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货币政策的规则体系:多目标与多工具
本文关键词:探寻中国货币政策的规则体系:多目标与多工具
【摘要】: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理论文献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实践都表明,针对全球化的趋势和开放经济的特点,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可能不是唯一的,与危机前发达国家普遍信奉的"单目标、单工具"理念形成鲜明对比。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多目标、多工具"的货币政策框架以及规则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外部持续失衡的环境下,单一的反应函数难以全面反映中国货币政策的现实。相比较而言,现阶段分别基于内部和外部均衡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能较充分地刻画转型中国的特征。尽管在理论和现实中内外均衡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但这在目前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还不十分明显,可能与经济结构转型、汇率利率未完全市场化以及资本管制等现实有关。展望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规则(体系)仍在演进之中,并不断趋近"不可能三角"的角点解。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规则 开放经济 内外均衡
【分类号】:F822.0
【正文快照】: 引言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反思,各界对危机前货币政策普遍的单一目标和单一工具提出质疑(Blanchard,2010)。危机前国际社会一般认为,稳定的低通货膨胀率有利于各项经济活动,因此也被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甚至是唯一任务。但事实证明,稳定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伍戈;;实际利率与宏观经济:中国的若干典型特征[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2 伍戈;李斌;;货币创造渠道的变化与货币政策的应对[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0期
3 李扬;;失衡与再平衡[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03期
4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5 易 纲,汤 弦;汇率制度“角点解假设”的一个理论基础[J];金融研究;2001年08期
6 伍戈;;流动性、合理流动水平与宏观管理的现实情境[J];改革;2010年04期
7 伍戈;;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总体特征与现实匹配[J];改革;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青龙;现行汇率政策弊端及改革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张慧明,张荣峰;优化外汇储备 警惕金融风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曹勇;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任亚男;顾红侠;;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原因探析——基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J];北方经济;2008年22期
5 黄晓畅;;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探索[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6 高磊;;外资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1期
7 唐力娟;;国际投机资本流动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2期
8 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白东杰;阿根廷金融危机起因浅析[J];商业研究;2002年21期
10 张庆,王晓东;扩展的“三元悖论”对我国政策组合的指导[J];商业研究;2004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波;李玉洁;;试论美国在WTO/DSM非违法之诉内解决人民币汇率争端的不可行[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2 储幼阳;;贬值的收缩性与人民币汇率制度[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范从来;曹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计算:1994-2001[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4 黄韬;;WTO法律规则与人民币汇率争议[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5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璐;欧世建;;中国利率政策操作:历程、特征与泰勒规则的适用性考探[A];第三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庞晓波;李东元;;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实证检验与识别[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6卷)[C];2005年
8 许志伟;薛鹤翔;罗大庆;;融资约束与中国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的动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9 万晓莉;;我国货币政策能减小宏观经济波动吗?基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10 赵进文;高辉;;中国利率市场化主导下稳健货币政策规则的构建及应用[A];经济学(季刊)第3卷增刊(总第13期)[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4 李凌云;“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5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7 白雪飞;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金融市场开放与宏观经济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继伟;我国资本项目开放中的风险预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勤;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金融监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智伟;购买力平价理论:检验及其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蒋礼圣;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莹;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干预与冲销操作有效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龙;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外贸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俊芳;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传导渠道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彬;经济趋同条件下人民币汇率水平波动与趋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皮文爽;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周正元;我国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赵倩;21世纪初美元国际地位变化及其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戈;;信贷规模规避与货币政策调控[J];财经科学;2010年09期
2 伍戈;;中国货币供给的结构分析:1999-2009年[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3 朱民;;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新兴经济的新挑战[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10期
4 伍戈;;输入型通胀与货币政策应对:兼议汇率的作用[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6期
5 李斌;;存差、金融控制与铸币税——兼对我国“M2/GDP过高之谜”的再解释[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6 伍戈;李三;;刘易斯拐点是否必然导致通胀?[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4期
7 余永定;;社会融资总量与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8 伍戈;;对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目标的再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9 孙国峰;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10 伍戈;;中国的货币需求与资产替代:1994—2008[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军;2000年中国货币政策与银行业增长热点展望[J];农村金融研究;2000年01期
2 阳洁;近期中国货币政策局限性的理论求解[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李伟;十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2000年02期
4 程建胜;“九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述评[J];海南金融;2002年02期
5 吴晓灵;中国货币政策的过去和未来[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19期
6 曹凤岐,郑晓辉;中国货币政策艰难面“世”[J];银行家;2002年01期
7 易纲;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8 刘赛红;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外部环境与现实选择[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郝联峰;中国货币政策评价: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09期
10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摘要)[J];中国金融;2003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曙平;李平;;2007年前后中国货币政策问题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徐洪才;;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与2011年展望[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4 ;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与2012年展望[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5 王耀东;高晓玲;;第三十二章 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及评价:1978~2000[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3卷)[C];2002年
6 徐洪才;;2010年上半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与展望[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UBN记者 孙先锋;美国“双Q连环拳”严重冲击中国货币政策[N];中国联合商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曾会生;通胀和热钱夹击中国货币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3 记者 牛娟娟;央行发布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N];金融时报;2013年
4 记者 牛娟娟;央行发布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N];金融时报;2013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乔妼东;专家:美国缩减购债规模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不大[N];证券日报;2014年
6 ;中国货币政策更加关注反通胀[N];上海金融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苗燕;周小川:中国货币政策更关心反通胀[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上海证券 胡月晓;汇率政策不会成为中国货币政策首选[N];证券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闫立良;周小川:中国货币政策一直是非常规的[N];证券日报;2014年
10 记者 牛娟娟;央行发布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N];金融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晓光;中国货币政策选择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左伟;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英宰;中国货币政策对韩国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胡黠;中国货币政策的收入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凯宁;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闫慧;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5 赵健;中国货币政策对房价的传导机制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6 薄董博;中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果[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罗书嵘;经济开放度与中国货币政策效力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方红岩;中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9 王旭东;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10 梁晓;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绩效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22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022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