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基于资产负债表关联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9 11:15

  本文关键词: 银行系统性风险 传染 同业拆借市场 出处:《管理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应用61家银行2009年年报数据对基于资产负债表关联的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风险进行研究,从信用违约和流动性风险角度对传染路径和资本损失进行估测,并深入分析银行间市场的不同结构对传染效应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应用负二项式计数模型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和易被传染银行的微观特征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得出:(1)在"完全分散型"市场结构假设下,我国银行间市场传染性风险极小;当考虑交易主体集中度并假设"相对集中型结构"时,系统性风险和传染效应将上升;当考虑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联合冲击时,资本损失和风险传染的范围显著扩大。(2)大型国有银行处于银行间资本流动的中心环节,尤其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是传染风险发生的重要诱导来源。(3)影响银行在拆借市场中系统重要性的因素有银行类型、资产规模和风险头寸;而影响银行易受传染性的因素有银行类型、资本充足状况和风险暴露程度。
[Abstract]:Based on the 2009 annual report data of 61 banks, the risk of bilateral contagion in the interbank market based on balance-sheet correlation wa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edit default and liquidity risk, we estimate the contagion path and capital loss,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different structure of the interbank market on the contagion effect. This paper also uses the negative binomial counting model to test the microcosmic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and susceptible bank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1)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completely decentralized" market structure. The infectious risk of interbank market in China is very small; The systemic risk and contagion effect will increase when considering the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the transaction subject and assuming the "relative centralized structure". When considering the combined impact of default risk and liquidity risk, the scope of capital loss and risk contagion is significantly expanded.) large state-owned banks are in the central link of inter-bank capital flow. Especially Bank of China an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are the important inducement sources of contagion risk.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ntagion of banks are bank type, capital adequacy and risk exposur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9AJY003) 教育部应急课题资助项目(2009JYJR037)
【分类号】:F832.2
【正文快照】: 0引言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和管理问题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二十国集团、IMF等国际组织及美国、欧盟、日本等国政府在发布的危机研究报告中均将银行系统性风险累积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作为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随着金融深化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宗怡;李玉海;;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传染”风险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投资格言[J];卓越理财;2011年07期

2 邓明;郭鹏辉;;货币危机的“交叉传染”及其传染途径检验——基于空间自回归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王开良;石应洪;;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风险特殊性管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0期

4 石睿;;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的理论分析[J];南方金融;2011年0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刘继;越南危机受重视 央行称将防范传染性风险[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2 闫立良;防范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引发的传染性风险[N];证券日报;2008年

3 任晓;防范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引发传染性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8年

4 刘玲玲;今年贷款投放处于可控范围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本报记者 但有为邋苗燕;央行报告指出当前需关注九大金融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管清友;货币危机链条最薄弱一环[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程实;对北岩银行挤兑危机的再认识[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郭茹;如果越南盾倒下,会否传染中国?[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吴智钢;第二波金融海啸对A股影响有限[N];证券时报;2009年

10 海通证券 吴一萍 陈久红;H1N1流感影响股市几何[N];上海金融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董旭操;存款保险制度及其金融发展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董青马;开放条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李世宏;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李松恭;商业银行保证组合信用风险传染与缓释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苏同华;银行危机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孙彬;金融危机中流动性黑洞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牟晓云;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的对策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志丹;金融危机传染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郎建燕;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及银行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孙晶晶;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薛江华;完善我国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周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张玲;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危机防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许启金;货币危机国际传染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沈港;金融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谭盛中;基于矩阵法的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测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宋晓桐;次贷危机的国际传染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3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73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2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