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证券监管机制的差异化特点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外证券监管机制的差异化特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证券监管机制 国际比较 监管效率 差异化特点
【摘要】:文章通过对以美国为代表的集中型监管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自律型监管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折中型监管模式特点的研究,并将此三种证券监管模式与我国的监管模式进行比较,得出我国证券监管机制的优势和不足。建议我国借鉴吸收成熟的证券市场监管经验,选择集中监管与自律监管有机结合的中间型监管模式,优化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制。
【作者单位】: 合肥学院思政教学部;
【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F09-10D91)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现代证券市场在各国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资本市场能否有效运转的关键一环,更是资本市场有效配置资本的保障[1]。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证券市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国内证券监管存在各种弊端,严重影响投资者的长期投资决策和融资者的融资行为[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晓朴;卢钊;;金融监管体制选择:国际比较、良好原则与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2 郝旭光;李放;张士玉;;中国证券监管者行为偏差及其关联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10期
3 李鸣,昌忠泽;证券执法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7期
4 王楚云;;比较与启示:发达市场的证券监管体制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年02期
5 钱康宁;蒋健蓉;;股票发行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J];上海金融;2012年02期
6 韩骏;;英美证券监管体制比较分析及启示[J];青海金融;2013年01期
7 向祖荣;;论证券监管机构的法律定位[J];证券市场导报;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骁;中美两国证券监管制度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万军;证券监管的博弈分析[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赵丽红,任红艳;企业环境污染的经济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23期
3 华仁海;中美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比较及启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张少峰;朱姝;;投资基金立法研究[J];法学杂志;2008年05期
5 罗培新;;美国新自由主义金融监管路径失败的背后——以美国证券监管失利的法律与政治成因分析为视角[J];法学评论;2011年02期
6 金璞;;公司的平衡——论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并存[J];法制与社会;2011年07期
7 黎四奇;;后危机时代对宏观审慎监管理念法律化的冷思考[J];法学评论;2014年01期
8 邢洪水;;国际金融监管对我国金融企业会计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15期
9 姚彩利;;从证券监管视角研究我国金融监管制度[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4期
10 顾纪生;曹文斌;;香港与内地股票市场发行制度的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彩霞;;共有信念缺失与法律成本的优化配置——基于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行为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赵娟;;证券监管的目标定位:理论分析与中国选择[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参考文献[A];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2013)[C];2013年
4 ;参考文献[A];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2012)[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亮;基于经济控制论的基金投资行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郑学军;中国股市的结构与变迁[D];厦门大学;2001年
3 欧明刚;基金治理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王兰军;中国股票市场功能演进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5 刘奎;我国金融抑制与深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王性玉;中国证券市场博弈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张丕强;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翁晓健;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之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周宏;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吴永发;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及其建设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先权;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申东哲;韩国与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冉力;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的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4 魏群英;我国二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有关问题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5 郑礼光;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徐长青;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李铭;在我国设立创业板的必要性及基本设想[D];中南林学院;2002年
8 杨琦;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王诏怡;证券监管制度选择的经济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罗鹏巍;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云峰;;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创新监管的法律因应之道——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视点[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2 郝旭光;于海娇;张士玉;;中国证券监管者非理性行为关联性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陈永贵;汪海;;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及其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2期
4 张富田;;资本市场监管体制解析及其效率提升[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5 童阳;曾勋;;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其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6 董金移;;美国金融监管法案的价值评判与影响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1年02期
7 陈九振;朱文鹏;李百超;;从美国金融监管立法改革看我国金融监管的立法完善[J];法律适用;2011年09期
8 廖凡;钢丝上的平衡:美国证券信息披露体系的演变[J];法学;2003年04期
9 胡天存;;论期货公司业务创新空间[J];南方金融;2009年09期
10 郝旭光;;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有效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旭光;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于永宁;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变革之道[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信息博弈监管机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2 刘振;美国金融监管立法改革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夏梁省;后危机时代美国金融监管改革评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郭秋利;金融危机下银行救助法律制度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董友波;从中国视角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问题与改革[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孙燕;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法律改革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张墉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8 姚传江;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9 衷唯平;论证券监管体系的建设[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10 李松霖;证券发行监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蔡庆丰;证券监管体制的国际比较——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2 吴继红,沈星元,邓田生;入世后改善我国证券监管的几点措施[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游达明,周伟;证券监管的博弈分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梁珂,杨维新;我国证券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3期
5 许凡;试论我国入世后证券监管的完善[J];金融与经济;2002年11期
6 范亚苇,张孝锋;俘虏理论及其对证券监管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7 高伟;证券风险的外部性与证券监管[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8 蔡伟宏,邵学言;开放条件下证券监管的成本效益分析——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为例[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04期
9 赵宝;对证券监管者实施监管的博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3年08期
10 尚福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证券监管工作[J];中国金融;2003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娟;;证券监管的目标定位:理论分析与中国选择[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黎元奎;;中国证券监管:价值模式及其转换——一个经济伦理学视角[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陈岱松;;证券监管之法理释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4 赵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分析[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5 宁文昕;;保荐代表人、证券监管与保荐质量的提高[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加强证券监管执法为市场化改革找到切入点[N];证券时报;2013年
2 浙江证监局 颜旭若 徐政军;证券监管宜尽快引入成本——收益分析法[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廖新军;欧洲证券监管亟待改革[N];国际金融报;2000年
4 郭锋;增强公信力 证券监管理念的重大转变[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5 陈翔;证券监管要适应网上交易[N];金融时报;2002年
6 记者 田俊荣;建设高素质证券监管队伍[N];人民日报;2000年
7 邹昕昕;天津证监局部署今年证券监管工作重点[N];证券时报;2009年
8 记者一韦;证券监管系统兴起学习“三个代表”热潮[N];中国证券报;2002年
9 记者 郑文明 辰雨;济南证管办探索证券监管路[N];中国证券报;2000年
10 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 段亚林;证券监管须市场化[N];证券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哲;证券监管的法律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郭升选;我国证券监管的效率改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陶虎;中国证券监管制度效率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4 沈鹏;证券监管的限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龙超;证券监管的原因与结构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6 陈楚钟;跨境上市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娟;证券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陈先权;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玉冰;中国证券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名峰;证券监管结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宇红;国际证券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6 李杨;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现状及其完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贤君;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8 衷唯平;论证券监管体系的建设[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9 杜硕;我国证券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陈进杰;论证券监管的适度性[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62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16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