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学视角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区域金融学视角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研究 出处:《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区域金融学视角来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科技企业布局不合理、科技金融机构空间聚集度不足、区域行政管理分割与区域科技金融结构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内生发展机制的形成。从发展区域性科技金融、实施科技园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优化软环境和调整科技金融结构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gional fi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unreasonable layout of existing in our country's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ack of spatial aggregation, the regiona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nd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structure matching degree is not high,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ndogenous development mechanism.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ptimizing soft environment and adjust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GXS2D033) 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ZK205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30018)
【分类号】:F832.46
【正文快照】: 1文献综述一般金融理论很少关注区位和区域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大多金融研究者认为地理因素无关紧要。然而,大量区域金融学和金融地理学研究者发现,区位因素对金融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从区域金融学视角来看,这些研究可分为3类:1微观主体区位选择问题。如Porteou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志刚;;金融结构与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影响机理与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2年06期
2 龙海明;凌炼;周哲英;;现代金融区域辐射力研究——基于长沙对湖南省内其他市州辐射力的实证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年03期
3 林晓;韩增林;郭建科;赵林;;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及辐射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6期
4 赵晓斌,王坦,张晋熹;信息流和“不对称信息”是金融与服务中心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国案例[J];经济地理;2002年04期
5 曹源芳;谢惠贞;汪祖杰;;金融地理对区域金融稳定的作用机理:基于金融功能观的分析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4期
6 钱明辉;胡日东;;构建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能力的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04期
7 王春杨;张超;;地理集聚与空间依赖——中国区域创新的时空演进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3年05期
8 王认真;;中国省域技术创新的科技金融支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4期
9 倪鹏飞;刘伟;黄斯赫;;证券市场、资本空间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空间经济学的研究视角[J];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10 阮德信;;区域信用制度构建模式探析[J];求实;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军;;经济增长极视角下的金融集聚问题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汪亮;;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经验与启示[J];城市观察;2011年04期
3 张凤超;;基于根植性的区域金融系统空间结构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9期
4 杜莉 ,董莉华;微观主体偏好与金融中心的形成[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2期
5 孙中伟,路紫;流空间基本性质的地理学透视[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6 李小建;周雄飞;卫春江;孔云峰;;发展中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7 林彰平;闫小培;;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变动[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8 林彰平;闫小培;方远平;;东莞市金融服务业分散化空间格局——企业金融服务消费行为视角[J];地理研究;2007年01期
9 孙中伟;路紫;;我国“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15年发展回顾[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9期
10 郭彩虹;;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背景下成都银行业发展状况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顾琼;由宗兴;殷健;;金融产业空间布局需求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唐五湘;饶彩霞;程桂枝;;北京市科技金融政策文本量化分析[A];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杜鹏程;杜佳婧;李敏;;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A];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李士华;邓天佐;李心丹;;创业投资在科技金融中的定位研究——以江苏创业投资发展为例[A];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陈毅俊;江能;李杰;唐甜;陈玲;;基于DEA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实证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Symposium of Risk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in Western China[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利国;面向风险投资评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郑伯红;现代世界城市网络化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樊鸿伟;浦东新区金融产业集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建芳;区域金融发展差距: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6 曹红阳;中国的世界城市发展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嘉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红;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彭宝玉;中国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及其地方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慕丽杰;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婷婷;山东省金融增长极的选择与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芬;金融业集聚及其辐射效应的实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振磊;基于金融地理理论的区域金融中心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何晓静;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中的金融结构支持: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何涛舟;资本市场与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辛灵;跨国公司与世界城市[D];外交学院;2011年
7 付军;马克思信用理论对完善我国信用制度的启示[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津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动因新探析[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1年
9 李瑞英;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10 郭小红;中国金融发展对产业集群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丹;;金融创新的协同机制及实现过程[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1期
2 王雄伟;;风险投资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6年14期
3 易传和,安庆卫;建立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4 李连友;罗嘉;;我国金融监管协同机制分析——基于协同学的角度[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5 白钦先;白炜;;金融功能研究的回顾与总结[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5期
6 吴朝霞;王沐钒;;中国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差异问题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7 林广明,谭庆华;金融资源论:对金融功能观与金融机构观的综合研究[J];金融论坛;2004年06期
8 豆建民;国内资本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当代财经;2005年08期
9 陈良文;杨开忠;;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原因:一个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10 杨晓光,樊杰,赵燕霞;20世纪90年代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韩士德;[N];科技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智实;;科技部与招行合作推进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J];功能材料信息;2008年Z1期
2 李后强;赵昌文;韩毅;;钱从哪里来? 科技金融:财智聚变的成都张力[J];西部广播电视;2009年07期
3 康晓蓉;石兰英;赵越;甘森;;科技金融:双核驱动进步——专访四川大学副校长赵昌文[J];西部广播电视;2009年07期
4 ;助推经济转型:科技金融求创新[J];金融博览;2010年06期
5 吴凡;;天津:科技金融新模式,成果转化大进程[J];华东科技;2010年07期
6 叶翔凤;杨擘;;以科技金融创新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23期
7 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1期
8 ;江苏省科技金融工作取得良好进展[J];江苏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9 卢金贵;陈振权;;广东科技金融工作的实践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24期
10 李洪;赵昌领;;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 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以安阳市为例[J];河南科技;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苑泽明;马涛;;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对策研究——基于天津市的调查[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季菲菲;;高新区科技金融形成过程及其空间效应——以无锡新区为例[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侠;推动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创新[N];金融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姚雯;科技金融结合进入佳境[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3 记者 韩士德;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赵笛;青岛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首批科技金融服务试点[N];青岛日报;2010年
5 记者 张春玲 通讯员 吴琦;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科技金融服务首批试点[N];黄石日报;2010年
6 焦莉莉;石家庄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科技金融试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7 记者 方云静;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列为全国科技金融服务试点[N];新疆日报(汉);2010年
8 本报记者 韩士德;吹响科技金融融合的号角[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李严;风投才是最大科技金融[N];昆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左永刚;多部门推动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高新区成主要载体[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伟光;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2 徐玉莲;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维娜;山西省科技金融发展特点及问题解决思路[D];山西大学;2011年
2 李津;科技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3 潘瀚翔;无锡科技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4 回广睿;我国科技金融的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14年
5 徐泽栋;科技金融引导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6 华伟;科技金融的融合机制及对策建议[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7 白敏;北京市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黄晖;云南省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模式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查小燕;W市科技金融创新实践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10 范家曦;关于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66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6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