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不同中介目标SVAR模型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1 19:17

  本文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宏观经济效应 SVAR模型 出处:《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采集中国1999—2011年季度数据,构建由GDP、外汇储备、CPI和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组成的四变量SVAR模型族,然后通过Cholesky分解施加约束,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具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在中短期内对产出波动具有最多不超过11%的影响,且数量型中介目标的冲击效应要强于价格型中介目标;多数货币政策冲击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其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且解释程度多在12%左右。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既是价格波动的根源,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随着M2可控性的逐步减弱和国内信贷调节有效性的逐渐丧失,中国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转移。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first collect China's 1999-2011 quarterly data, and construct a four-variable SVAR model family composed of GDP,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CPI and different monetary policy intermediate targets. Then the specific effects of different monetary policy shocks on output volatility and price volatility are calculated by applying Cholesky decomposition constraints. Monetary policy shock has no more than 11% influence on output fluctuation in the short and medium term, and the impact effect of quantitative intermediary target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price intermediate target. The impact of most monetary policy shocks on price fluctuations is greater than its impact on output fluctuations, and the degree of explanation is about 12%. To some extent, monetary policy is the root of price volatility.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means to deal with inflation; With the gradual weakening of M2 controllability and the gradual los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domestic credit regulation,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should be transferred to interest rate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研究”(09&ZD04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短期通货膨胀动态实证研究”(10YJA790147)
【分类号】:F82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来,货币政策在中国应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局势中被频繁使用,其类型也多次转变,先由2008年的“从紧”型转变为2009年的“适度宽松”型,再转变为2010年以来的“稳健”型。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分析并准确度量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是摆在宏观决策者和学术研究者面前的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2 陈飞,赵昕东,高铁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2年10期

3 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4 刘霖,靳云汇;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协整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健;秦伟良;;股票即时价格与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麦元勋,田晔;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05期

3 赵明勋;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4 周光友,邱长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争论及启示[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5 索彦峰;于波;;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6年06期

6 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7 方先明,熊鹏;我国利率政策调控的时滞效应研究——基于交叉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8 赵丽芬;李玉山;;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关系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检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9 周建;汪伟;;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来自中国1978~2004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10 杨晓;杨开忠;;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宁华;黄玉梅;陈芳芳;;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动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荔;田岗;侯利英;;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量与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论“三元悖论”下冲销干预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小欣;经济转轨中的金融调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李南成;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3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孙红妮;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陈涤非;中国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曹鸿涛;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王运成;中国渐进式金融自由化与国有银行风险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陈全功;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晓芳;我国转轨时期财税政策效应及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徐林;我国股市与债市(国债)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荔;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与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2 贾彦东;中国金融波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3 单俏颖;中国货币政策数量效果的检验与特征分析[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4 门国尊;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5 彭娟娟;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6 莫高琪;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张少林;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8 刘卫东;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D];湖南大学;2005年

9 庄佳强;货币冲击对实际变量存在持续性效应吗[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唐志祥;中国货币政策数量效果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凤芹,谢适汀;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效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02期

2 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2期

3 张曙光;疏通传导渠道 改善金融结构──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2期

4 程建胜;“九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述评[J];海南金融;2002年02期

5 周锦林;关于我国货币“中性”问题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2年01期

6 方阳娥;张慕濒;;理论有效性与实施有效性:西方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述评[J];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7 易纲;中国的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1995年05期

8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9 刘金全,刘志强;中国货币政策非中性——货币—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关系检验[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赵晓雷;通货紧缩、流动性陷阱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整合研究[J];金融研究;199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瀚思;;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建议[J];审计与理财;2011年08期

2 张曼路;王芳;;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3 徐洪才;;信贷资金的经济“主旋律”[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8期

4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5 郑宏琳;李练军;李俊;;风险投资阶段性投入及其效应的实证研究——以美国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7期

6 ;中央政治局会议:实施稳健货币政策[J];w,

本文编号:1452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52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c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