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外资工业企业出口行为与研发的非线性关系解析——基于研发投入内生异质性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8-23 20:40

  本文关键词:外资工业企业出口行为与研发的非线性关系解析——基于研发投入内生异质性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外资企业 研发投入 出口行为 内生异质性


【摘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是我国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工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首先对我国外资工业企业出口行为与研发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高出口密集度外资企业的研发投入低于非出口外资企业,低出口密集度外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则高于非出口企业,出口密集度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随后通过将企业研发投入的内生异质性引入Melitz and Ottaviano(2008)模型,本文为这种非线性关系提供了简单的理论解释。该模型同时考虑了外资企业出口的广度差异和深度差异,并预测外资企业出口密集度与其研发投入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基于理论与经验分析的结论,本文得到了丰富的创新利用外资政策启示。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外资企业 研发投入 出口行为 内生异质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403076)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JL08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JZ2014HGBZ0328,JS2015HGXJ0091)的资助
【分类号】:F425;F752.62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一直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大政策之一,其在扩大就业、增加出口和引进技术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外资企业主要利用我国廉价的要素成本,向世界各地出口产品。然而,随着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的提高,传统利用外资方式难以为继。吸引外资企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剑勇;冯猛;;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之谜:基于出口密度差别上的检验[J];管理世界;2013年08期

2 刘晴;张燕;张先锋;;为何高出口密集度企业的生产率更低?——基于固定成本异质性视角的解释[J];管理世界;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冠宏;蒋殿春;蒋昕桐;;我国技术研发型外向FDI的“生产率效应”——来自工业企业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3年09期

2 范剑勇;冯猛;;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之谜:基于出口密度差别上的检验[J];管理世界;2013年08期

3 许昌平;;中国企业进出出口市场的持续时间及其决定因素[J];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05期

4 李燕;贺灿飞;;制造业生产率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3期

5 高宇;;贸易成本与纯出口企业的异质性[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2期

6 戴觅;徐建炜;施炳展;;人民币汇率冲击与制造业就业——来自企业数据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3年11期

7 梁云;唐成伟;王良举;;出口贸易促进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机制研究——以高技术企业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3期

8 许昌平;;集聚、产品差异性和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基于中国企业层面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贸研究;2014年01期

9 陈勇兵;王晓伟;符大海;李冬阳;;出口真的是多多益善吗?——基于广义倾向得分匹配的再估计[J];财经研究;2014年05期

10 陶攀;刘青;洪俊杰;;贸易方式与企业出口决定[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孙灵燕;李荣林;;融资约束限制中国企业出口参与吗?[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3 田巍;余淼杰;;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2期[C];2012年

4 张杰;李勇;刘志彪;;外包与技术转移:基于发展中国家异质性模仿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5 李平;许家云;;国际智力回流的技术扩散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地区差异及门槛回归的实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6 余淼杰;;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和关税减免——来自中国产品面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4期[C];2011年

7 金祥荣;刘振兴;于蔚;;企业出口之动态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2001-2007[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3期[C];2012年

8 叶蓁;;政策扭曲与过度竞争:关于中国出口扩张的决定因素及其绩效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 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娜;贸易成本与出口扩展边际:中国的实证检验[D];辽宁大学;2013年

2 雷日辉;金融发展与出口绩效[D];湖南大学;2013年

3 代迪尔;产业转移、环境规制与碳排放[D];湖南大学;2013年

4 吕世斌;贸易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对就业和工资不平等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5 徐厚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吴航;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周琢;FDI流入下的国际贸易收益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8 毛其淋;贸易自由化、异质性与企业动态: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9 刘竹青;地理集聚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微观基础与实证检验[D];南开大学;2013年

10 周亚雄;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差距的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进口关税总水平下调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2 李艳军;贸易开放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绿色效率:1986-2010[D];山东大学;2013年

3 郭冲远;技术创新、企业生产率与出口增长[D];郑州大学;2013年

4 熊瑞祥;干中学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D];湘潭大学;2012年

5 骆键夫;DN水产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6 戴严科;地方政府竞争与资源配置效率[D];湘潭大学;2013年

7 汤明秀;承接国际外包对我国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影响[D];东华大学;2014年

