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本文关键词:影子银行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出处:《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影子银行的存在增加了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规模,形成了对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对冲或扩大作用的势力,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受到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背景,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受到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构建分阶段VAR模型,分析在不同货币政策区间,即货币紧缩阶段和货币扩张阶段、影子银行存在下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通过对不同货币政策阶段及考虑影子银行影响与否的四种情形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政策不同阶段、不同工具的实施效应存在差异。目前,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较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货币紧缩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将受到对冲影响,货币扩张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将受到放大影响。
[Abstract]:The existence of shadow banking increases the scale of speculative financing and Ponzi financing, and forms the power to hedge or expand the monetary policy regulation and control, which affect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shadow banking syste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and constructs a phased VAR model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monetary policy areas. Namely the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effect in the stage of monetary contraction and monetary expansion under the existence of shadow banking.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four situations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shadow banking and different stages of monetary policy. At present, the quantitative monetary policy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price monetary policy.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the period of monetary tightening will be affected by hedging, and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the period of monetary expansion will be affected by amplifi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的通货膨胀预期与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71103082)
【分类号】:F822.0
【正文快照】: 近年来,中国中央银行多次在利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货币政策手段进行宏观政策调控的过程中,都发现调控的实际效果受到市场对冲或放大因素的影响。这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影子银行。影子银行通过大量的创新性金融业务在市场形成了庞大的资金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剑;张晓龙;;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2000—2011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8期
2 李波;伍戈;;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11年12期
3 姚军;葛新峰;;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对信贷调控政策的影响[J];金融纵横;2011年10期
4 黄隽;;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经济纵横;2011年10期
5 高善文;莫倩;瞿灿;;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的兴起及其风险[J];新金融评论;2013年02期
6 廖岷;;在金融深化背景下看待我国影子银行问题[J];新金融评论;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孟楠;叶芳;赵茜;王宇光;;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问题——基于最优资本监管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2 伍戈;李斌;;货币创造渠道的变化与货币政策的应对[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0期
3 鹿朋;;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与影响——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政策选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任碧云;高之岩;张彤进;;未观测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田艳芬;邵志高;;金融资源的内涵与配置效率[J];长春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6 王博;刘永余;;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及其启示[J];金融论坛;2013年03期
7 严露;叶盛;;影子银行对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挑战[J];经营管理者;2013年20期
8 周向雯;;中国影子银行的价值分析及金融监管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13年05期
9 陶诚;赖永文;杨敏;沈理明;林路曦;魏芳;;影子银行体系金融不稳定性扩张机制及风险防范研究[J];福建金融;2013年10期
10 郭华丹;;浅探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作用机制及其监管[J];福建金融;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3 曹化楠;;影子银行对房价影响的价格域异质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5卷)[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王妍;中国金融不稳定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4 苏薪茗;银行理财业务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5 潘静;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6 贺聪;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D];浙江大学;2015年
7 梁珊(Moka Shan Liang);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8 张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挑战[D];安徽大学;2012年
2 岳昕沫;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李计花;中国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之谜[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李磊;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徐静;影子银行及监管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姚昶;信贷资产证券化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7 孙迪;债券融资弱化社会总融资行为的货币派生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汪小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9 王红棉;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邹梦佳;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丽;;基于SVAR模型的货币市场利率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7期
2 何德旭;郑联盛;;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J];经济管理;2009年11期
3 李东卫;;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几点思考[J];金融会计;2011年04期
4 李波;伍戈;;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11年12期
5 曹伟,林燕;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1984-2004年[J];金融与经济;2005年07期
6 葛爽;;金融危机中影子银行的作用机制及风险防范[J];金融与经济;2010年07期
7 汤震宇;刘博;林树;李翔;;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过程中信用创造的缺陷[J];开放导报;2009年02期
8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与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联合课题组;;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及外延[J];金融发展评论;2012年08期
9 刘文雯;高平;;“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对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启示[J];上海金融;2010年07期
10 徐滢;周恩源;;影子银行体系金融不稳定性扩大机制与美联储货币政策应对研究[J];上海金融;2011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陈伟 张岩铭 朱紫云 马连鹏 整理;[N];中国经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冲;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雪琴;;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中国化现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9期
2 游春;;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3 陈伟;刘明;林琳;;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形成模式与风险探讨[J];现代金融;2012年07期
4 ;解构中国影子银行[J];资本市场;2013年04期
5 刘满平;;科学对待影子银行[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04期
6 张菲菲;;“影子银行”连累银行理财 规范透明是发展正途[J];中国金融家;2013年02期
7 李婷;;我国影子银行的系统风险及监管[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5期
8 张雄杰;;国内影子银行的风险研究[J];商;2013年10期
9 袁齐;;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的新思维[J];吉林金融研究;2013年05期
10 王雪玉;;中国影子银行 金融体系的不定时炸弹[J];金融科技时代;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崔宇清;;影子银行及其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影子银行工具的法律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李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6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冬 邱晨;影子银行问题:中国式次贷危机?[N];证券时报;2011年
3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记者 金立新;对“影子银行”监管如何到位?[N];金融时报;2011年
5 记者 马翠莲;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规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6 记者 王宇 王培伟;“影子银行”魅影几重[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小平;争议影子银行:对舶来品不宜对号入座[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8 张茉楠;影子银行挑战全球金融监管[N];经济参考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莹莹;影子银行“野蛮生长” 繁荣背后暗藏隐忧[N];中国证券报;2012年
10 新金融记者 张晨曲;“影子银行”考验全球监管[N];新金融观察;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梁珊(Moka Shan Liang);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田;中国影子银行的功能与风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年
2 曹静;影子银行的组织形式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3 胡晗;影子银行系统助推次贷危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姜震;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马先先;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齐淼;中美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监管及比较[D];复旦大学;2011年
7 崔丹桔;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实践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3年
8 战宏;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徐静;影子银行及监管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郝婧雅;论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法律规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15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15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