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运作及监管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运作及监管研究 出处:《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推动了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该市场对于降低交易成本、削弱信息不对称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和金融体系结构的变迁。但由于监管的疏漏,衍生工具市场对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鉴于此,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该市场的监管改革,但关于改革的必要性和力度成为学术界和业界争议的焦点。就我国而言,发展衍生工具市场虽然有助于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构建,但以审慎原则为基础构建相应的监管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Abstract]:Since 1970s,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based on asset securitization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from the two angles of supply and demand, which can 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Weakening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business model and financial system structure, but due to oversight. Us financial regulators have stepped up regulatory reforms to derivatives markets, which pose a huge threat to financial stability. However, the necessity and intensity of refor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ontroversy in academia and industry. As far as China is concerned, the development of derivative market is helpfu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financing channels. However,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build a corresponding regulatory system based on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建设银行博士后工作站;
【分类号】:F837.12
【正文快照】: 引言20世纪70年代,为了逃避金融管制,金融衍生工具在美国金融市场初露端倪(Zapa-tero,1998)。到了20世纪90年代,《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颁布使金融管制出现明显放松,集中于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这不仅打破了传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界限,还使对冲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陆晓明;;从金融产品异化角度解析次贷危机的特征、发展和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11期
2 王达;;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3 胡海峰;罗惠良;;对金融创新经济效应的若干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9年06期
4 宋彤;;杠杆化与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反思[J];新金融;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学贵,李保民;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银行监管[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刘伦斌,詹原瑞;租赁资产的信用风险度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李春园;蔡其欣;;全球金融危机成因研究综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张云;李秀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引入新巴塞尔协议IRB法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6年20期
5 刘新喜;龚贻生;;我国财险公司操作风险探析及其管理对策[J];保险研究;2009年07期
6 张同键;杨爱民;张成虎;;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绩效模型实证研究——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角度的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马颖童;;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下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8 巴曙松,刘清涛,牛播坤;中国资本充足监管框架的形成及其市场影响——兼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比较[J];财经科学;2005年01期
9 王晋忠;;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选择[J];财经科学;2008年08期
10 牟启懿;;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证券法律监管的启示[J];财经论丛;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晓卫;;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长沙市内部审计师协会课题组;;论商业银行信息化环境下风险管理审计的作用[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内部审计在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7年
3 长沙市内部审计师协会课题组;闵爱诚;刘冬荣;邓国;吕静;陈琰;张声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完善[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4 长沙市内部审计师协会课题组;;乡镇街道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务探索[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0)[C];2011年
5 工行内审上海分局课题组;;商业银行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策略研究[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三等奖论文汇编[C];2011年
6 张强;李立华;佘桂荣;;银行监管中的最优市场约束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光华;美国次贷危机研究—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2 侯景波;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琼;信托监管中的市场约束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桓宇;巴塞尔协议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调整行为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余海斌;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模式与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6 王菁;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制度改革的推进[D];东北大学;2010年
7 刘迎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白大范;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D];吉林大学;2012年
9 郑鸣;中国银行业脆弱性与市场化改革[D];厦门大学;2004年
10 庄海波;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利初;银行资本监管的演变趋势及我国法律制度的应对[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丹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肖剑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湘潭大学;2010年
4 谢煌;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牟静;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营运后台集中操作风险防范[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孙忠伟;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传林;论金融危机的法律防范[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怡;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娜;论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D];安徽大学;2010年
10 杨振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德旭;王卉彤;;金融创新效应的理论评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2期
2 梁曙霞;试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互动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公科;;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8期
2 张艳华;郭金侠;;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警示[J];消费导刊;2008年20期
3 何晓行;;金融市场系统风险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性[J];财经科学;2010年04期
4 宣文晓;;金融危机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制度的启示[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康亮;;后危机时代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以一种道路和三方角色为视角[J];行政与法;2011年08期
6 龚昕;;浅议次贷危机[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10期
7 陈焱;陈建东;;2008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2期
8 马珊珊;;论美国次贷危机“蝴蝶效应”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9期
9 孙强;高文旭;;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J];华北金融;2008年11期
10 本刊评论员;;“覆舟”与“载舟”[J];武汉金融;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祁敬宇;;我编写《金融监管学》教材的一点体会[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2 张金城;;供给和需求双重动力推动的我国金融监管演进分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姚军朋;苗青田;;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角度看政府金融监管[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4 陈学彬;邹平座;;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回顾与展望[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阎建军;关凌;;保险业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资产证券化视角[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6 江其务;;后改革期金融支持经济的若干战略思考[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李鸿冰;;如何构建我国金融监管方法体系[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范晓波;;2020的国际金融法:中国的作用和影响[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孙健;高丽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对我国的启示[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10 黄维;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开发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彬;资产证券化重启尚待“再研究”[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2 李瑞红;次贷危机引发金融监管反思[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3 ;如何看待资产证券化[N];上海证券报;2005年
4 江晖 李季先 作者单位:北京市赛德天勤律师事务所;资产证券化立法要大步跟上[N];证券时报;2005年
5 记者 李丹丹 周鹏峰;资本压力下再提资产证券化 重启之路长且远?[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记者 陈劲;“资产证券化”商机诱券商[N];中国证券报;2005年
7 秦宏;德式资产证券化想说“中国话”[N];上海证券报;2005年
8 曹翊君;资产证券化 券商分羹难[N];上海证券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冯飞 文新;资产证券化在探索中前行[N];证券时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琼;APEC助我资产证券化[N];中国财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嘉;我国金融监管协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张峰;资产证券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杨汝亭;金融监管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4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黄育华;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于永宁;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变革之道[D];吉林大学;2010年
7 冯文力;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8 赵静;资产支持证券的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玉强;地方政府金融监管绩效的评估与改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洪艳蓉;资产证券化若干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伟;次贷危机的影响及风险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振;美国金融监管立法改革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科桦;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马乐;论资产证券化[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刘云平;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莫t熁
本文编号:1359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59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