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监督机制对薪酬机制的替代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 监督机制 薪酬机制 替代效应 出处:《管理现代化》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有薪酬机制和监督机制两种,这两种机制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即"强监督低薪酬,弱监督高薪酬"。对于股权较为集中的国有企业,来自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很大,因而不必过分依赖薪酬激励高管。论文利用803家国有上市公司2010年的数据,构造国有企业监督指数。实证检验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监督机制对薪酬机制确实存在替代效应,说明国有企业不必完全通过提高薪酬以降低代理成本,监督机制是有效的替代性选择。
[Abstract]:There are two ways to reduce agency cost: salary mechanism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These two mechanisms are the relationship of "strong supervision and low salary, weak supervision and high salary". The supervision from regulators is very strong, so we don't have to rely too much on compensation to motivate executives. The paper uses the data of 803 st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in 2010 to construct the supervision index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supervisory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does have a substitution effect on th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do not have to increase the salary to reduce the agency cost completely, and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i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choic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F276.1;F832.5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J];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致平,董梅生,肖转乔;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机制与绩效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邓菊秋;论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王斌,袁琳;论竞争性股权结构与机构投资者在企业改革中的角色——从“所有者缺位”到“机构投资者补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张华,鄢华;企业股权集中度的决定因素[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陈鹰,管萍;从股权结构谈上市公司治理[J];商业研究;2002年17期
6 付强,吴娓;投机倾向下的股权结构变迁[J];商业研究;2004年05期
7 李文强;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评述[J];商业研究;2004年07期
8 宋力,胡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再融资行为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8期
9 赵一夫,田志宏;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研究中价值目标定位新思路[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10 刘任帆;;股权结构、投资行为与公司业绩[J];商业研究;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凤荣;谈兆娜;;基于区域经济的公司绩效:对山东、浙江、广东的对比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飞;蒲实;;构建中国信托业高能多元优化治理模式[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董南雁;张俊瑞;;股权结构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一个实证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戴璐;孙茂竹;;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基于大股东实际控制度的评价[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永海;郭军英;方明;;投资者保护、现金流量控制与公司价值[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徐晓东;陈小悦;;公司治理与第一大股东的最优所有权安排[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张俊生;;困境公司的管理者激励[A];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国安;陈浩;;国有企业股权效益研究[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赵一夫;田志宏;;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分析及优化途径探讨[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韦省民;张爱荣;;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持续性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春立;企业资本结构战略[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2 李义超;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程书萍;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4 赵迎琳;企业上市:从控制均衡到市场均衡的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0年
5 晏艳阳;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6 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段亚林;论大股东股权滥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江龙;政府经济的监督理论分析与制度安排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9 应飞虎;信息失灵的制度克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10 华锦阳;转型期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联: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雅蓓;西方各国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及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D];河北大学;2000年
2 彭绍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探讨[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王家华;国家股上市流通的可行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4 罗晓捷;论敌意收购及其法律规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5 徐屹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郭春丽;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张秀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关系的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8 王积田;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9 陶鹂春;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10 宿晓宁;对我国会计委派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二明;张晗;;上市公司董事会监督机制替代效应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10期
2 张曙光;控制内部人控制[J];经济研究;1996年06期
3 李维安;李汉军;;股权结构、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飞;周宗放;;基于过度自信和监督机制的风险投资契约模型[J];预测;2011年04期
2 ;强化监督 重点防控[J];工商行政管理;2011年16期
3 付明章;袁光泽;张启海;赵茜;;整合监督资源 推进当期监督[J];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10期
4 冉戎;刘星;沈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最优随机监督强度研究[J];管理学报;2011年07期
5 常谊;;“洋品牌”怎么了?[J];科技与企业;2010年07期
6 何蒙;;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煤炭技术;2011年07期
7 唐红杰;;大学生“就业失衡”的理论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8 汤萍;;铁路物资招标采购中的风险与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9 李正;胡京平;;永远把保安全放在首位——记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安全与电磁兼容检测中心自律建设[J];认证技术;2011年07期
10 张峰;;SDOC模式基本理论与应用初探[J];检验检疫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火箭;;我国国有资本运营监督机制的局限及完善[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2 杨怀印;;关于市场经济秩序“定型模式”的思考[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3 杜如海;刘智民;刘辉;;浅议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督机制[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刘勇;杜宏君;;浅议项目监理与企业信息化[A];设备管理与维修实践和探索论文集[C];2005年
5 肖延方;张保法;;国有资本人格化的实现机制[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6 张宏刚;;维护三公原则 实现阳光交易——试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建设与发展[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张建华;;治理商业贿赂的基本思路和对策问题研究调研报告[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下)[C];2007年
8 邱旭霞;杨建军;;完善招投标监督机制 规范建筑市场健康发展[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陈林荣;;独立董事对家族高管薪酬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鲁永贵;;改进和完善招标投标规程的探讨[A];七省市第八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雪梅 赵宇清;听证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侯金星 王会琼;牟定县城管局完善监督机制促廉政建设[N];楚雄日报(汉);2009年
3 记者 管弦;贵州期待保障房监督机制[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4 孟卫新 唐佩强;让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作用[N];中国工商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国明;创新监督机制 深化队伍建设[N];中国工商报;2010年
6 ;改进供热服务质量完善服务监督机制[N];郑州日报;2008年
7 夏鸥;监督机制保障依法行政[N];吉林日报;2008年
8 闫天军;沁阳建立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记者 郭军;市政协视察房产局提案落实情况[N];朝阳日报;2009年
10 石顺民 宋健;完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机制[N];人民政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建林;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代理成本及其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朱军;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股东均衡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马洪娟;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D];暨南大学;2010年
4 龙振海;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作用效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川;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金健;我国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督机制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俊英;基于利益相关论的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4 孙丽华;动态物流联盟的成员关系管理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5 蔡玉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有效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6 夏辉;中国公权力运行现状分析—从城管打人说开去[D];四川大学;2007年
7 姜南;国资监管体制下改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监督机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刘行;薪酬契约有效性研究:盈余管理视角[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雪媛;机构投资者投资期限与高管业绩薪酬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李姗姗;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与非效率投资相关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44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54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