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暴露、预防性动机与流动性囤积行为——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风险暴露、预防性动机与流动性囤积行为——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内部风险暴露 外部风险暴露 风险容忍度 流动性囤积
【摘要】:本文采用我国40家银行2003-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风险容忍度门限值方法对我国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进行识别,发现我国中小型银行在次贷危机期间存在流动性囤积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面板Probit模型对风险暴露与流动性囤积行为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实证结果表明:(1)内部风险暴露显著提高了我国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发生的概率;(2)外部风险暴露对我国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没有显著影响;(3)银行规模和资本充足率显著降低了我国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发生的概率;(4)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具有一定的惯性,对流动性囤积行为产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东莞理工学院经贸系;广西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63003) 东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71463003)
【分类号】:F832.33
【正文快照】: 530004)行为。一、引言目前,美国先后实施了4轮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在安倍经济学宣告破产后,则加大了量化宽松的力度,实施所谓超级量化宽松政策;欧洲自2014年下半年,掀起新一轮非常规宽松,连续推出负利率和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但从实际效果看,欧美日等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没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志宏;曾刚;;后危机时代美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与货币政策传导[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玉颖;刘志洋;;流动性风险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3年08期
2 张晓玫;弋琳;;货币空转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基于我国“钱荒”事件研究[J];财经科学;2013年12期
3 孙莎;李明辉;刘莉亚;;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与资本充足率关系研究——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4年07期
4 何青青;陈艺璇;曹前进;;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5年03期
5 廉永辉;张琳;;流动性冲击、银行结构流动性和信贷供给[J];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04期
6 张健;;银行表外授信、存款结构与风险对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7 彭建刚;黎灵芝;刘波;;融资流动性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动态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年03期
8 解晓洋;童中文;;我国上市银行流动性的测度——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10期
9 张鹏;;影子银行影响货币市场流动性的机制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年01期
10 周光友;邵锦萍;;电子货币发展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基于流动性偏好动机的视角[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敬志勇;;低利率条件下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2 王麒麟;;金融发展、TFP抑制与增长源泉——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再考察[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颖媛;我国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测度及成因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2 殷书炉;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土银行业绩效和稳定性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3年
3 周强;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监管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周亮球;风险管理流程视角下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曹亚廷;信用衍生品发展与银行业稳定:理论与实证[D];复旦大学;2013年
6 曹焕;中东欧国家银行业开放过程中金融风险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陈兵;银行网络视角下的系统性风险传染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8 吕筱宁;权衡存款保险正负效应的逆周期式定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张亮;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丹蕊;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何可;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3 于坤;基于压力测试的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流行性风险度量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4 张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3年
5 廖炜波;基于BP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卢晓庆;XT县农业发展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7 魏亚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度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8 魏萌;压力测试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9 原佳颖;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10 陈佰儒;大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度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志宏;曾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以日本为例[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成;;流动性,,难言之“痒”[J];现代商业银行;2008年09期
2 张守旺;;企业流动性短缺的原因[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09期
3 李研妮;冉茂盛;;金融系统流动性及其风险的框架研究综述[J];预测;2012年01期
4 赵伟;;流动性短缺:又一个“中国式的”[J];浙江经济;2013年13期
5 ;流动性短缺[J];天津经济;2014年01期
6 王吉培;;流动性短缺与充裕的背后[J];金融博览;2014年02期
7 车嘉丽;;企业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研究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9年12期
8 夏新斌;曾令华;;我国宏观流动性的测度:1978~2010[J];统计与决策;2012年04期
9 汪宪祥;;流动性及流动性黑洞的国际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9期
10 肖崎;;流动性、杠杆率与金融稳定[J];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岚;关注流动性 警惕“金融共振”链条风险[N];金融时报;2013年
2 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 林松立;流动性合理偏宽松水平将持续至明年[N];中国证券报;2009年
3 管清友;“流动性之困”折射转型之难[N];经济参考报;2013年
4 太平洋证券 王保东;关注通胀下的流动性短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万勇;明年二季或出现流动性短缺[N];证券时报;2009年
6 记者 王宙洁;全球六大央行联手释放流动性[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陆振华;流动性之困源于金融系统欠缺市场化机制[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8 史进峰;难道一切只是,错觉? 央行流动性预期引导机制反思[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9 贾林男;“流动性短缺”困扰中小民企[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10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高善文;A股市场何去何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彬;金融危机中流动性黑洞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王苏望;流动性与资产价格波动[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田蕊;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赵文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风险收益权衡分析[D];天津大学;2003年
5 孙云辉;中国股市流动性风险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6 曹元涛;流动性创造、救助和银行危机[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谌帅宇;中国宏观流动性测度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2 刘双双;上市城商行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3 李怡萱;流动性黑洞形成机理与我国流动性风险防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杨文静;中美两国流动性重复逆转联动机制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5 郭登辉;流动性冲击与我国宏观政策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胡东霞;日间流动性风险的计量与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7 刘燕;流动性冲击下的系统风险与流动性救助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张秀丽;流动性黑洞的形成机制及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郝鹏;中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杨慧;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企业债流动性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02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20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