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7 22:19

  本文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融资偏好 融资决策 出处:《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国外融资理论的发展脉络梳理发现,虽然现代融资理论的理论起点和考察具体对象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赞成企业在融资时应该遵循“先内源,后外源;先债权,后股权”这样一个最优的融资次序。但是通过对我国上市企业的观察却发现——我国上市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正好与此相反,呈现“先外源,后内源;先股权,后债权”,带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当然,如果仅是与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相悖,应该并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目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已经给我国的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上市公司做这样的融资选择,从而优化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也就尤为必要了。本文将造成上市企业钟爱股权融资的主要原因归结成五方面:一、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二、股权结构不合理。三、内部人控制严重。四、股票市场制度存在缺陷。五、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然后结合股权分置改革,考察股改后这五因素发生的变化,并对新形势下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继续进行了关注。最后从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法:一、改革完善现行股票市场制度。二、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拓宽债权融资渠道。三、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防止内部人控制。四、加强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监管。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financing theory, we find that although the starting point of modern financing theory and the specific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are different, they all agree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follow the "endogenous, then exogenous, first creditor's rights" in financing. But by observing the list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we find that the choice of financing mode of list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is just the opposite, showing that "first exogenous, then endogenous, first equity," Post-claims ", with a clear preference for equity financing. Of course, if it is only contrary to foreign theory and practice, it should not be a problem... the problem is that, At present, the equity financing preference of listed companies has brought a great threat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securities market in China. Therefore, find out what causes the listed companies to make such financing choices.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financing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main reasons that cause listed companies to love equity financing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 the cost of equity financing is lower than the cost of debt financing; second, the structure of equity is unreasonable. Insider control is serious. Fourthly, there are defects in the stock market system. Fifth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nd market lags behind. Then, in the light of the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we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these five factors after the stock reform.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governance methods from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first, reform and perfect the current stock market system; seco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ond market, wi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of the creditor's rights. To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prevent insider control.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亮;赵守国;;定向增发热潮背后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J];生态经济;2011年09期

2 王溪;吴盛亮;;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成因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1年07期

3 于久洪;陈宝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12期

4 黄琳;缪超;;论短视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8期

5 丁玲玲;;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理性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1年18期

6 赵庆国;张静;;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偏好成因[J];现代企业;2011年07期

7 杨崴;;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探析[J];中国外资;2011年14期

8 ;关于上市公司每年要有一定分红比例的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1年12期

9 陈岚桦;;警惕上市公司争当放高利贷的财神爷[J];法人;2011年09期

10 蔡逸轩;雷韵文;;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动因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轶男;刘峗青;;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影响因素分析[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2 黄少安;钟卫东;;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假说与股权融资偏好——对中国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进一步解释[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郑巧娜;;后股权分置时期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廖雪洁;刘汉民;;垄断国企高管薪酬现状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叶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及时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瑞武;余漱峰;;基于因特网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7 曹汛;;浅谈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A];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五辑[C];2003年

8 浙江省内审协会课题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9 ;上市公司内审工作的思考[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金山;陈盈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法律与财务会计对接评析[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财经大学 王丽珠;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缘于市场非理性[N];科技日报;2010年

2 余志勇;行业盘整上市公司强者恒强[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赵学毅;上市公司扭亏之“道”[N];证券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闻 达;蓝筹公司成为中流砥柱[N];证券日报;2005年

5 江苏天鼎 秦 洪;“穷亲戚”让上市公司很受伤[N];证券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勇;上市公司的非常治理[N];经济观察报;2005年

7 经济视点报记者 牛尚 刘金松;上市公司高管为何“事故”频发[N];经济视点报;2005年

8 李萤 行业策略分析师(上海中广信息咨询传播有限公司);十家上市公司值得关注[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9 记者 陈建军;上市公司董秘频繁更迭需关注[N];上海证券报;2005年

10 陈建军;上市公司董秘:你方唱罢我登场[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凡;二元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潘丽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影响因素和演进路径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巩娜;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梦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5 何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6 李绪富;我国上市公司重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吴琳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杨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李丹;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规模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清;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培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张坤令;基于行为金融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烨;投资者行为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必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苗龙;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6 刘霖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冷薇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动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余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杨泽乾;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韩笑;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44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544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6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