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我国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因素

发布时间:2017-12-25 19:05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因素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民营资本 战略性新兴产业 市场进入 市场规模 研发投入


【摘要】:目前,我国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常常遭遇"玻璃门"的现象,因此,研究并发现影响我国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利用2008—2011年我国15个高新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行业企业平均规模、研发投入资金、企业新产品出口能力以及政府对行业的控制力都是阻碍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民营企业拥有的研发人员数量规模将会促进民营企业更多地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内竞争程度的影响则是不显著的。基于上述结论,为了促进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方面应大幅增加在竞争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民营资本的比重,防止规模较大的企业垄断市场,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研究投入的激励和保障,调整产业资源和政策资源的分配原则,以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营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12CJY1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障碍、机制与路径选择”(12YJC63002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民营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理、模式与政策研究”(2013M54143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76.44;F83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2010年我国政府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了培育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三忙;;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决定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2 杨蕙馨;中国企业的进入退出——1985—2000年汽车与电冰箱产业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3期

3 李世英;李延平;蒋飞龙;;企业进入阻止行为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29个四位数制造业产业的面板数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4 李世英;市场进入壁垒与产业的市场绩效研究——对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雪湘;胡振华;;中国图书出版产业规模经济效应分析[J];出版科学;2009年05期

2 陈羽;;市场竞争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财经研究;2005年10期

3 陈享光;王志远;;2005年我国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5期

4 张乙明;原毅军;熊隆华;;钢铁行业投资趋同的羊群效应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任曙明;康潇丹;王洪静;;业主损失厌恶对本土企业进入的阻止——对重大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的反思[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黄健柏;陈伟刚;江飞涛;;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7 陈艳莹;原毅军;游闽;;中国服务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0期

8 江飞涛;曹建海;;市场失灵还是体制扭曲——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研究中的争论、缺陷与新进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1期

9 杜传忠;郭树龙;;中国服务业进入退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0期

10 郭晓丹;宋维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入时机选择:领军还是跟进[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合资模式对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影响——对中国轿车行业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2 ;合资模式对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影响——对中国轿车行业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新;中国发电市场的内生性进入壁垒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道信;中国石油资源产业安全评价与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胡志刚;市场结构的品牌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4 陈德华;完全信息下垄断市场竞争均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白洁;中国装备制造业协同演化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陈志广;反垄断:交易费用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5年

7 白明;市场可竞争性与经济绩效:对我国工业的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6年

8 黄守坤;产业网络的组织结构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9 高铖;基于SCP分析框架的中国大陆电影产业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彭可茂;中国油菜产业—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艳芳;退出壁垒与产能过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郭树龙;中国服务业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沈婷婷;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痼疾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徐晓晶;有效解决中国造纸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别慧丽;中国啤酒制造业产业组织分析及其对竞争力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荀少春;我国代表性行业进入壁垒的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7 张传富;城市公用事业进入壁垒与管制政策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8 田德乐;我国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产业组织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谢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进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赵琳;治理重复建设和抑制产能过剩的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天慈;我国产业过度进入的结构性与策略性因素分析[J];财贸研究;2004年03期

2 肖建忠;;企业进入行为的基本模型——中国制造业的案例[J];产业经济评论;2004年01期

3 张军,威廉·哈勒根;转轨经济中的“过度进入”问题──对“重复建设”的经济学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杨蕙馨;中国企业的进入退出——1985—2000年汽车与电冰箱产业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3期

5 黄健柏;陈伟刚;江飞涛;;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6 陈艳莹;原毅军;游闽;;中国服务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0期

7 周劲;;产能过剩的概念、判断指标及其在部分行业测算中的应用[J];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8 李世英;市场进入壁垒与产业的市场绩效研究——对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4期

9 江小涓;国有企业的能力过剩、退出及退出援助政策[J];经济研究;1995年02期

10 樊纲;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问题——兼论经济学的学科分类[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孝德;;要从发展新兴产业和增量战略上做文章——关于促进八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J];浙江经济;2009年10期

2 赵刚;;奥巴马政府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做法和启示[J];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21期

3 ;初显成效:宁波新兴产业正在崛起[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9年09期

4 ;政策:孵化培育新兴产业[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9年09期

5 ;江苏对新兴产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J];政策w,

本文编号:1334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34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b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