8 Golovanova Maria(马若琳);经合组织国家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决定因素[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文婷;多重异质性与跨国并购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璐;新新贸易理论在中国高技术产业适用性的实证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兴;金祥荣;;出口企业更优秀吗——基于生产率视角的考察[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5期

2 刘晴;张燕;;贸易成本、异质性企业与扩大内需:理论框架与中国经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2期

3 范剑勇;冯猛;;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之谜:基于出口密度差别上的检验[J];管理世界;2013年08期

4 朱希伟;金祥荣;罗德明;;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扩张[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5 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6 刘晴;徐蕾;;对加工贸易福利效应和转型升级的反思——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3年09期

7 张杰;刘志彪;张少军;;制度扭曲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扩张[J];世界经济;2008年10期

8 李春顶;;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J];世界经济;2010年07期

9 黄玖立;冼国明;;企业异质性与区域间贸易:中国企业市场进入的微观证据[J];世界经济;2012年04期

10 聂辉华;江艇;杨汝岱;;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使用现状和潜在问题[J];世界经济;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影帆,龚锋,陈真宪;充分发挥广东在我国外贸出口中的支柱作用[J];商业研究;2000年03期

2 严兵;对一种出口退税设想的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0年06期

3 张亚芬;用好退税政策 扩大商品出口[J];经济论坛;2000年01期

4 金思,侯博;北京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5 沈葳;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问题与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6 许丹松;;出口退税的逻辑误区[J];大经贸;2001年07期

7 柴国梁;;2001年我国石化产品出口分析[J];上海化工;2002年05期

8 张宝婷;出口退税操作实施的国际借鉴[J];税务研究;2002年04期

9 董峻 ,段世文;积极应对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J];乡镇经济;2002年08期

10 金红;密切关注对美出口走势[J];中国统计;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书兰;;出口退税新机制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A];2004年对外经济财会论文选论文集[C];2004年

2 刘京平;;创汇型出口与盈利型出口[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3 赵玉珍;;应对金融危机,青岛市出口企业发展策略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4 徐金珍;;我省外贸出口形势分析及对策[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5 张跃莘;阎志军;;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及改革建议[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施炳展;;中国出口增长的三元边际[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7 孙灵燕;李荣林;;融资约束限制中国企业出口参与吗?[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8 叶蓁;;政策扭曲与过度竞争:关于中国出口扩张的决定因素及其绩效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宋程丽;;论内外贸对接对广东出口企业的有利影响[A];第六届广东流通学术峰会暨“珠江三角洲流通业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10 蔡苏文;于芳;;金融危机对青岛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探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啸波;今年出口增幅只有5%两大因素造成下滑[N];中国财经报;2001年

2 记者 颜晓岩 杜强 钟昱;出口退税新机制 精雕细刻为哪般[N];中国财经报;2005年

3 记者 何人民;汽车产品出口问题不少[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朱菲娜;调整出口退税莫操之过急[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朱菲娜;出口退税:为人民币减压而牺牲[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6 隆国强;谨防地方分担出口退税的负面影响[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记者 朱菲娜 实习记者 宋冰洁;前五个月北京手机出口增长148.9%[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程瑞华;从外贸出口增长看出口退税改革[N];金融时报;2004年

9 郑子轩 陈静;出口退税政策不得不调整[N];南方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张小军;2600家企业被取消出口资格[N];农资导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华;产业出口复杂度演进的动因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卢姗;中国出口产品品质的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3 邱启东;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国出口及经济增长影响之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李世兰;中国出口扩张路径模式[D];浙江大学;2011年

5 冯远;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刘振兴;异质性企业视角下的出口动态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沈丹阳;财政性出口促进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屠庆忠;对我国出口退税实践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龚向明;经济规模、贸易成本与出口增长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杨海余;中国出口增长贡献主体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景;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绩效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2 李静;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广东外经贸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王敏;我国近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祁新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探析[D];东北大学 ;2008年

5 罗洪武;新一轮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对湖南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中南大学;2009年

6 许伟;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张东亮;出口退税政策下政府行为的优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刘树斌;中国汽车企业的出口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王建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效应分析及完善建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陈静;江西省出口退税管理改革初探[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7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727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3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