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应能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31 08:40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应能力分析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利率管制限制了利率的自由波动,造成利率总体水平偏低,利率结构扭曲,资金使用效率低等缺陷,削弱了利率调节机制,利率管制随着经济的发展显现出了诸多的缺陷。因此,利率市场化的潮流早已经在上个世纪掀起,国际上的主要国家大多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以前我国有着较长一段时间的利率管制时期,这曾经为我国飞速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利率管制政策逐渐显现出弊端。 首先,“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显现。我国经济持续的通货膨胀与银行负利率使得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下降,大量的存款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入市场,信托等影子银行在这几年迅猛发展,“金融脱媒”现象产生。其次,资金配置扭曲。长期以来的利率管制,初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变相对国有企业进行补贴,但随着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比不断提高,许多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不断增长,但由于利率管制,规定的贷款利率并不能有效弥补中小企业所带来的风险,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动力不足。这就出现了大型企业资金充裕,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资金配置扭曲现象。 再次,国际社会的压力。我国经济日益壮大,走向世界经济舞台也是必然的趋势,但我国较为封闭的金融体制一直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诟病。并且,我国银行业长期处于利率管制下,对于利率定价等缺乏基本的经验与手段,稳定的利差也让我国银行业处于安乐的状态下。这使得我国银行业在面对国际市场上利率市场化的竞争环境时显得稚嫩迟钝,无法与国际金融巨鳄竞争。因此,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的,也在于通过渐进式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国内逐步创造出利率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使我国银行业能够拥有时间适应利率市场化竞争的环境,学习相应的运营策略与管理手段。这就要求我国逐渐主动接纳、迎合国际统一规则,有计划地逐步实现金融自由化,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从1996年起,我国就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尝试,许多货币市场产品开始实行市场化定价,2003年,我国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基本原则以及总体思路。2004年中央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适度放松对存款利率水平的严格管制,并于当年10月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从此拉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渐进式改革的序幕。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改变了以往我国银行业竞争环境,结束了银行只需要根据规定利率存贷的日子。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竞争将扩展到非利息收入、利率风险控制等其他领域,各个银行的状况也会随之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银行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适应情况究竟如何,各个银行适应能力的优劣情况怎么样,这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首先总结分析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再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建立银行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适应能力评价体系;接着,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4年至2012年的上市银行年报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得出评价结果;紧接着,从各个银行得分趋势、分类别银行得分趋势、银行平均得分排名、分类别银行平均得分排名这四个角度分析,多视角的了解评判我国上市银行业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适应能力;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下的几点:第一,研究视角新颖。大多数研究利率市场化的文章关注的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结束后的时期。少数文章研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对银行业利差等局部方面的影响。也有些文献研究银行业竞争力,但并没有结合利率市场化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时间段是从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至今,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影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银行业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应能力的新的评价体系,主要评价的是上市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的表现情况。第二,数据较为全面。本文使用2004年-2012年上市银行年报作为数据来源,基本反映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各项指标的变化过程,也反应了银行适应能力变化。本文的数据时间跨度基本覆盖了我国利率市场化以来的时期,数据范围也基本覆盖了我国的上市银行。第三,分析方法的创新。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每一份年报当作独立的个体进行分析,使各份年报能够按照同样的标准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每份年报得分,方便进行横纵向的比较;并且,对各个银行年报得分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各个银行的得分趋势,反应其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表现变化,得出规律;再次,对各个银行年报得分进行横向比较,分析银行个体之间的得分不同;最后,对不同类别的银行进行横向比较,将银行分为四大国有控股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三大类,对得分进行处理,分析不同类别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适应能力的区别。 从分析的结果来看,不管是从银行总体的得分趋势,还是从平均的得分排名来看,上市公司中,城市商业银行(2家)的表现最优,股份制商业银行位居其次(6家),大型国有控股银行(4家)适应能力最差。城市商业银行适应能力最强原因在于资产管理效率最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最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位居第二的原因在于盈利潜力最高、资产管理效率较高,大型国有控股银行排名最后的原因是除了抵御风险能力较高外其他主成分排名均最差。这样的排名结果反映了我国上市银行当前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应能力的优劣情况,对于我国上市银行有针对性的改善自身经营状况、提高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1;F83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江;张东奎;;日本利率政策变革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分析[J];商业研究;2012年04期
2 武剑;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J];财经科学;2003年02期
3 蔡维灿;;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24期
4 王廷科;利率市场化效应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J];财贸经济;2003年09期
5 何自云;;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存贷利差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2010年09期
6 周冰;;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模式和顺序[J];金融论坛;2012年02期
7 陈宝泉;张燕;吴伟;郑z,
本文编号:1359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59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