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5:48

  本文关键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贸易条件 全球价值链分工 国际分工地位


【摘要】:本文以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为衡量贸易利益的指标,测算了2002-2012年我国制造业的贸易利益;并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以国际分工地位为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试图从微观产业层面寻求改善我国制造业贸易利益的路径。研究发现:得益于我国制造业垂直分工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呈改善态势;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的改善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有正向影响;技术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有正向影响。
【作者单位】: 嘉兴学院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贸易条件 全球价值链分工 国际分工地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民币升值的全球‘溢出’效应研究”(13YJC7901701);' 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外部市场研究与贸易政策”(12EY29)
【分类号】:F424;F75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与传统的基于最终产品的国际分工形态相比,目前的国际分工已经是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分工。Ando Kimura(2003)认为东亚经济的成功就是垂直产业内贸易;Schmita(2004)认为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一把双刃剑;Gill、Kharas(2007)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日本、韩国为代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邱斌;叶龙凤;孙少勤;;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出口复杂度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2 张先锋;刘厚俊;;我国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关系的再探讨[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8期

3 钱学锋;陆丽娟;黄云湖;陈勇兵;;中国的贸易条件真的持续恶化了吗?——基于种类变化的再估计[J];管理世界;2010年07期

4 徐建斌,尹翔硕;贸易条件恶化与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J];世界经济;2002年01期

5 刘志彪;;重构国家价值链:转变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式的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04期

6 于津平;邓娟;;垂直专业化、出口技术含量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青松,卢卫强;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后发优势——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5年08期

2 李亚军,吴孝芹;外国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出口行业的对策[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3 孙伟忠;;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与比较优势陷阱、贸易结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荣岩;丛屹;;世界经济失衡条件下的中国产业梯度策略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3期

5 彭海珍,任荣明;国外自由贸易与环境相关理论及启示[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6 彭海珍,任荣明;环境成本转移与西部可持续发展[J];财贸研究;2004年01期

7 刘佳;陈飞翔;;关于中国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路径选择——一个文献综述[J];财贸研究;2006年01期

8 余道先;刘海云;;技术创新的贸易效应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财贸研究;2007年05期

9 吴艳华;环境成本转移与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5期

10 宗毅君;;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增长边际与贸易条件——基于中国1996—2009年微观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经川;黄祖辉;钱文荣;;比较优势与制度选择[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耀中;洪联英;刘建江;;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基于两国经济一体化均衡模型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3 文东伟;冼国明;;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出口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4 高越;李荣林;;异质性、分割生产与国际贸易[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5 卢锋;;产品内分工[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1期(总第14期)[C];2004年

6 余淼杰;;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和关税减免——来自中国产品面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4期[C];2011年

7 梁琦;丁树;王如玉;;总部集聚与工厂选址[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3期[C];2012年

8 刘玉;孙文远;;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工资效应: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戚海成;姜蔚然;;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上的新发展与应对策略探析[A];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4年

10 陈丰龙;;国际生产网络与地区发展差距:中国的经验研究[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强;美国对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负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金照;基于能值分析的陕西小麦、玉米、苹果、大枣比较优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毛海丹;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4 龚晓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及政策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5 吕康银;区域开放动力机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黄满盈;中国贸易条件实证分析(1981~2004)[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周泽红;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外贸效益[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8 孔翔;技术吸收型对外贸易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艳琳;中国企业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陈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圆圆;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约束条件与战略对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强;经济转轨后中国出口价格贸易条件演化路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谭肖肖;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演进及新开放观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程楠;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崔乐;我国贸易条件变动趋势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孙晓刚;贸易利益分配视角下的贸易干预政策与协调机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高占涛;FDI对中国贸易条件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韩静;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影响的实证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9 孙阳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曲阳;新疆对外贸易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2 白小虎;专业市场集群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3 汪素芹;史俊超;;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变动的实证研究:1995—2006年[J];财贸经济;2008年08期

4 黄满盈;邓晓虹;;中国贸易条件变化和波动情况的经验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5期

5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6 胡昭玲;;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7 文东伟;冼国明;;垂直专业化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6期

8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和制度效应——基于一个随机前沿模型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2期

9 陶锋;;吸收能力、价值链类型与创新绩效——基于国际代工联盟知识溢出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10 张建华,刘庆玉;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丽;张素芳;;1994-2002年中国贸易条件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1期

2 李皓;赵丽君;;双顺差下的中国贸易条件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5期

3 刘静;;浅析人民币升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07年02期

4 王文珠;;我国贸易条件变动趋势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4期

5 黄敏;;对“贸易条件”概念的简要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7年12期

6 马淑琴;周乐秀;;入世前后浙江省贸易条件变动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06期

7 吴亮;对贸易条件的分析与思考[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1993~2000年中国贸易条件变化概况[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69期

9 苏应蓉;中国贸易条件分析及其战略[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3年09期

10 武海峰;牛勇平;;改善我国贸易条件必须依靠技术进步[J];经济学动态;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国青;;贸易条件与利率汇率[A];2012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0期)[C];2012年

2 卢锋;;中国贸易条件与福利变动:开放大国经济的“飞去来器效应”[A];2012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0期)[C];2012年

3 宋国青;;贸易条件与利率汇率[A];二0一0年春季CCER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1期)[C];2010年

4 宋国青;;贸易条件变化与顺差下降[A];2011年春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5期)[C];2011年

5 卢锋;李远芳;杨业伟;;中国贸易条件与福利变动(2001-2011)——开放大国经济的“飞去来器效应”[A];2011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6期)[C];2011年

6 ;会议下半场问答[A];2011年春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5期)[C];2011年

7 ;会议下半场问答[A];2011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6期)[C];2011年

8 宋国青;;收入财富大调整[A];2008年秋季CCER中国经济观察(总第15期)[C];2008年

9 孙楚仁;沈玉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德贸易(1981~2007)[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小溪;一杯咖啡里的“公平贸易”真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陈亮;我国外向型企业演绎生死抉择[N];中国经营报;2004年

3 关志雄;中国崛起有益日本[N];国际金融报;2003年

4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华民;不能简单依据贸易条件决定贸易结构[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中国驻悉尼总领馆经商室;服务业推动澳出口7季度连续增长[N];中国贸易报;2005年

6 李玉举;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面临新要求[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7 本报评论员 刘晓忠;基于中美长远利益 降低贸易对峙风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8 记者 裴sァ〕鹿,

本文编号:766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766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4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