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渗透与产业集聚——中国制造业行业差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 FDI渗透 产业集聚 门限回归 出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1999年至2008年中国制造业20个分行业数据为样本构建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FDI渗透与产业集聚的非线性关系,并进一步将所选行业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类,运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方法检验了FDI渗透的临界效应。结果表明:当FDI渗透率超过门限值时,FDI渗透率的提高对中低、中高和高技术行业集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行业规模超过门限值时,FDI渗透率的提高对中低技术和高技术行业集聚有负向作用,但促进了中高技术行业的集聚;当劳动力成本超过门限值时,FDI渗透率的提高对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促进作用。
[Abstract]:From 1999 to 2008 China 20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s the sample data to construct a panel model,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FDI penetration and nonlinear relationship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further selecte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level, the use of panel data threshold regression method to test the critical effect of FDI penet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FDI exceeds the threshold permeability when the value of FDI, the improvement of low permeability, high an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agglomeration has significant effect; when the industry scale exceeds the threshold, FDI penetration level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low technology an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cluster, but to promote the agglomeration in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when labor costs exceed the threshold when the FDI penetration level of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level of industry agglomeration can promote to a certain extent.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61) 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10161120030)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YBB068) 湖南省自然科学青年人才培养联合基金项目(11JJB004)
【分类号】:F832.6;F4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冼国明;文东伟;;FDI、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2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3 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革,朱兴龙,刘海莉;产业集聚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11期
2 于正东;;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3 毛军;;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积累——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毛新雅,王桂新;FDI区位决策中的产业集聚因素——基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5 范磊;陈继祥;戴芳;;产业地理集中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对集群战略的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1期
6 高帆;产业依赖假说与地区发展:理论描述及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10期
7 陈仲常,张建升;中国工业布局变迁与收入差异相关性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7期
8 谢冰;胡美林;;高新技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9 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10 赵伟;何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范剑勇;;要素聚集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艺莹;国有资本效率论[D];吉林大学;2005年
2 盖翊中;IT业空间集聚、产业网络与厂商行为的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邵强;基于空间结构理论的城市发展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 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帆;交易效率、分工演进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D];西北大学;2004年
6 郑健壮;基于资源整合理论的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徐维祥;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高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石崧;从劳动空间分工到大都市区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荣刚;企业集群总体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彬;中国地区工业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罗正东;东川农业资源及产业结构调整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周蕾;南京制造业聚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鲁凤;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海洋;内蒙古中西部乳品产业集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王霄琼;苏州外资电子企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7 包焱;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的制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常静;都市型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定位及发展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9 吴丽波;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毛宁;企业生态群的形成机理及对区域经济的作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继海,唐翌;中国产业集聚模式的动态考察[J];当代财经;2003年10期
2 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3 徐康宁,冯春虎;中国制造业地区性集中程度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江小涓,李蕊;FDI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7期
5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6 张文彬;黄佳金;;1988-2003年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的时空演变特点[J];经济评论;2007年01期
7 魏后凯;;论我国区际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J];经济研究;1992年04期
8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年12期
9 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10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君;颜谢霞;;杭州市产业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互动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0期
2 赵婉莹;卢林;;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吉亚辉;李岩;;甘肃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基于对EG指数修正后的指数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4 刘向舒;卢山冰;赵生辉;;西部小城镇产业集聚问题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胡健;焦兵;;我国西部能源产业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累积循环效应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4期
6 李英;杨明华;;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4期
7 任宏;张曼;周润然;;城市化中的“涌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3期
8 韩玉刚;焦华富;郇恒飞;;省际边缘区传统制造业集聚过程及动因分析——以安徽省宁国市耐磨铸件产业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7期
9 张丽君;秦耀辰;张金萍;张艳;;基于学习型区位论的县域产业集聚格局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10 黄顺泉;;我国制造业集聚与港口发展关系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望;;政府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德春;张长征;林丽;;产业集聚、金融发展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王娜;许相敏;方志耕;;江苏、上海、广东、浙江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灰色关联度研究[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朱海玄;陈小龙;;试论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进程——以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化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陈鸿宇;;区域协调发展视野下的总部经济——关于总部经济的一种理论诠释(发言提纲)[A];首届中国总部经济与广州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苏雪串;;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散与世界城市的产业集聚[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8 徐永良;;中间产品多样性、地区的专业化与产业集聚的边界[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杜宏茹;张小雷;曹建标;李雪梅;;资源型产业集聚与绿洲城市化空间作用机制与模式——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曹文静;;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吉华 作者单位:省发改委重点办;产业集聚: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不竭源泉[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2 谢红玲;谁在打造产业集聚新平台?[N];中国经营报;2005年
3 秦选龙;产业集聚 工商添翼[N];本溪日报;2011年
4 记者孙希军;打造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现代化新城[N];营口日报;2011年
5 记者 兴乐;产业集聚效应带旺五邑[N];南方日报;2009年
6 记者 丁振 通讯员 胡军华;西平县:产业集聚引领农民创业就业[N];驻马店日报;2011年
7 郎毅怀;以产业集聚方式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8 江叶;促进产业集聚 推进结构升级[N];上海科技报;2009年
9 黄宇 王伟;创建地区低碳产业集聚中心[N];新农村商报;2010年
10 韩春峰;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N];辽源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贤贵;餐饮产业集聚演化机制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周明;我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兼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曾杰杰;家具产业集聚驱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刘浩;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丽丽;中国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D];山东大学;2010年
7 许馨文;基于产业集聚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施文鑫;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西安都市圈小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晓燕;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卢林;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中心区功能结构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谷成;产业集聚与广西城市化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2 郑瑶;FDI与广东省的产业集聚[D];汕头大学;2010年
3 王雷;金融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4 任博英;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杨晓颖;产业集聚对区域城市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平;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李琳;产业集聚中的技术创新扩散效果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8 左贵启;蔬菜产业集聚地区的农户蔬菜生产投资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牛玲飞;产业集聚对创新绩效影响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波;基于区域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4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544765.html