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央银行的宏观监管职能:经济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31 14:34

  本文关键词:中央银行的宏观监管职能:经济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出处:《财经研究》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央银行 银行监管 监管独立性


【摘要】:文章以跨国数据为基础,对中央银行是否应分离银行监管职能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央银行未分离或未完全分离银行监管职能的国家,其金融稳定性通常更高,经济增速更快,而且未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倾向"。这意味着金融监管的独立性并不是简单地将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的问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也并不必然排斥其继续实施金融监管职能。通过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兼容性置于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加以解读,文章发现真正影响金融监管实际独立性的并非监管主体的设置问题,而是更广泛地依赖于不同的政治制度条件。上述结论表明,如何在既定的政治制度和政策框架下切实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协调与配合才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Abstract]:Based on transnational data,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empirical analysis on whether the central bank should separate the function of bank supervision. In countries where central banks have not separated or have not fully segregated their banking supervisory functions, their financial stability is generally higher and their economies are growing faster. And there is no apparent "inflationary bias". This means that the independence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is not simply a matter of separating regulatory functions from central banks. Nor doe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central bank necessarily preclude it from continuing to carry out the function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It is interpreted by putt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monetary policy and financial regul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political economy. It is found that the real influence on the actual independence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is not the issu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in body of supervision, but more extensive dependence on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 conditions.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under the established political system and policy framework is the core and key of the problem.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50003)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中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研究”
【分类号】:F832.1;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和重构,金融监管的独立性问题逐渐成为中央银行独立性改革过程中所讨论的新内容。从已有的文献看,针对金融监管独立性的研究,其基本的出发点依然是监管当局对于政治干预的独立性,相应的指标编制和实证研究也大多以此为基础(Barth等,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项卫星,李宏瑾;中国是否应该引入存款保险制度[J];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丕强;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韦森;;经济学的性质与哲学视角审视下的经济学——一个基于经济思想史的理论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季刊);2007年03期

2 韦森;货币、货币哲学与货币数量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培哲;欧阳丽;;基于微观视角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选择——动态博弈分析[J];金融经济;2005年16期

2 肖奎喜;徐世长;;广义泰勒规则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3 张杨;;引入内生因素的货币乘数论探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徐妍;;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效用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1年14期

5 应宜逊;;对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及建议[J];当代经济;2011年14期

6 张丁;陶益清;;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05年16期

7 郭红;;我国外汇干预效力的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1年12期

8 王林;;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二十世纪最后十年中国宏观经济的调控[J];金融经济;2005年08期

9 缪仕国;;物价稳定与房价:货币政策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4期

10 杨峥民;;我国房地产调控中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J];中国外资;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代光;;从金融改革着手加强国家宏观调控[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2 张强;李立华;佘桂荣;;银行监管中的最优市场约束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卓辉华;;台pc地S@房地u#市X4分析[A];92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4 胡凯;屠卫;;弗里德曼规则、托宾效应与经济增长[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贾德奎;;透明度与政策有效性——基于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的检验[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7 郝云宏;曲亮;;借鉴央行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定位及其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8 储幼阳;;贬值的收缩性与人民币汇率制度[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9 王文平;;寡头竞争、银行资金管理与存款准备金政策[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许经勇;;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套运作[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宗祥;强化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N];金融时报;2011年

2 财经评论员 余丰慧;预售房款纳入银行监管是改革一小步[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本报记者 闫立良;易纲:利率市场化条件日趋成熟[N];证券日报;2008年

4 ;中央银行在和谁博弈(三)[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叶加;二手房交易资金试行银行监管 北京建委称不强制[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刘关 编译;各国央行吸取教训平房价[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7 秦炜;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杨家才回应房价下行危及金融安全论[N];证券日报;2008年

8 早报记者 杜琴庆;吴晓灵:中国央行权威性太不够[N];东方早报;2011年

9 景学成;当前宏观调控:以自主创新应对敏感复杂[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边际;货币政策不会直接针对股市和楼市[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刚;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及监管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杰;银行监管要求:信息披露质量与成本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汪世新;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博弈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4 季ei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衡量及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张睿锋;资产价格波动与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D];复旦大学;2009年

6 闵远光;利率平滑操作的宏观微观合意性—理论、机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黄霞;流动性过剩与资产泡沫膨胀下的中国金融稳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李奕滨;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评价理论与实证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9 周虹;转轨时期中国虚拟经济跨越式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危勇;基于道德风险视角的最后贷款人救助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明(丰刀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监管下的贷款紧缩效应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吴凤霞;银行监管、行业竞争与经营绩效[D];山东大学;2009年

3 郭婷;美国资本充足率监管对美国银行的影响和对中国的启示[D];浙江大学;2008年

4 高雅琴;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杨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6 黄永颂;银行监管中的统计应用[D];暨南大学;2007年

7 陈植雄;中国民营银行监管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王鹏飞;银行监管合谋行为的博弈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易志强;金融工具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7年

10 金迪;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理论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60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60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