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城市制造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溢出效应与拥挤效应——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环渤海城市制造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溢出效应与拥挤效应——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面板门限模型 制造业集聚 经济增长 环渤海地区
【摘要】:本文基于环渤海44个城市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二者间的关系受经济发展水平、运输成本和空间集聚影响和制约。在中等经济发展水平、中等运输成本条件下空间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极的形成,突破一定临界值后集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制造业适度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制造业过度集聚引发拥挤效应会抑制经济增长。环渤海地区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政策,并通过区域产业整合和空间布局优化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关键词】: 面板门限模型 制造业集聚 经济增长 环渤海地区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BJL041)资助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0420035FG)资助
【分类号】:F427;F127;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环渤海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制度环境和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内经济合作水平逐渐落后于同为沿海经济增长极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位于我国东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修岩;邵军;薛玉立;;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城市数据的再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2 覃一冬;;空间集聚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991~2010年[J];金融研究;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王满仓;;知识产权保护、剩余索取权与长期经济增长[J];产业经济评论;2013年02期
2 郑子龙;;我国信息化对城镇化的非线性动态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的经验分析[J];财政研究;2013年08期
3 李爱玲;王振山;;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投资的非线性特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10期
4 符磊;李占国;;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文献述评[J];国际经贸探索;2013年09期
5 蔡寅寅;孙斌栋;;城市人口空间分散与经济增长——基于特大城市的实证分析[J];城市观察;2013年05期
6 王智勇;;产业结构、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地市级单元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5期
7 李勇;魏婕;王满仓;;市场化水平、所有制结构和企业微观动态效率——来自于面板门限模型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5期
8 孙文杰;;承接国际外包、价值链升级与我国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基于工业行业的面板门槛模型[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5期
9 邓宏亮;;财政支农增长的空间外溢性及门槛效应分析[J];财贸研究;2013年05期
10 盛丹;王永进;;产业集聚、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的融资成本——来自世界银行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邵全权;李晓慧;;关于保险业反垄断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2 刘焕;任燕燕;;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3 白仲林;赵亮;;城镇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实证分析——伪面板数据门限自回归模型的估计与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4 彭方平;王少平;吴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现象——基于动态门槛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总第26期)[C];2007年
5 李平;许家云;;国际智力回流的技术扩散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地区差异及门槛回归的实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6 邓新明;许洋;;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制度环境门槛效应的分析[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经济与社会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7 申嫦娥;张廷一;;FDI对中国技术创新影响的门槛效应——基于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中国创新经济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覃一冬;集聚、增长与福利:理论和实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李科;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计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李勇;发展战略,,产权结构和长期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2013年
5 张晓蓓;人力资本与省际经济收敛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孙章杰;二元结构与央行最优目标选择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7 仇娟东;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集聚与地区差距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8 陈培钦;中国高投资下的资本回报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谭朵朵;金融集聚的演化机理与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丁祖昱;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市场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龙;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2 郑立民;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D];青岛大学;2013年
3 赵彦嘉;金融发展与减贫[D];西北大学;2013年
4 李柯;东道国国家经济风险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5 安仁才;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周至诚;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实证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简伟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保费收入的非线性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8 朱莉莉;财政分权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9 王健平;发展中大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海南大学;2013年
10 孟云凤;高技能人才聚集及其隐性人力资本开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后凯;中国制造业集中状况及其国际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2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3 徐盈之;彭欢欢;刘修岩;;威廉姆森假说: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域数据门槛回归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4 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5 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6 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7 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8 连建辉 ,孙焕民 ,钟惠波;金融企业集群:经济性质、效率边界与竞争优势[J];金融研究;2005年06期
9 李林;丁艺;刘志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溢出作用的空间计量分析[J];金融研究;2011年05期
10 刘修岩;邵军;薛玉立;;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城市数据的再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茅欣;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6期
2 贺力平;20世纪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1期
3 王荣阁;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的重大收获——读《经济增长模式比较》[J];经济经纬;2000年05期
4 孙波;1978—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5 周绍朋;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6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省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直接启动消费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高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J];技术经济;2000年03期
8 李宗福;收债:促进港口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9 于秀媛;教育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J];辽宁经济;2000年10期
10 吴盛汉;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20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820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