2009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段志春;;在中国水泥矿山生产经营模式及加强矿山地质工作论坛上的致辞[A];中国水泥矿山生产经营模式及加强矿山地质工作论坛会议文集[C];2011年
3 史伟;;2011年到2050年中国水泥需求量预测[A];中国11省市硅酸盐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4 ;2010年征订启事[A];2009全国水泥立磨技术和装备研讨会文集[C];2009年
5 ;助推低碳经济 助力中国水泥矿山转变增长方式[A];2010水泥矿山开采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论坛文集[C];2010年
6 史伟;崔源声;武夷山;;2011年到2050年中国水泥需求量预测[A];2011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崔源声;;中国水泥和建筑行业如何利用矿渣和粉煤灰,以及基于环保压力的条件下所面临的机会、需求和挑战[A];2009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来军;;华泰钢板库与中国水泥共发展[A];2011年中国(山东)水泥与混凝土高峰论坛会刊[C];2011年
9 刘礼龙;;中国水泥的形势与挑战[A];节能·降本·增效——第三届露天矿山技术及装备现场研讨会会议资料[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谋;《中国水泥发展史》序[N];中国建材报;2005年
2 王凤君;浙江民资控制中国水泥前50强[N];江苏经济报;2006年
3 钟尼;解读2005年中国水泥八大关键词[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 雷前治;中国水泥进入重组联合新时代[N];中国建材报;2008年
5 苏盛柱;声威集团被评为中国水泥界最具影响力企业[N];陕西日报;2008年
6 罗春雷;中国水泥发展中心员工向弄朗村小学捐资30万[N];黔西南日报;2008年
7 本报整理;俄罗斯将增加从中国水泥进口[N];中俄经贸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魏国林;“中国水泥辉煌60周年”系列活动积极筹备[N];中国建材报;2009年
9 高光霞;利比亚中国水泥的新机遇[N];中华建筑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钟西贝;开启中国水泥生产无铬化新时代[N];中国建材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耀文;中国水泥网盈利模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军;中国水泥企业市场竞争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赖仙伶;中国水泥企业打开老挝市场的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37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63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