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金融排斥研究进展评述——基于金融地理学视角
本文关键词:国外金融排斥研究进展评述——基于金融地理学视角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排斥逐渐问题引起金融地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对金融排斥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金融排斥的现象、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总体上,对金融排斥概念界定有所拓展;对金融排斥现象的分析逐步由"接触性"和"使用性"排斥研究向综合排斥研究方向发展;并从金融供给的地理排斥、金融需求的社会经济排斥以及社会环境因素排斥等多维视角阐释了"为什么被排斥";最后对金融排斥易导致的金融公平缺失、贫困加剧以及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金融排斥研究趋势,并指出中国金融排斥的研究应加强对排斥的不同群体、不同空间尺度与空间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大学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82)
【分类号】:F831
【正文快照】: 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的基本含义是指经济主体由于缺乏足够的方式或途径接触到主流金融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基本金融需求的一种现象[1,2]。金融排斥引起了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关注。不同学科虽有交叉融合但研究视角各有侧重。经济学强调构建数学模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建;;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2 王修华;黄明;;金融资源空间分布规律:一个金融地理学的分析框架[J];经济地理;2009年11期
3 徐少君;金雪军;;国外金融排除研究新进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09期
4 祝英丽;刘贯华;李小建;;中部地区金融排斥的衡量及原因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5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张元萍;;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金融圈发展比较研究[J];华北金融;2007年06期
6 季菲菲;陈雯;;金融中心空间体系研究进展及其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启示[J];经济地理;2013年02期
7 贾瑞;;发展中地区银行职能机构空间差异的影响环境——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J];征信;2013年07期
8 林晓;韩增林;赵林;郭建科;;我国省域金融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J];经济地理;2013年09期
9 马改云;;城乡居民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以中原经济区为例[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5期
10 李鑫;王礼力;魏姗;;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凤超;金融地域运动:研究视角的创新[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2 金雪军,田霖;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J];经济地理;2004年06期
3 郭万达;全球制造中心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J];开放导报;2003年05期
4 刘卫东,陆大道;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年01期
5 陈品先;金融地理与金融中心的研究进展——从专业社群运作来看[J];世界地理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彦威;从“隐退现在的地理学研究”说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4期
2 薛平拴;;《地域环境与市场空间——明清陕西区域市场的历史地理学研究》评介[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04期
3 ;首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在兰州召开[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6期
4 任美锷;;地理学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大有用武之地[J];世界科学;1982年05期
5 吴传钧;地理学发展的几个问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8年02期
6 周龙如;;近期地理学论文[J];人文地理;1989年03期
7 周龙如;;近期地理学论文(续)[J];人文地理;1989年04期
8 王庆生,张继红,荆海军;从地理学的特点看合作研究的趋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1年01期
9 刘燕华;第27届国际地理学大会简况[J];地理研究;1992年04期
10 ;首届中法地理学研讨会在北京、上海、广州举行──记法国地理学家代表团访华之行[J];人文地理;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大道;;我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陆大道;蔡运龙;;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冯仁国;;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造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简介[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张跃西;;论创建旅游产业地理学[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6 王五一;谭见安;;地理学研究的新前沿领域——环境、健康、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王五一;谭见安;;地理学研究的新前沿——环境、健康、发展[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8 王五一;谭见安;;地理学研究的新前沿领域—环境、健康、发展[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任美锷;;地理学——大有发展前景的科学[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任美锷;;地理学——大有发展前景的科学[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王宏宇;地理学分支研究开辟新理论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朱羿 实习记者 黄珊;文学地理学:追寻文学存在的根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刘庆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N];文艺报;2013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人才培养基地;地理学英才培养心得[N];光明日报;2002年
5 本报通讯员 潘少奇 王凤一 徐e,
本文编号:1201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20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