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波动、异质效应与跨国城市边界效应
本文关键词:汇率波动、异质效应与跨国城市边界效应 出处:《经济学家》201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借鉴Gorodnichenko and Tesar(2009)的分析框架,选择中国25个城市和美国24个城市匹配成跨国城市组合,利用2000—2008年8种商品消费价格指数构造跨国城市间价格差异波动性指数,在边界效应模型中控制汇率效应和异质效应对中美城市边界效应值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异质效应能够有效降低对中美城市之间的价格分布差异的干扰,修正后的城市边界效应从8.143兆公里下降至5642公里;名义汇率波动越大,汇率波动持续时间和半衰期越长,城市间价格差异波动率也越大,控制汇率持续性效应后中美城市边界效应明显下降。若同时控制异质效应和汇率效应后城市边界效应大幅度下降,仅为53公里。文章还发现中国国内的城市边界效应高于美国。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framework of Gorodnichenko and Tesarine (2009), this paper selects 25 cities in China and 24 c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form a transnational city combination. The volatility index of price difference among transnational cities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of 8 kinds of commodities from 2000 to 2008. In the boundary effect model, controlling the exchange rate effect and heterogeneity effect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the boundary effect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terogeneity effec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to the pric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ities. The revised urban boundary effect has been reduced from 8.143 to 5,642 kilometres; The greater the volatility of nominal exchange rates, the longer the duration and half-life of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and the greater the volatility of price differentials between cities. After controlling the persistenc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the urban boundary effect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decreases obviously, and the urban boundary effect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fter controlling the heterogeneity effect and exchange rate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only 53 km.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urban boundary effect in China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03111)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0WYXM06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pywk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wkjc05)的资助
【分类号】:F224;F831.6;F299.2;F299.71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国家之间边界效应的存在已是学者普遍认可的观点,,但是学术界对于边界效应究竟有多大一直存在巨大分歧。一些学者在“一价定律”的基础上控制地理距离后发现国家之间仍存在巨大的边界效应,甚至大到能够阻碍两国停止贸易往来。传统的边界效应分析方法可能产生了估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赜琳;王敬云;;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2 赵永亮;徐勇;;制度因素与贸易的边界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9期
3 赵永亮;徐勇;;国内贸易与区际边界效应:保护与偏好[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4 行伟波;李善同;;本地偏好、边界效应与市场一体化——基于中国地区间增值税流动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9年04期
5 桂琦寒;陈敏;陆铭;陈钊;;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敏;;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一个最新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2 赵奇伟;鄂丽丽;;行政性分权下的地方市场分割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1期
3 黄赜琳;王敬云;;基于产业结构区际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3期
4 刘小勇;李真;;财政分权与地区市场分割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5 张明;谢家智;;中国地区价格的空间相关性及传导差异的因素分析——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6 常俊喜;卢正惠;;政策效力、经济吸引和边界效应——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J];西部论坛;2011年01期
7 万伦来;杨燕红;王立平;;中国省际贸易壁垒的地区差异与时序变化——来自中国28个省(市)1985—2006年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8 赵永亮;;中国劳动力迁徙的边界效应:自然壁垒与制度障碍[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1期
9 黄万阳;;大连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王良健;何琼峰;;中国省际市场整合程度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唐红涛;;1985-2006年城乡商品市场分割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范子英;张军;;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2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陈林;转轨时期中国行政垄断的经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伟;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食用油籽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杨骞;中国烟草产业的行政垄断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瑞明;国有企业如何拖累了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的经验证据[D];复旦大学;2011年
8 左翔;中国公共品供给失衡与地区差距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林春山;新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转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铁瑛;中国企业横向整合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小霞;我国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D];暨南大学;2011年
3 吕典玮;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中市场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倩;边界效应与长三角都市圈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雅静;企业横向拓展战略行为的研究:中国啤酒行业的案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乔金晶;横向整合企业总部价值创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华丽;从国际贸易壁垒角度来探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区域分布[D];复旦大学;2011年
8 孟可强;中国的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及差异[D];复旦大学;2011年
9 常俊喜;地方政府与边界效应[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范艳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边界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明,刘敬波;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间贸易壁垒的检验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雷;中国区际贸易壁垒及其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J];财贸研究;2003年05期
3 黄赜琳;王敬云;;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4 踪家峰;;中国地方保护的研究进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统一市场建设”课题组;中国国内地方保护的调查报告——非企业抽样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18期
6 叶裕民;中国区际贸易冲突的形成机制与对策思路[J];经济地理;2000年06期
7 陈甬军;;农产品与工业品市场封锁的生成机制比较[J];经济研究;1993年07期
8 陆铭,陈钊,严冀;收益递增、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分割[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9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10 朱恒鹏;地区间竞争、财政自给率和公有制企业民营化[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佳;黄亚钧;;新形势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FDI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1年02期
2 廖佳;;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汇率升值与政策选择——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1年02期
3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覃道爱组;;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贸易条件效应——理论和实证分析[J];广西金融研究;2008年12期
4 彭国富;张玲芝;;多基准、多边人民币汇率评估统计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林元;资本市场企业并购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11年
本文编号:1408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0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