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基于SVAR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29 05:32

  本文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SVAR模型 地区经济 出处:《财政研究》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考察货币政策在中部地区的区域性实施效果,分析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以武汉市为例,文章运用SVAR模型及其脉冲响应函数比较、评价区域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政策在经济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货币供应量在不同经济周期对武汉地区经济发展影响速度和深度大体相似;而利率政策的影响则有显著差异。在同一经济周期,不同货币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文章根据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启示。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gional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e Wuha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uses SVAR model and its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money supply and interest rate policy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tage of economic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money supply on Wuh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economic cycles is similar in speed and depth. In the same economic cycl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onetary policy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lso different.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e paper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and policy inspiratio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审计署财税海关审计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投资者行为测度及群体异质性研究”(7080303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24;F822.0;F127
【正文快照】: 一、前言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针对我国地区差距较大的现状,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在政策效果上出现地区性差异。不同经济时期采取的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力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正因为如此,站在地区层面,考察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07年06期

2 陆军,舒元;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3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鹏翔;;从货币政策效应看我国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特点[J];北方经济;2007年18期

2 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李茹兰;张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对我国区际经济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5 赵进文;熊磊;;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保险需求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1年07期

6 梁云芳;刘金叶;;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需求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受约束的非对称VECM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7 陆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及地区经济影响[J];财经研究;2012年07期

8 马瑞华;从利率弹性看货币政策的扩张功能[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3期

9 魏思博;;麦克林模型视角下中国货币政策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10 李永猛;;货币政策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脉冲响应分析[J];研究生法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肖兴志;陈长石;;安全规制波动对煤矿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平滑迁移模型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3 王君斌;李阳;;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卢盛荣;李文溥;林光平;;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胡凯;屠卫;;弗里德曼规则、托宾效应与经济增长[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丽杰;巩在武;;气候变化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分析——以南京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4 田蕊;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铁强;中国反周期货币政策调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王福岭;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虹檠;多重二元结构与中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维云;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李文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浩;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杨怀保;中国货币政策对进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马静;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强;广义脉冲响应模型及其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仇丽;货币政策对城市商品房价格的区域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6 赖正源;基于STR模型的中国A股市场费雪效应检验[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尚楠楠;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可行性检验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菲菲;我国人民币实际汇率非线性特征的描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林景润;我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熊磊;我国保险发展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德伟,徐琼,孙崎岖;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传华;金融监管职能分离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J];武汉金融;2004年03期

2 严佳佳,李兴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选择[J];福建金融;2005年03期

3 吴江,朱彬;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J];企业经济;2005年07期

4 曾忠东;资本市场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3期

5 周晓东;;如何优化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J];经济导刊;2010年02期

6 袁永宏;对当前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S2期

7 金忠锋,王索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理论观察;2001年04期

8 梁曙霞;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政策效果[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07期

9 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路[J];金融信息参考;2002年01期

10 李柏鑫;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经济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朝运;罗海;;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白云涛;陈建付;;我国近年来货币信贷政策实践及其取向——伯南克和布德林CC-LM模型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的适用性[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方显仓;;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兼论我国频繁使用准备金工具的原因[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4 修晶;刘文革;;转轨经济中的预算软约束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国良;曲国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效果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8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许坚;;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可以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10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张茉楠;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具备相当前瞻性[N];上海证券报;2009年

2 曾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果研究[N];期货日报;2010年

3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张茉楠;解决全球失衡不能单靠货币政策[N];证券时报;2009年

4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勇;把握流动性收放火候还需创新思路[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通讯员 梁虹 张烽 夏振洲;拉近货币政策与金融消费者的距离[N];金融时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 商灏;三率调整的靴子能否早些落下[N];华夏时报;2008年

7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警惕通胀卷土重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鲍仁;周小川刘明康姜建清任志刚纵论金融市场[N];期货日报;2009年

9 韩晓东;李扬: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影响趋弱[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中国人民银行秦安县支行副行长 李来福;秦安支行:从六个方面有效实施货币政策[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任啸;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度分析[D];四川大学;2002年

4 金戈;经济转轨中的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浙江大学;2002年

5 张艾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动态有效性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6 贾炳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胡振华;货币供求和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02年

9 窦晴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曾华珑;我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互动关系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永晓;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马晓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蒋平;中国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4 陆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5 潘永东;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穆林;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1年

7 王宏来;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琳;我国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9 蒋家胜;我国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路兵;我国资本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72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72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9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